“剥削”一词的消失


  21世纪,大家不再谈论“剥削”一词,这个词汇基本上从21世纪的字典里消失了。为什么呢?

  一 剥削有理

  剥削必然涉及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个方面(注意:这里笔者已经不提及阶级或基层这些概念了,为什么呢?大家思考吧!)剥削者何以成为剥削者呢?

  21世纪的解释是“商论”(包括智商、情商、财商、胆商和执商[执行力商]等)。就是说剥削者的“商”高于被剥削者的“商”。因此,一些人成为资本家,有了资本的人就可以用金钱老购买劳动力和劳动,通过劳动力的劳动来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贫富论”中对富者的批评就很应该。因为,所以成为富者是因为他的“商”高;而所以成为贫者是因为你的“商”低,你只有出卖劳动才能生存下去,而你始终是贫者,永远不会成为富者。

  二 文化无用

  很多人总结出财富者大多为文化低的人,还将文化与财富对应起来排级,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博士等等。证据是李嘉诚小学,比尔·盖茨没有大学毕业等等。中国更是出现了“大学毕业=失业”的情况。真是,有文化都是去打工,没文化的人都是去做副业,摆摊的低文化人的劳动价值并不比白领创造的价值低。因此,文化无用也。

  三 结论

  有文化的人自己宁愿接受别人的剥削,因此剥削有理,被剥削者也有理。没文化的人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剥削,因此,文化无用,没文化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