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产业要微笑地面对危机


    目前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的重挫,使得太阳能光热产业2009年的发展也蒙上一层阴影,作为行业的一分子,我建议太阳能行业的同仁要“微笑”地面对这场危机。

   “微笑”的第一个含义,就是面对危机要充满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我们对中国的太阳能市场有着强烈的信心,信心来源于我们对政府的信任,也来源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期。危机爆发后,政府的决策调整很快,力度也非常大。节能减排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传统产业的过剩格局难改,在油价波动的背景下,能源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投资我认为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是从国内自发成长的,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结合了我国市场的特点和百姓的需求,危机到来,消费者更要捂紧口袋过日子,所以经济危机对太阳能产品的内需影响不是太大。

   “微笑”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中国太阳能产业要描绘自己的“微笑曲线”。 纵观当今国际市场,我们发现太阳能的中国制造已然成了低廉产品和质量次等产品的标志。对于一个立足中国出口到世界的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行业内各企业的发展却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不高,行业内充斥着低质低价的竞争。众多企业为了局部的眼前利益而大打价格战,低水平的价格内战面临着长远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我们不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加工基地。所以,提升生产价值链的上游研发、价值链的下游品牌迫在眉睫,让中国太阳能产业的价值链真正微笑起来。

    国外的很多生产型企业,往往用100年的时间来运作一个品牌,而国内的很多企业,往往想几年就吃个“大胖子”,没有深厚的技术底蕴,没有成熟的企业运营机制,这在危机中是十分危险的。在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条上,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所以在世界经济一“咳嗽”时,中国许多企业开始“感冒”了。

面对危机,既要治标,又得治本。“标”是目前经济的不景气,企业运转的困难,而“本”则是企业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来讲,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还停留在提供简单的家庭生活用水领域,而国外顶尖的企业已经将太阳能热利用应用的采暖、制冷、海水淡化、工业中高温等领域。在这场危机面前,我们要敢于亮剑,有敢打敢拼的信心,做好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经营战略方针,同时要加快技术创新,走出单一的低附加值的密集型劳动产业结构,做强自主品牌,打造绿色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