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百家讲坛》在一片争议声中,在经历一次从天堂跌向地狱的磨难。在9、10月份的收视率,已经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前十名,最低的时候跌到了第18位,处于中下游水平,这是《百家讲坛》不按科教频道自身特点和规律办节目的必然结果。
科教频道,顾名思义就是科学与教育的内容,但现在的科教频道在科学上不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在教育上走上了以科教为名的娱乐的之路,野史歪论充斥频幕,失去了科教所应有的本质和特点。
《百家讲坛》经过“七年之痒”后,在炒作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之后,并没有及时的做出适当调整,不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和规律,而是“乘胜追击”、“好吃多给”,结果在娱乐的路上越走越远,其自身的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被学术界和观众所唾弃是必然的。尽管百家讲坛一再努力,试图掀起人为的新“造星运动”,结果是事与愿违、无功而返。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这也是学术回归、文化重建的必然要求。百家讲坛的从盛至衰,再次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物极必反,娱乐之极就是愚乐致死,也就是乐极生悲。
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的经历,就是网络上的芙蓉姐姐的翻版,有芙蓉姐姐从爆红到陨落的前生今世,就有学术明星的从天堂到地狱磨难的今朝明世,这是观众对学术明星“死缓”的一次宣判。我们希望科教频道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要对观众发出的强烈信号误以为是“火力不够”,再来个变本加厉,可就大错特错,那时就不是“死缓”,而是“死刑”。
《百家讲坛》的由盛到衰,对其他媒体和栏目也不无启示。娱乐已经从各种媒体的市场中渐渐的退却,不要再抱残守缺的以为八卦娱乐就是一切,那个时代已经随着芙蓉姐姐和宋祖德之流从网络上、学术明星从电视上的淡出而宣告结束。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崛起的新一代和已经觉醒的网民和观众。
如何走出“七年之痒”的怪圈,应该引起媒体高度重视和思考。任何时候也不要为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话,那高潮就是孕育低潮的母亲。在科技为先导的今天,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今天,观众不会再对那些距离他们现实生活极为遥远的野史产生兴趣,还是拿起科技与教育的武器,回归科教频道特点,探讨如何度过这场严重的危机更为现实。
百家讲坛跌出收视前十的启示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