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汪洋的发展“危”“机”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11月24日在全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会议上说,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充分认识我们战胜困难的深厚基础和有利条件,真正从危机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找准克服困难、战胜危机的出路,坚定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2008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面对困难、应对危机,抱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认识,至关重要。应该说,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而严重的影响,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但是,面对危机,我们不能彷徨,更不能束手无策,要反思反思再反思,反思引起危机的原因;要清醒清醒再清醒,清醒自己肩负的责任和重担;要坚定信心,但也不是盲目乐观,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发展、胡乱投资,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经济、促发展、扩内需、促增长。正如,汪洋书记所言,“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 

    困难和危机向来都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都是有着一定客观规律的。我们发展经济,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按市场法则行事,如果违反规律和法则,必然会受到规律和法则的惩罚。中国目前的危机,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有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制约,但也不得不承认,与长期以来的传统发展模式还占据一定地位有着重要关系。如果我们一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生产、抓经济,起码抵御和抗击风险的能力会更强,也更有效。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过分强调了快速度和高数量,而忽视或轻视了好质量和高效益,导致了高能耗、高污染却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频频上马;发展过程中,领导意识较浓,而以人为本较淡,导致了群众利益屡屡受到侵害。尤其是商品房市场等民生保障性工程,政府投入不足还在土地等方面哄抬价格,超过了群众的需求和购买力,而导致了市场泡沫和销售疲弱。等等等等,有很多问题。好在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有改革开放30年打下的坚实思想、物质和体制基础,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和从上到下各种层次的思想大解放和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所形成的思想共识和工作举措,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越来越深入人心,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正越来越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为了积极应对危机,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行动,一直在努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并且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的要求。有了中央的政策措施和总体要求,接下来就要靠各地各部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去认真落实。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常委会听取市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措施的汇报后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坚决、迅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在特殊时期发扬特殊精神,作出特殊努力,采取特殊政策,措施要实,落实要快,一心一意,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在非常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非常的工作状态、非常的精神状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应对当前经济困难的各项措施。无论是俞书记的“特殊精神”,还是汪书记的“非常状态”,都是应对和战胜危机的必要前提,都是转“危”为“机”、化“危”为“机”的务实之举。 

    科学发展观,已经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正在全党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定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是应对危机,转危为机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应对危机,时不我待;科学发展,不容辩说。但是,有些官员一提到科学发展,就担心、害怕,畏首畏尾,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偏颇。应该说,科学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坐而论道上,而是要起而行之、狠抓实践。 

    科学发展,肯定离不开改革,而且要大胆地改、坚决地革,对传统发展模式坚决放弃,对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坚决改革。要继续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念,继续秉承“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都可以大胆试、大胆闯。要坚持不争论,坚决试,多干少说或只干不说;不争论,允许试,错了及时纠正,努力降低改革成本,确保改革成功。



相关新闻: 

    汪洋:当前的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