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现代化基础研究


  程平

  区域文化现代化,属于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从概念上讲,区域文化现代化建设,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某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特征,立足区域现有的文化成果,革除陈旧落后的文化成分,探求新文化的创建方向,为民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某一区域文化发展的先进导向。

  区域文化现代化,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强调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具有塑造现代人的特殊功能,文化现代化可以加速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文化现代化将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精神动力和先进的文化环境支撑。

  以笔者所在的我国中部省份湖北省为例,改革开放30年来,湖北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区域文化现代化”研究,其意义在于以湖北地区的文化地理现实特征为基础,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革除某些文化糟粕,扬长避短,务实创新,探索我国中部内陆地区文化发展的先进导向。区域文化现代化探索,有益于提高区域民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实现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和荆楚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有着十分积极意义。

  区域文化现代化着重探讨以下研究对象:

  (1)考察区域文化地理特征。重视区域文化地理的专题性研究,能够开拓视野,有利于我们在某一较大的宏观区域看待本地区的文化现状。在把握文化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借鉴文化发达区域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实施本区域文化更新与文化资源整合,找准本区域文化发展的先进导向。

  (2)分析区域文化的方言特征。方言是文化的基因。现代社会科技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以及资讯传媒的根本性变革,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规范和美化方言文化的机遇。应该对区域文化的方言结构进行调研,认清方言优势或方言弱势,明确区域方言文化的发展战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方言战略的谋划或许可以考虑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主观能动地美化和改造方言,以利于文化传承和文化的代际交替。

  (3)探索“区域文化新政”的实现途径。文化发展的质量,左右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局面与结果。若条件成熟,应该尝试创意施政或实施“区域文化新政”。其中包括,积极组织力量研究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文化发展战略的内在联系,采取区域文化“同步联创”的方式,积极推出有一定内容深度的“区域文化新政”。例如,需要尽快杜绝和告别庸俗趣味的吃喝文化、好逸恶劳的麻将文化、骄奢淫逸的恶俗文化、片面追求政绩的“GDP文化”、 破坏环境吃子孙饭的透支文化。树立文化忧患意识与文化危机意识,重视文化开放、文化的国际化接轨,整合资源,摆脱狭隘的地方本位文化成分影响,突破文化单调模式,剔除俗文化的糟粕,摒弃文化非理性成分,引导区域文化建设向着和谐文化和文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型。

  以上笔者关于区域文化问题的思考,难免存在缺点不足,还需要在加强学习、请教与调研的同时,予以理论创新和修正补充。

  (作者程平@程多德系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