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来到我们身边,无论什么行业都多多少少的受到了一些影响。特别是做国际贸易的企业几乎一小半都面临关门。据说浙江义务的小商品企业几乎一半都面临关门大吉。广东最大的玩具厂也关门,6000多人从此没有了工作,其他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厂在关门。还有那些世界500强的企业都宣布要裁员。上次听说昆山有几千人的厂,台湾老板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了。上海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关门、几乎在此段时间到处都听到裁员声。那么这么多人没有工作,他们将走向何方呢?还有大批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将怎样与这些已经失业的人争抢工作呢?真的是一个忧国忧民的问题。其实,政府认为抢救房市是当前的,笔者认为那是大错特错,唯有让这些人有工作才是当前最主要的。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将是社会无法和谐的最大毒瘤。要吃饭的前提是要有工作,这是按照分配的表现。应该政府多从老百姓就业的角度出发。
其实企业裁员也是不得已。无法主要是受外部的影响因素和内部的经营管理两方面。一、世界经济不景气;二、改革开放30年来,企业家们走得太顺利;三、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有一些影响。四、政府相关部门透明化操作。
作为一个大型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的笔者,这几天也正在实施这样一个裁员行动。看到被企业裁去的那些员工离去,我心如刀绞。因为他们又面临着找工作的辛苦和家人焦急的心情。这种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清楚。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但是作为企业的老板和管理者,同样也是很无奈。看着多年共事的老同事离去,在一起经历过多少欢笑和难忘的经历。我有一次去问过老板,这些员工离去,你是否感到伤心呢?老板告诉我他自己已经暗自流过很多次眼泪。当然他只能偷偷的流泪。最为老板也是人,他同样相对整个世界来说,很渺小,纯属无奈。
针对那么多人正在失业,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实践和研究的工作者,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但是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所有的人就业,只能量力而行。笔者认为,裁员绝对不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改变以前单一的用工方式;二、让即将达到退休的年龄的人采用内部退养的方式;三、让那些没有什么技能或者需要提纲技能的员工进行技能性培训,重新焕发他们的第二次青春;四、暂时冻结部分岗位,企业加快市场经营的手段。五、让一部分愿意主动离开的员工可以自动离职;六、政府必须下大力度减轻企业的压力。等等所有的方式都可以。目的是怎样才能做到鱼和熊掌做到兼得的效果。没有企业也就没有家,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都把企业当做家来看待,如果单位倒闭了,自己的主心骨也就没有了。好像这样又回到了当年纺织行业百万工人大下岗分流的时代。如今,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员工、社会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挺过这个寒冬。冬天已来临,春天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