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识苏打绿·所谓代沟


1、苏打绿。到奥体中心去看诺基亚的演唱会,歌手不少:胡彦斌、张靓颖、弦子、苏打绿、张震岳、戴佩妮,还有一个不知名的组合。全场第一次人潮并不来自于第一个出场的胡彦斌,而是苏打绿——后来才知道是台湾组合。一个宛如女性的嗓音,出自一个拿着蓝丝巾出场的男生。与扭捏的身段相比,演唱功底还是有的,然而其中性之美(权且认为是一种美)却是不敢恭维。现场有歌迷雀跃着举牌挥舞,梦中偶像在十米之外的真实引发尖叫。身边的男生跟随苏打绿一直大声歌唱,佩服他记忆歌词的能力,我却只是平生不识苏打绿的旁观者。

 

2、有心事的人。好在还有张震岳,似乎并不是这个年代的歌手,然而足够颓废和不羁,依然吸引了80、90后的孩子们。除了偶尔的全场互动之外,任何一个歌手的出场所能引发的都是局部的欢腾——可见这个时代的喜好是多么碎片。苏打绿说北京的观众朋友似乎有心事,或许我就是那个看上去有心事的人。

 

3、这个时代的偶像。走出奥体中心,我一直在想谁是这个时代的最红的偶像歌手。港台似乎是周杰伦、陶喆之类,内地呢,难道是张靓颖、李宇春?而羽泉、韩红、孙楠等似乎也只是上一个时代的红人,而非时下的巨星。《康熙来了》有一期嘉宾是苏永康和郑中基,现场还有六个89年前后出生的女孩,却对两位昔日大牌歌手的主打歌一无所知——这个时代真是残酷:璀璨的风光总是短暂,无论多么妖娆性感或魁伟帅气,也都会迅速年华老去、徒留寂寞。

 

3、九斤老太。年轻的时候总是叛逆的回应父辈们对心中偶像的质疑与不解,而没有想到也会有这么一天:我也用摇头甚至不屑的态度去感叹时代不同了。鲁迅在《风波》中,刻画了一个整天都在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形象。我似乎看到自己正在变成九斤老太,这并非我所乐于看到的。两年前我在一篇名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的文章中就提醒过自己:“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都有自己的选择。新一代所面临的选择与诱惑都远远比前代更多。今天的孩子们普遍天资聪明,他们差不多什么都懂,什么都想学,好象什么都能应付得很不错。春树可以用老练的文笔写出这个年代的迷惘,韩寒很早就进入他所喜欢的赛车运动,18岁的丁俊晖战胜戴维斯成为英国锦标赛历史上首位夺冠的中国人……”试图去理解新生代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并不代表可以改变自己的喜好,比如对苏打绿的认同是永远不可能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相互理解只能是表层和短暂的,求同存异的心态才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