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被废弃的原因并非是农民的过错


希望小学被废弃的原因并非是农民的过错
李华新

   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起了76所希望小学,目前只有18所还在运转,其他58所或卖给农民种庄稼、养猪养鸡,或作为村委会办公之用,或一片荒芜。专家指出,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是孤立现象。(《楚天都市报》11月15日)
    其实在全国不少地方,这样的事情并非仅仅是在湖北才会发生,而是这样的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看起来这样的事情的确是伤了捐赠者的心,可是,在当下有那么多人口流动越来越容易的情况下,本来在捐赠之初的学生就学人数以及捐赠之后的运转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可是,这些用捐赠者的钱建起来的希望小学,在捐赠之后如何保证这些学校的正常使用,却是捐赠者自己所无法左右的。此外学校的学生人数以及变动情况,也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再就是这些盖起来的学校,如果正常使用大概也是需要一部分费用的。但是学校盖起来之后,这些学校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维修维护资金,也是无处寻找到,如果这个学校不是体制之内在册的小学,那么,他也只能自生自灭。也就难免会荒芜了。
    本来希望小学在不少地方纷纷建设的时候,其实这样的一种可能无法正常维持的现象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在建成之后,人们更愿意在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上锦上添花,对于这些已经建起来的希望小学,如何能够进入正常、步入正轨,却是很盲从的。而且一些村级的小学,还面临师资等具体的问题。尤其是现在教育部门对于师资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过去的那种代课方式的老师已经不再存在,也不符合现在的教育要求。
    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希望小学教育的那就更少了。似乎现在的一个“正规”要求,会使得许多的小学必须在正规办学的统一要求下,最终使得农村的小学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而且在这些接受捐赠的小学中,大部分的村级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因为自己甚至连学校都盖不起,那么其经济的窘迫就可见一斑了。因此建起学校之后,如何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在他们进入城市之后,就把孩子也带到了城市,也就是原来农村中的教育资源放弃了,这些孩子也就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学校的负担。而且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越是比较普遍。而那些本来就是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这些通过捐赠而建起的希望小学,因为没有继续维持的资金,再加上学生的流失,这些小学被荒废也就是不难理解的问题了。
    捐资助学是一种重要的慈善方式。但也不完全如此,问题是现在的捐赠如何有效进行监管,社会的捐赠者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仅只是改起来就完成了任务,社会上该有那个机构来进行管理,以及如何激发捐赠者持久的积极性,也是需要用一种制度来进行约束和规范的。而不能是现在的自生自灭的方式,任其自行了断这些捐赠者的一腔热情。其实,这实际上是涉及到一个很深的制度问题。因为,类似的这些希望小学变成鸡场猪圈等等“物其所用”的现象,如果不对捐赠者或是慈善事业个人行为给予相应的权利进行管理,不出台一个细则的话。那么这样的一种捐赠其效果老是令人伤心,也是不利于捐赠向其积极方向发展的。
    希望小学被废弃,无论如何从捐赠者的角度,还是政府的管理角度,都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因为一出事就会既挫伤公众慈善热情,又损害政府威信。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使得捐赠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何使得这些捐赠在不能继续维持时,或是改作其他的慈善事业,或是让捐赠者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所有权对其进行再度利用,也是可以考虑到。因为,如果没有了这么多的学生上学或是学校已经集中,使得这些建设被闲置,其实也是可以考虑其他用途的,至少是不能荒废它的。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