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及其中物体的生命演变周期


宇宙及其中物体的生命演变周期

 

为什么宇宙从空无中走来并无限膨胀呢?这就是说,宇宙作为一个物体对时空的占有欲为什么也是毫无止境的呢?因为虚物质性能是欲望无限膨胀效应,从而决定了空无到能量“O”态点到冷胀到五构素时代的必然性。虚物质发散性使宇宙无限膨胀,当膨胀到极限,进入饱和状态而效率变差。于是虚物质决定的沿测地线运作所发生的作用就更为突出,表现为进入引力等作用下的收敛效应期,使膨胀的宇宙热缩回归到空无态。当然,也不排除无限膨胀下去。最近科学研究表明,暗能量似乎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此与以前预言的暗能量变化而使宇宙大坍塌相反,意味着宇宙永远膨胀下去。无论宇宙最终是收缩还是膨胀下去,那只是发展进化的方式问题,根本在于要服从虚物质决定,即沿测地线无限扩张,最终走向消失、灭亡,即遵循三个消费运动律。人的欲望满足过程也同空无发展到宇宙五构素时代的过程一样,一无所有时能乞讨生存便满足了……,否则当了皇帝还想统治世界、还想长生不老……。一旦什么都满足了,欲望则膨胀到了极限,一切均无意义,在不曾向往的另类生活方式(如种田)诱引下便走上了回归路线,连皇帝也想偿偿做老百姓的滋味嘛。这就是说,欲望膨胀也是曲线的而不是直线的,但这条曲线反映的是捷径或测地线。

总之,是虚物质决定了宇宙及其中物体的演变周期。周期基本表现就是先发散后收敛、先胀后缩。

本章§01~03中论述的是循环相生相克链总律及其中的局部作用律。本节依据这些原理具体谈谈宇宙生命演变周期及其中一般物体的起源、发展、灭亡之生命周期。至于宇宙中物体生命运动及其状况则基本上可参照宇宙生命运动周期分阶段来理解。

宇宙运动遵循相生相克运动律,即作为一个循环链,运动膨胀的宇宙从有限过去开始,在有限将来终结。参见图14-1,在循环相生相克链上取人类为参照系,则宇宙生命过程为:能量“O”态点或正负能量汤→超大统一力→爆破辐射出粒子、微波

Ⅰ级总律出现       Ⅱ级总律出现              Ⅲ级总律出现 

→爆炸发出声、光、碎块、灰尘……→宇宙膨胀而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引力越来越小,动力速度能量式运动越来越普遍→物体按规律运动→宇宙成熟→黑洞现象规模化→宇宙坍缩而时空回归、能量动力运动速度变小,引力加速增大→物理与化学规律、理论,相对论,万有引力定律等失效→物质密度、引力无穷大的“准奇点”出现,进入中和效应规模化→粒子中和反应的能量“O”态点出现→物质空无→能量中和反应→能量空无。

一、宇宙产生说

O”态平衡的建立打破运动律、中和反应原理和宇宙最初产生于空无等是宇宙产生、运动之支持律,是同春秋时代的老子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比较吻合的;也同现代物理研究成果比较接近。

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呢?现代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占主导的一种说法:宇宙大爆炸。这基本支持宇宙产生于空无或能量“O”态点之观点。根据这个观点,宇宙史前的“O”态点具能量量子特性,而根据循环相生相克律和量子论,没有确定的时间顺序上的因果链,只有闭环或球面上的各相邻点间互为相生相克的关系,因而宇宙由另一个宇宙转化而来,而且我们可在循环相生相克闭链中,以人类的产生、发展为参考点,设宇宙起源于能量“O”态点的自发爆破与辐射。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犹如电子线路的“自激”现象。这就是说宇宙起源于能量“O”态点,在能量量子状态下由虚物质支持的自激发超大统一力发生作用而导致能量“O”态点暴胀,直至由辐射到爆炸产生宇宙。

这个起源说表明,宇宙也好、物体也好、人类也好,最原始的起源都是“无中生有T22”。根据相生相克律,这个“无”也可理解为从其它转化而来。如受精卵从双亲身而上来,胚胎发育的营养从母体上来,其转化过程表现出吸收为主的黑洞性质。

能量“O”态点释放出正、负能量、转化出超大统一力并辐射出正、反物质,而且这些正负物质随时可以碰撞湮灭还原为能量,正负能量则碰撞湮灭为空无。如此地发生对称中和反应,则宇宙又怎么能产生呢?这只能借助宇宙不守恒或CPT联合不守恒。根据理论计算,在宇宙创生的最初10-36S时温度高达1027度,每产生10亿个反质子的同时会产生10亿零1个质子,同样电子也会比正电子多出10亿分之1。即我们的宇宙由微量剩余的非均衡物质构成,这些物质正是那能量“O”态点瞬间爆炸遗留的产物。不对称遗留下来了宇宙五构素,而结构层次原理组装五构素成宇宙。在大尺度能量、物质世界中,根据方向不变原理,对称性肯定是绝对的,它是中和反应和物能守恒于空无的基础。而在不对称留下来的现实世界中,虽然存在诸多对称规律、现象,但这些对称多是近似的单项的,如左右手对称,只是镜面空间上的近似对称而已,实际上分别由左、右脑控制的右、左手方式不同、大小不同、作用也不完全相同等。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不对称是普遍的、主要的,而对称则是局部的、相对的。左右手不绝对对称也支持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世界上没有二个完全相同的“手”。

因为力量是能量充放的表现形式,则纯能量“O”态点标志着超大统一力的存在。由于能量以极大的速度爆胀而时空又处于极其微小的变化状态,再加上种种干扰因素,超大统一力的效应必然引发宇宙爆炸。爆炸是瞬间发生的事,因而时间t扩张极慢而空间S因爆炸释放出的力量无穷大而暴胀极快,从而温度T下降极快,见曲线14-3,图中空间S=SPACE,温度T=TEMPERATURE。由于温度下降得太快使得大量氢弹爆炸的点火条件很快不复存在(即实际温度低于氢弹爆炸所需温度条件),因而留下约75%的氢和25%氦,只有很少由氢弹爆炸而成的铁等重元素。

 

      S/T

            S

 

                T

     0              t 时间

    图9-3宇宙爆炸时时空温度关系曲线

能量“O”态点爆破瞬间出现的宇宙是混乱不堪的,但随即释放出的引力和物理规律使宇宙很快进入了星云、黑洞等秩序中。

按照常规理念应是先建仓库后储粮,而按照吹泡原理则应是先有囊袋和填充物(如氢气或空气)而后才能放出大气球或泡泡。根据宇宙规律的普适性,我们从建仓储粮或吹泡原理可推测出时空同能量的最初产生应存在交点,即能量与时空应是同时产生的,否则物置何地而囊装何物呢?因此,在能量“O”态点处已具备可辐射鼓胀放大体积的能量和待填充的时空,随着能量“O”态点以辐射和爆炸、暴胀的进行,广义物质,方向运动(或曰总规律)方式及其宇宙系列特征和局部规律、事件、精神等等随着宇宙冷胀而逐渐释放出来,进而弥漫于宇宙而于今显现在我们面前。

据说在“五维空间”中“镶嵌”着我们这个宇宙和另一个隐藏着的宇宙,它们的碰撞引发能量“O”点爆破而进入我们现在的宇宙五构素时代。在宇宙五构素初期,宇宙时间从0→10-35时,宇宙空间从0→ф3mm的区域,光线运动只能行进10-25cm,可见光速极慢。这既说明时空产生于空无,也表明相对论失效(光速是变化的而不是固定在30万公里/S),是对上述宇宙(五构素)产生说的一个强有力支持。

宇宙产生说有许许多多,但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宇宙大爆炸说。而这里从物理哲学上描述的宇宙产生说基本赞成大爆炸说。或许宇宙的实际产生发展过程涉及到诸多宇宙的产生假说,但相信大爆炸及宇宙五构素产生说是其主要内容。

二、黑洞阴界与(引力动力)集中相

应用虚物质规律、理论,先预测一下宇宙的未来或归宿,这必然是大家感兴趣的。

从图14-1中可基本看清宇宙的过去与未来。从大同性、生命周期来看,任何物体包括宇宙都有成熟期即颠峰,因而宇宙五构素从爆炸产生、暴胀期到动力生命期,当到达成熟期后必进入引力生命期、黑洞期,最终消失在时空零点。

(一)黑洞期

黑洞期是一个事物回归能量,能量回归空无的中间过程。

1.黑洞主要过程简述

    在黑洞期,宇宙的生命活动或许可概括为:小黑洞→吞噬周围星系、物体、规律……→大黑洞→黑洞蒸发→时空收缩→高温运动产生粒子/反粒子对→“+-”粒子对碰撞湮灭→粒子与物质空无→体积为0、能量极大、温度无穷犹如早期宇宙而非常热→能量中和与能量空无。

自从宇宙大爆炸以来,就一直存在大大小小的黑洞。但一直以来,黑洞与事物处于平衡态,事物是五构素存在方式的主流。待到宇宙发展到黑洞期,假如某一星系中心已有一个稍大黑洞,则这个黑洞将会越来越大,而黑洞发出的引力辐射会使恒星的轨道慢慢颓坏,因为引力辐射是空间的波纹,这些波纹会使一切大质量物体轨道能量衰竭下去,最终砸毁天体结构和物体结构、量子结构等。

黑洞引力如此之强以至于高能粒子(如电子)从高能轨道落入低能甚至负能轨道即落到黑洞里去。而带有负能量的虚粒子落到黑洞里变成实粒子或实反粒子比变成高能实粒子的可能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再需要与其伴侣相湮灭了,因低能负粒子掉入黑洞即是正能量的高能实粒子或实反粒子从黑洞邻近逃走。

在漫长的时间里,恒星残骸被黑洞吞没,对这样的死星来说,既使能逃脱也只是暂时的。黑洞所能吞噬物质的最大范围由最大光速值和最大引力值(黑洞质量)二者决定。黑洞质量随着吞噬的进行不断增大,开始黑洞吞噬范围有限,其事件视界面之外的物体是不会受黑洞影响的。因光速是有限的且近于30万公里/秒(超光速值尚未确定)。如在吞没完周围30万公里/秒运动的物体后,则黑洞的质量会进一步增大,进而吞没超光速的阴流子、事件等虚物质。

黑洞增大后不是直接走向物能“O”态点就是爆炸放出碎片进入另一个黑洞“O”态体,经过一翻曲折后再进入物质“O”态点。在物质“O”态点时因质量转变为能量,所以质量越来越小而能量越来越大或温度越来越高、辐射强度越来越大;当黑体温度辐射偶尔失去平衡或在其灭亡期必将“O”点炸开,其爆炸速度如同辐射粒子运动速度一样快,微波辐射背景同爆炸碎块一起形成。黑洞就是这样在吞噬与辐射的交替运动中反复发展,直到黑洞个数的减少而留下的黑洞规模越来越大。每个黑洞“O”态体将强德拉塞卡极限范围内的碎块、灰尘、小黑洞等吞噬殆尽的同时质量不断增大,这又进一步扩大了吞噬周围物质的范围。其中质量较大的黑洞吞噬较小的黑洞……,或许黑洞大到一定规模就开始蒸发,最终又因时空的收缩而集中起来;或许最后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成为唯一的宇宙“O”态点所在位置,而当所有大小黑洞集中到一个大黑洞中去的时候,最终就形成了能量“O”态点。

随着黑洞规模扩大化,引力动力不断集中,力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少,引力动力最终趋向近似静止的大统一力形式。在大统一力的作用下,这些宇宙流浪者的核物质是不稳定的,大约1032年后,它们的核物质会蒸发得一干二净,即中子和质子变成正电子、电子,正电子和电子又进而相互湮灭,并湮灭任何其它再生电子。所有的固态物体就这样分解了。在黑洞效应下,五构素越来越集中,使宇宙呈收缩之势。在集中过程中,也有一些物质蒸发。

黑洞并非静止不动,借着辐射一直在发着幽暗的光。黑洞也如同一个热体那样发射粒子和辐射微波,其温度只依赖于黑洞质量,即质量越大则温度越低,黑洞发射粒子是从黑洞事件视界外面的“公共空间”来的。由此可推测:巨大质量的物质“O”态点,其表面温度必然低、辐射或粒子发射极少。黑洞温度极其低下,当宇宙背景温度高于它们的温度时,黑洞就会通过吸热而缓慢地持续增大。当黑洞与其它物体或黑洞相撞时,会有些活动,随着黑洞自旋的消耗,黑洞的旋转会逐渐慢下来。不管什么原因或什么时候,总有一天空间温度会低于黑洞的温度,当空间温度最后降到黑洞的温度以下时,黑洞会损失热量或能量,黑洞则收缩,而黑洞收缩又会使温度稍微升高,加速能量辐射。于是黑洞便开始滑向遏止不住的蒸发过程。最后,大约经过10108年后,那些起初比很多星系加在一起还重的黑洞将会缩得一干二净,无影无踪。

如果黑洞没有吞没所有五构素,至少黑洞的蒸发必辐射出粒子;另一方面黑洞蒸发得无影无踪同时时空也所剩无几。时空收缩的效应是温度升高,累加的引力也会使宇宙收缩变成失控的内向爆炸使核粒子分裂成夸克,在短暂的时间里所有亚粒子都被创造出来。但考虑到中和反应,则实际情况有所缓和,即在无所不包的“熔炉”“O”态点处,所有正负物质抵消成能量“O”态点,而所有正负能量又化为空无(0值),因而其质量不会无限增加。如整个宇宙一下子就缩得比一个原子还小,这时时空本身也发生分解。

恒星被吞没了、物质蒸发掉了、事件规律蒸发掉了……最后黑洞也蒸发掉了,又在中和反应中所有东西统统不见了,标志着五构素空无时代的来临,紧接着是能量空无时代的来临。

根据宇宙中同时包含对称、非对称二面性,虽然在大爆炸初期不遵守时间(T)对称,但宇宙从爆炸到坍缩的整个寿命中无疑是遵守PCT对称的。相对论打破时间不变的概念,当空间在收缩时,同五构素一齐产生的时间也将变慢,直到倒转返归为0。即随着黑洞的发展,温压上升、体积下降、能量的暴涨,爆炸时湮灭的反电子、夸克、反质子、反中子等反而呈现不断还原的趋势,同正粒子发生中和反应。这样,在空无形成的前夕,中和消费运动就成为主要方式了。

2.黑洞期演变要点

    黑洞期基本上是五构素集中收缩于黑洞,黑洞坍缩、蒸发,再经中和反应成能量“O”态点;能量“O”态点因温度极高而发生极高频率的碰撞,以致正负能量粒子在中和反应中消失而出现空无。

宇宙回归到五构素“O”态点 黑洞自宇宙产生起就一直未消失过,当黑洞湮灭五构素而成为能量或物质的主要存在方式之黑洞期到来时,黑洞规模化到包涵着整个宇宙而成大统一的黑洞时,在无穷引力的先导下物质不断压缩、温度不断攀高而进入“准奇点T23”即五构素“O”态点,见图14-2。

由黑洞到能量“O”态点 随着黑洞体积趋近于0,粒子碰撞加剧,温压上升。显然最后的黑洞质量越来越远离强德拉塞卡极限,泡利不相容原理失效,吞噬的物质经气化、液化、不等到固化就在极高密度的原初汤中发生中和运动,最终出现五构素空无的能量“O”态点。因为在宇宙整个儿相生相克链中,PCT对称是绝对的,因中和反应形成了无质量、无电荷、无时空而只有质量湮灭时转换成的无穷能量(动量)及其辐射的“O”态点。这个能量“O”态点亦可理解为“超大统一力”。

    另一种情况是黑洞蒸发得一干二净的同时,时空收缩到极小而蒸发掉的粒子、能量、事物又压缩成量子汤,最终经中和反应形成能量“O”态点。

能量“O”态点及空无 见图14-1,黑洞阴界之黑洞期是事物回归到能量并消失期,即先是“种种形式的力热随着温度的提高表现得越来越单一,一直到引力动力呈超大统一力,而物质、事件与时空等收缩于零点,这时宇宙五构素密度和空间—时间曲率无穷大。随着过分收缩,粒子碰撞频率大幅度提高,因而事物纷纷因中和反应高潮来到化为能量使得能量越来越大,到能量“O”态平衡点时,宇宙呈纯能量态而温度极高,超大统一力极大;随着温度的陡升,正负能量碰撞频率冲高而中和反应的高潮再次来到使纯能量“O”态点之能量突然陡降消失。即在能量“O”态点中,正负能量的中和反应结果形成能量空无点,见图14-2。

(二)暴胀期

1.暴胀期T24主要过程简述

空无→能量泡泡→时空极小而能量暴发→超大统一力产生→宇宙爆炸五构素形成→冷胀开始→原子形成→大统一力分解为四种力→暴发出事物、规律。

宇宙在经过漫长的平息后,因虚物质自激机制以及“平息”生命之结束,或另一个宇宙的干扰使空无平衡态被打破,莫名其妙地产生涌动,从无中首先生出一个能量泡泡。这是个单一的一个能量“0”态点,具量子效应,在其自身虚物质控制下,要求生存永久、充分发展、无限自由,即能量“O”态点萌发出不变的消费欲望而其运动却是随机地变化着的。由于空无中分裂出的能量不断骤增而时、空的发展极度缓慢,按照打破建立律,一旦有外界干扰,能量“O”态平衡被打破,“能量无穷、时空零点”的状态将在超大统一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发生猛烈大爆炸,在大爆炸的极短瞬间,能量“O”态点不仅辐射出能量,还有能量分化出来的诸多正、负粒子。由此过程可见,暴胀初期能量“O”态点、时间、空间、方向及其温压、特征等几乎同时产生。

    宇宙五构素产生了,标志着宇宙诞生,宇宙五构素时代来到。

宇宙“O”态点大爆炸时,因体积极小而无限热。爆炸发生后,辐射温度很快随着宇宙膨胀而降低,见图14-3。据现代宇宙学,大爆炸后的1秒钟,温度降到100亿度,宇宙中主要包括光子、电子、中微子和反光子、反电子、反中微子以及质子、中子等。继续膨胀,温度继续下降,电子/反电子对在碰撞中产生率就落到它们的湮灭之下,即产生的少湮灭的多。这样只剩下很少的电子和中微子/反中微子。其中大部分电子、反电子互相湮灭,产生更多的光子。爆炸后100秒,温度下降到10亿OC(相当最热恒星内部温度,太阳中心为1000万OC),此时质子和中子不再有足够的能量逃脱强核力的吸引,开始在中心产生氘(重氢)的原子核(包含1个质子和1个中子),氘核再加上更多质子、中子变成氦核(2个质子、2个中子)并产生少量的二种更重的元素锂和铍。据计算,热大爆炸模型中大约十分之一的质子和中子转变成了氦核,还有少量的重氢和其它元素。所余下的中子会衰变成质子,即通常的氢原子核。

在宇宙创生之初的大约1分钟内,能量成份占绝对多数,温度如此之高以致连原子核也不存在。只是到了大爆炸才使能量向物质方向动态转化,这个阶段宇宙从纯能量时代进入了五构素时代。爆炸后的瞬间,温度非常高、密度骤增,物质以核和电子等存在。自由电子对光的散射保持着核与辐射间的热平衡。在约3000OK时,核和电子结合成原子。这使得自由电子消失而辐射失去平衡并自由膨胀着。随着宇宙膨胀,辐射波被拉长,粒子能量与温度降低。

在大爆炸瞬间,极大能量转变成粒子、碎块、灰尘等以辐射方式迅速作扩散运动并伴随着高温能量辐射加剧,时空温度骤升,超大统一力逐渐分解出势力与动力二大类。而在宇宙膨胀时,其中任何物体或辐射都逐渐变凉,如宇宙尺度放大一倍,则其温度就降低到一半。这时势力、动力表现出引力、弱核力、电磁力、强作用力社会力、惯性力等,同时虚物质及其范畴如时空、矛盾、规律、作用……不断扩张或涌现。膨胀初期宇宙温度非常高、粒子运动非常快,以至于任何核力、电磁力都无法按住它们。在足够高的温度下粒子能量是如此之高,只要它们碰撞就会产生出很多不同的粒子/反粒子对,在湮灭后只有少量“+、-”粒子变成现在的物种。随着温度降低,相互吸引的粒子就开始结块,碰撞粒子具有较小能量和运动速度,粒子/反粒子对产生速度慢下来,而中和湮灭则变得比产生更快,以至虚物质、虚粒子至今检测不到。

2.宇宙五构素初期

大约在宇宙暴胀期的最初3分钟,这时以微粒子为主,是形成大尺度物体的前期。1/100S时,温度为1000亿OC、主要粒子有电子、正电子、中微子、光子和少量重粒子、质子、中子,密度为40亿倍于水;1/10S时,温度为300亿OC;1S 后,温度为100亿OC;14S 后,30亿OC,电子、正电子碰撞湮灭多而产生少,湮灭产生能量减缓了冷却速度;100S时,10亿OC,质子、中子形成复杂核,这时密度仍非常高(比水的密度稍低),使得轻核能迅速地结合成稳定的氮核,这时主要成分有光、中微子、反中微子、少量核材料(73%氢、27%氦)、电子,温度低、密度低。

宇宙温度及后来产生的压力随膨胀而下降。温度下降,近似黑体的碎块辐射波长向红外线转移。

3.物体五构素时代

假如宇宙这时膨胀得快,电子和正电子就有足够的空间而不会让所有电子、正电子发生完全碰撞湮灭,使宇宙中剩下一些粒子。那些湮灭的粒子则产生伽马辐射,伽马辐射随着宇宙膨胀而缓慢减弱。同时宇宙大爆炸残留下来的中微子和热辐射都会逐渐冷却下来,温度降到绝对零度。假如宇宙膨胀得慢,则电子与正电子的湮灭就容易发生。电磁力使电子吸引到正电子时,形成称作电子对的“原子”。计算显示,在缓慢的膨胀的宇宙里,大部分粒子在1071年之后会成为电子对,电子对是不稳定的,它们巨大的轨道会因为它们发射很低能的光子而非常缓慢地损坏下去。10116年后,大部分电子对将会崩溃,所有粒子发生接触,则立即发生湮灭。

宇宙初期有个指数暴胀期,宇宙五构素及其运动规律、特征等从无发展到极大。除了大爆炸形成的高密度碎块外还有不确定性原理决定的灰尘密度起伏,在密度比平均值稍大的区域,额外质量的引力吸引使膨胀速度放慢,直到这种区域停止膨胀并坍缩成星系、恒星,在地球上产生了我们人类。

五构素出现后,大量气体(以氢气为主要成分)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向气体密度中心(由于不对称性的出现,气体中总有一处密度稍大)坍缩成恒星。当恒星收缩时,气体原子间随距离缩短越来越频繁地碰撞且碰撞速度不断提高,使得气体温度不断上升。最后气体越发变得热以至于氢原子碰在一起时多数再也不分开而聚合成氦。恒星中氢弹爆炸的核反应释放出来的热使恒星发出光来。如此,恒星热气腾腾,压力不断升高,直到热动力平衡引力。这时气体停止收缩,未进入恒星表面附近的气体则在恒星引力牵引下慢慢旋转成其卫星。在暴胀期,星系等应是这样形成的。

暴胀期为冷胀相的上半期,经历时间极短空间也不大;而有机生命期为冷胀相的下半期,经历时间较长空间极大。大爆炸时,释放出巨大的热、能和各种物质微粒,包括虚物质、宇宙五构素、规律等。在爆炸膨胀期,时空的暴胀据说以每10亿年里膨胀5~10%进行。宇宙爆破可借助烟花礼炮的引爆来想象:宇宙爆炸飞出无数的碎片、灰尘,如总星系、星系、恒星、行星、物体、分子、原子等的初态胚和基本粒子、夸克……等。这时大小物体间出现巨大的时空,在时空中物体以一定的规律作有向消费运动,引力、斥力变小,而由爆炸释放而来的能量动力或物体生命力以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生命消费运动的极其复杂形式,在虚物质控制下作各种变化。

随着宇宙的膨胀冷却,物体绝对温度只剩几度,大爆炸时的强辐射现在处于微波的波段。

(三)能量爆发时空零点

1.黑洞侧

据循环相生相克律,在我们这个宇宙前应存在另一个宇宙,那段时间至少可追溯到200亿多年前,邻近星系间距离为零即时空坍缩为零点。那个宇宙内部所包含的五构素已统一于能量,而所包括的电磁力、强弱作用力等斥力也集中为大统一力;所包含的特征、范畴、事件、理论、规律集中为大统一律T25。除能量空无点外,整个“O”态处于能量高温辐射与吞没的动态平衡中,见图14-2。具体地说就是正负物质、电荷等中和后,排斥力和电斥力就会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五构素“O”点可无穷趋近于零。根据物能可转化原理,宇宙五构素等的消失同时,能量增多。

时空零点是个“空克生”同时“生克空”的点,即空无出现而能量“O”态点消失,能量“O”态点出现而空无消失,参见图14-2之能量“O”态点与初期末期。

根据黑洞理论,宇宙在能量“O”态点大爆炸前或许是从动力为主转换为引力为主的黑洞期,之后随着五构素转化为能量便趋于大统一力。期间虚、实物质、种种灰尘碎物、宇宙中万事万物、规律、作用……都将在引力作用下或再经时空收缩收归于越来越小的体积里而出现准奇点。准奇点的出现为中和反应奠定了基础,使得无穷温压等特征、规律、理论、现象等在极短时间内陡降为零,如使得整体上正负电荷中和,弱核力、强作用力、引力、电磁力等所有力迭加成大统一力,旋即几近于0,无质量、无压力,稳态平衡的能量“O”态点出现。这无疑是个“有中终无”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吞噬大于辐射,最终所有物质、事物规律消失于“O”态点中。

摧毁量子轨迹与中和反应是形成能量“O”点的关键。宇宙黑洞的集中极大化导致引力极大化而摧毁量子轨迹。物体结构的摧毁使得“+-”粒子世界呈现,迎来了中和反应的主导时期,中和反应使物质结构即五构素向能量转化成为主导方向。

无疑,在黑洞期引力越来越大,吞噬物体、推毁物体结构与轨道,直到黑洞蒸发又时空坍缩将大统一力、物质、事件、大统一律……收缩于宇宙能量“O”态中。引力造就了无限高密度而动能极大的量子汤池。在这样一种汤池里的动态平衡中,中和反应随着时空过分缩小而粒子碰撞加速地进行着,以形成能量“O”态点;接着进行的正、负能量中和反应导致“空无”出现。

随着引力的逐渐增大,质量温压等趋于无穷大。当进一步达到量子轨迹被摧毁时,“+-”量子碰撞湮灭即在中和反应中消失,转换为正、负能量。正负能量再中和反应,最后形成零质量、零时空、零温压、能量“空无”的“O”态点。可见中和反应使泡利不相容原理失效。

由于能量“O”态与正、负二种粒子、物体、事件规律、范畴等形式间存在分解与集合的反应过程及其逆反应过程,在宇宙趋于零的空间里、温压趋于无穷的条件下,任何物体或粒子都将碰砸得粉碎,使物体或粒子不呈正负。在这里以“粉碎”来描述尚不足以表达“准奇点”(爱因斯坦曾认为宇宙起源于奇点)状态,高度浓缩的五构素准奇点因中和反应将由有界无限多维时空中一个无穷小的能量“O”态点取而代之。这极小体积的能量“O”态点最终因中和反应而趋势于空无。如果“O”点物质被想象成无穷小的超固体状态,则在“O”点零体积里不可能有液化的空间,在无穷温压、零体积里也不可能气化。从不相容原理可知,宇宙的物质“O”点因无穷小,最终将使得所有物质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同一,即成为单个量子,这就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量子测不准原理。所以所有物质粒子均应消失而只留下一个能量“空无”之“O”点。从宇宙构造特性看来,在宇宙成为能量“O”态点或空无状态时,物质构造之不相容原理和结构特性失效。

2.暴胀侧

以人类为参考系,则能量“O”态点为黑洞期终极又为暴胀期起点,见图14-1。显然,宇宙在回归到能量“O”态初期前,黑洞在辐射的同时以吞噬为主,因而其质量仍是极大;而在离开能量“O”态末期时,能量泡泡越来越大并以辐射为主,随着大爆炸进行宇宙不断膨胀冷却而温度近于0OK

在时空零点中隐含着一个空无点,见图14-2。根据“O”态的打破与建立运动律,“空无”终有一天会打破而涌动出能量“O”态点,稳态的能量“O”态体也终有一天会打破,即因自激或突来干扰引爆,发生大爆炸而产生五构素、超大统一力等,能量“O”态点则失去平衡而进入暴胀期,这时因能量暴发出巨量的五构素,同时大统一力中生出引力。由于暴胀期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空间迅速扩张,因而引力陡降而动力飚升,超大统一力由“引力极大相(指在黑洞阴界内的大统一力)”进入“动力极大相(指在生命阳界内三种力)”,见图14-1。

从暴胀期可知,宇宙史前为纯能量“O”态末期,这时能量由无飚升到极大,超大统一力产生而其它一切为0。在能量“O”点辐射、爆破爆炸产生宇宙五构素的瞬间,高温高压条件下存在一些被压缩得比太阳小的黑洞(太初黑洞),且在高温高压强磁场作用下必然存在一些无规则、不均匀物质分布运动。霍金认为黑洞质量越小,则其表观温度越高,在黑洞损失质量的同时因引力减少而其温度和发射率增加,因而它的质量损失得更快。当黑洞的质量趋于0时,在一个巨大的相当于几百万颗氢弹爆炸的发射过程中消失殆尽。这样,小黑洞一个个消失,直到所有物质、能量都散射到冷却膨胀的宇宙中去。可见宇宙起源于能量“O”点辐射并在“O”点大爆炸后几秒钟内正式启动时间、方向的扩张。

如果早期宇宙不服从时间对称,或许相对于将电子变为反夸克,这些力更容易将反电子变成夸克。这就是说反电子变成夸克多于电子变成反夸克。当宇宙膨胀并冷却下来时,等量的反夸克和夸克湮灭后,剩下部分夸克和电子,其中过剩的夸克就组成质子中子并同电子组成原子,构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世界、出现我们人类自身。

总之,引力形成黑洞葬送宇宙,而能量在时空零点飚升便造就宇宙大爆炸,又是引力将爆炸的粒子、气体、碎块集成星球、物体……。因此引力是宇宙的送葬者也是宇宙的接生婆,使得黑洞阴界成为宇宙的产生与湮灭期。

三、生命阳界与(引力动力)分散相

黑洞阴界虽然也是物体生命运动的世界,但以引力为主并存在以下生命萎缩的特征:①粒子自旋变慢,表现面减少。②引力、弱核力、电磁力、强作用力等逐渐表现为大统一力的侧面,再加上社会力、惯性力等而表现为超大统一力的侧面。③五构素、规律、特征等收归于奇点进而转为能量“O”态点,最终使得五构素为零,一切近乎静止,无为而治的表现尤为突出。而生命阳界是指物体运动以动力为主,普遍呈现活力特征,尤其是有机生命的出现和人类极品的托出。随着宇宙冷胀的发展,生命活力有着越来越广的自由时空,有为而理的效应充分发挥。

(一)   生命体的产生繁衍

1.原子及星系的形成演变

宇宙爆炸几十万年后,温度低到电子与核结合形成原子(氢原子、氦原子),最初3分钟里的那些成分形成气体,在引力作用下形成气体团,最终凝集成当今宇宙的星系、恒星。

大爆炸后的几个小时内,氦和其它元素的产生就停止了。之后的100万年宇宙仅是膨胀。一旦温度降到几千度,电子与核子不再有足够能量去抵抗它们之间的电磁吸引力,原子核就开始形成。整个宇宙继续膨胀变冷,只有高于平均密度的区域膨胀才会因额外引力而慢下来,有些区域甚至停止膨胀并开始坍缩形成独立物体。坍缩时,区域外的物体引力拉力使新生物体开始很慢地旋转,随着坍缩进一步变小,物体会自转得更快。区域的变小使物体自转速度足以平衡外部引力的吸引,蝶状旋转星系就是以这种方式产生的。没有整体旋转或停止坍缩的区域则形成椭球状物体。随着时间流逝,星系中的氢和氦气体被分割成更小的星云,并在自身引力下坍缩。其收缩时自身内部原子相碰撞、气温升高,直到热得足以开始骤变反应,使更多的氢气变成氦,释放出的热提升为动扩力,阻止星云收缩。这正如太阳一样,将氢气燃烧成氦,将得到的能量以热和光的形式辐射出来。质量更大的恒星,核聚反应进行得更快以产生更多的热能去平衡其更强的引力,以至于在1亿年的短时间内将氢烧光。接着就开始将氦转变成像碳和氧这样更重的元素。这一阶段释放的能量不多,以至恒星中心区域坍缩成一个非常紧致的状态,如中子星、黑洞。恒星外部区域有时在叫做超新星的巨大爆发中吹出来,一些接近终点生命的恒星产生的重元素抛回到星系里的气体中形成下一代恒星。太阳就是这样的第二或第三代恒星(包含2%的这种重元素),由50亿年前从包含更早的超新星碎片的旋转气体云形成的。云里的大部分气体形成太阳或喷射到外面去,但少量重元素集聚在一起形成了象地球这样绕太阳公转的物体。

2.地球及有机生命的形成

电子大约在3000OK时被俘获形成原子前,辐射压力巨大无比。大约在3000OK下,宇宙以辐射为主导时代向当前以物质为主导时代进化。早期宇宙中辐射的巨大能量密度之所以丧失,是因为随着宇宙膨胀,光子波长开始红移,致使核粒子和电子这些杂质发展成当前宇宙的恒星、岩石和生命体。

地球原先非常热、并没有大气,随着冷却并从岩石中溢出气体形成大气。早期大气并不含氧,多是有毒的气体如H2S 。这条件已具备某些生命能产生繁衍的原始形式,如原子偶然结合或宇宙星云中飞来的生命尘粒形成宏观分子的大结构而最终在海洋中发展。这种结构能够将海洋中其它原子聚集成类似结构,即复制自己并繁殖。多数误差复制使得宏观分子难以复制自己而消亡。然有些误差产生新的分子,在复制自己时会复制得更好,导致了越来越复杂的自复制组织。第一种原始生命形式消化了包括硫化氢在内的不同物质而放出氧气。这样,大气就变成了现在的成分,使得诸如鱼、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以及最后的人类等生命更高级形式出现、发展。

(二)动力生命期

动力生命期顾名思义是指充满自由活动、朝气蓬勃、形式繁多的物体世界,是以有机生命为特征以人类为最高形式的形形色色的物体消费运动期,自然包括无机生命T26活动在内,而且无机生命体仍是主要成员。

1.冷胀相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环境

如果说能量“O”态点属无机生命的阴界,则根据宇宙及物体的生命运动离不开时空、方向等要素可推知,生命在膨胀相中生存。其中动力生命期是指以有机生命为主(包括人类和无机生命)而引力生命期是指以无机生命为主,且二者均系无机物有机物共存的生命期。因此,将适宜有机生命生活、以多种力为表现的充满物体消费运动活力的宇宙冷胀期称为动力生命期;而将仍适应物体生命存在却以无机生命为主的宇宙热缩期称为引力生命期。引力生命期的状况对应暴胀期,但运作方向相反,见图14-1。包括冷胀相和热缩相的生命阳界是在“O”态能量式宇宙自身爆发出宇宙五构素并表现出强有力的宇宙扩张后才有的。这说明宇宙里所有物体、事件、规律等诞生于能量“O”态点之后而湮灭于能量“O”态点之前,符合下层载体寿命低于上层载体的原理。

在冷却膨胀相,所有物体、事件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情况可从恒星生命周期和有机生命体消费运动看出。地球上大多数复杂组织,如生态系统和天气模式都是由阳光产生的。太阳负熵储藏是其核燃料,主要是氢;核物质自身最高熵形态由质量一般大的铁元素等构成。阳光的产生就表示太阳产生熵。太阳一系列核反应将氢变成铁,于是就有阳光产生了高熵铁;原初的宇宙当时太热,容不得铁的存在,接着宇宙冷却得太快来不及让足够数量的核聚变反应发生,于是原初物质就这么落在低熵的氢和氦状态,而不能够到达高熵铁的状态。

2.恒星生命

恒星发光来自宇宙能量“O”态点大爆炸时的星火残余,由其自身组成的可燃元素和燃烧反应条件决定。暴胀期过后,大量气体(以氢为主)在其中心的大块尘埃引力下坍缩成恒星,恒星收缩时气体原子以越来越大的速度越来越频繁地碰撞,使得气体温度上升。最后,气体变得如此之热以至于当氢原子碰撞时,它们不再弹开而是聚合成氦,这如同受控氢弹爆炸,在反应中释放出来的热使得恒星发光。这增添的热又使得气体压力升高,直到它足以平衡引力的吸引,这时气体停止收缩。恒星在很长时间内维持核反应发出的热和引力吸引相平衡。恒星耗尽它的氧和其它核燃料。要注意的是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这是因为其引力大,需要更大更快的爆炸燃烧才能维持气压与引力的平衡。

3.星系生命

恒星先是不稳定,然后是燃料枯竭、恒星支持不住自身重量在引力作用下崩塌。

随着燃料减少,作为恒星的太阳会胀大起来。太阳内核在艰难地维持能量产生的同时,会收缩再收缩,直至发生量子效应才使之稳定下来。同时,太阳膨胀得很大以致吞没其行星。

4.人体生命

人体由十亿个相互合作的单个细胞组成,生存条件非常苛刻,正常生活的环境为压力在一个大气压左右,温度在-60OC~40 OC,而且摔不得、闷不得,等等。在宇宙诸层次物体的寿命中,人类生命周期是比较短的,至今大约已有五百万年,未来前程也存在难卜的潜在不定数;个人寿命也不过百来岁。

(三)引力生命期

寿命上限原则是任何物体的寿命无一例外是有限的,而且在层次结构中下层载体的寿命短于上层载体的。根据这个原则,宇宙相生相克链由星系、恒星、物体等的相生相克子链构成,从而恒星、物体、人等生于宇宙之后而死于宇宙之前。物体生命在宇宙爆炸、冷胀中生,而在热缩黑洞中亡。其中引力生命期就是有机生命死亡、无机生命陷入黑洞的时期。随着星系、物体、事件、规律……等死亡集结于黑洞中,引力作用越来越大而生命熵越来越低,最终过度到死气沉沉的黑洞期。引力生命期是无机生命体反复挣扎而同黑洞间对立斗争期。

(四)动力极大当量最大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使世界带上了时间的不对称性,使过去和将来有了分别,而在宇宙膨胀到终点,就会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使时间倒转。因为这时空间最大,似乎时空将继续扩张下去而使引力进入极小。但生命周期告诉我们,在五构素宇宙的成熟期,宇宙五构素当量值最大,对应的质量也应最大,宇宙空间也发展到了顶峰,接下去动力与引力从平衡发展到空间缩小、引力大于动力而时间反转,是进入黑洞期的阶段了。从虚物质角度上讲,宇宙膨胀到极点必然引发消费体系实现的曲折途径出现,到这时方向不变原理必定发生扭转这种恶化走势的效应,使其回到沿测地线方向运动,即宇宙收缩到最佳时空点。事实上,时空膨胀到极限时张力作用越来越弱,最终就会支持宇宙膨胀发生倒转。或者是引力、张力、动力都在减弱,但由于引力、张力减少过快,动力将整个成熟期宇宙时空炸开,进而在引力作用下又将爆炸后的碎块、灰尘等拉向集中,使宇宙倒转。

总之,动力极大、五构素之能量当量值最大、自由度最大是宇宙成熟期的最高点,是宇宙回归的转折点。

(五)动能势能切换临界面(胀侧)

在牛顿力学中,引力势能与动力动能间是可以转化的。宇宙爆炸时,时空极小而能量以暴发式释放出闭锁的物质,这时因时空较小使得统一力大部分转化为引力。引力熵表明,那种在我们看来结构秩序井然的状态实际其熵比无结构状态的熵要高。因为在引力极微而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气体物质便倾向于均匀状态,各处温度和密度相似,然而受引力作用的系统则会集结而变得不相似。黑洞所代表的就是受绝对引力作用的系统的最终平衡状态,这系统相当于最小的熵。极大引力五构素胚胎团爆炸后释放出以高速度飞行的碎块,必然空间暴胀。随着时空的扩张,空间变大、距离变长而物质密度下降,根据引力、动力发生作用的条件,此时引力越来越小而动力越来越大。暴胀过后,由引力为主变为动力为主的点出现。

宇宙爆炸释放的能量推动爆炸飞出的碎块退行,犹如在地球上用燃料发射火箭一样。这说明早在大爆炸时,已为动力效应的出现释放出相当惊人的能量。

起初宇宙能量呼吸的表现形式——力热,可由超大统一力的大统一理论概括。现在我们已对物体间的作用力分为四种即弱作用力、强作用力、引力、电磁力。但总体上可分为势力与动力二类;再联想到“O”态平衡原理和宇宙的对称特性,不难推断:无论宇宙目前如何膨胀,引力与动力必将达到平衡点而进入转换期。不难由椭球纺锤体(如地球)构想出宇宙及其间物体生命周期模型,基本上可想象成图14-1所示模样。宇宙与其中的物体之生命周期及其在时空中的坍缩运动轨迹,都是有限无界的存在体在作有限无界的运动,但具体到个体,则既有限亦有界。

在动力为主的时代,引力仍普遍存在,尤其大尺度星系间更为明显。这时物体存在于引力与动力作用的平衡中。

引力要压垮恒星就要与使恒星炸开的热压力和电磁辐射力发生对立,而热压力和电磁辐射力是核相互作用的能量释放而来的。在其它各种力不存在的时候,所有受引力作用的系统都会完全崩溃。如,地球之所以没有被其重量压垮,完全是倚靠构成地球的物质硬度(即电磁力),又如太阳之所以没有坍缩是因为太阳核中的核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外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