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网络出版的延伸,手机出版具有便捷、全球化、互动性、跨文化传播、多媒体等网络传播的优点,而且便于携带,是“带有体温的媒体”。目前,日本手机出版的商业运作已经相当成熟,而在我国还只是一个发端。手机出版如何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在等待或乘坐地铁、公交车上下班的时侯,那部带有你体温的手机在做什么?这段漫长而无聊的时间,你是否想过用手机阅读报纸、杂志和小说?这就是较网络出版更为便捷的手机出版。目前,日本手机出版的商业运作已经相当成熟,而在我国还只是一个发端,虽然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原创文学等各种形式齐全,但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气候。那么,手机出版如何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看了一篇《手机出版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的文章,文章中写道:
人民网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 朱丹)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2008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谈到,数字出版产业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手机出版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出版历经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现在又有人提出手机出版的概念。很有意思的!其实数字出版或出版网络化或叫网络化出版的概念虽然叫了很久。但是数字出版的流程还没梳理清楚,整个出版的链条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多人把出版里的某一个链条拿出来就叫数字出版是很不准确的,例如有些把网络销售图书叫数字出版,还有的把网络传阅叫数字出版。这种看法无异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也。
现在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又提出了手机出版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的文章很是有意思。其实手机很难成为出版的概念,只能存活于发行之中。而且手机出版目前看来还不会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原因如下:
一、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过程还没有完成。
二、手机出版内容的储备还没有健全。
三、手机上网的自费和带宽还没充分下调。
四、手机出版的概念还很模糊。
因此,手机出版看起来很美,或许目前看来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当然了通过手机内容发行会有些收入,但从大局和产业上着眼,手机出版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