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晚7时50分的奉节县电视台新闻中,该县10个部门“一把手”将公开作检讨,每人30秒,检讨内容是“无组织纪律观念”,找“替身”参加10月17日的重要会议。(2008年10月20日人民网转自《重庆晚报》)
众所周知,开会是布置任务、落实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被通知参会的领导干部当然应该亲自出席会议,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找“替身”参加会议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更有一些地方出现专门替领导开会的“会虫”。对那些找“替身”开会的领导者,进行必要的曝光和惩戒,的确很有必要,这起码是对那些无视会议纪律、“无组织纪律观念”的领导者的一种教育和警醒。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奉节县要求该县部分找“替身”开会的“一把手”在电视上公开检讨,不失为一种好做法。但是,对领导找“替身”开会这一现象,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刀切”、“一锅煮”,未免又陷入了“人治”的泥潭中了。
经常有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抱怨成天有开不完的会,而且很多情况下,还得“一把手”亲自参加,使得很多领导干部在开会、参会的“会议流”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而真正能安下心来,沉下去开展工作的时间却不多。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从上到下,要求精简会议数量、缩减会议规模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一些禁令、要求发过以后,“文山会海”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官场,甚至一些官员离开“会议”根本不知该如何工作。就这样,官员们在会议的“海洋”中痛并快乐着。
事物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有参加会议者,肯定就有召集、主持开会者。一方是“恼会”不堪,或许另外一方是“乐会”不疲。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一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热衷召开各式各样的部署会、碰头会、座谈会、研讨会、表彰会、发布会……?笔者认为,一是以会代“工作”。领导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已经成了很多官员的一种“习惯”。领导在会上叽哩呱啦讲一通,会后文件稀哩哗啦发下一大摞,就把各项任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一古脑儿交给下级责任者,下级责任者回去之后,也“凭样画葫芦”,就把任务部署下去了,也算把上级有关精神贯彻下去了。至于贯彻落实怎样,鬼才知道。相关责任者也心照不宜,乐得开会当“推销员”,“推销”任务。二是以会摆“官威”。一些单位的会议,主席台上坐着一大堆人,先中间后左右,按职位高低尊卑摆座次。不论会议是何规格、是何人参加、布置何种任务,台上张三、李四、王五…每路神仙都“强调几句”、“指示几句”……台上有声、报上有名、电视上有影,个个风光满面,唾沫四溅,慷慨激昂。三是以会当“娱乐”。君不见,许多本来可以开电视电话会议的,变成了现场会;一天可以开成的会就拉为两天、三天;在家可以开的会偏要兴师动众拉到风景名胜区开。借开会与工作之名,行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实就不用说了。花的是公家的钱,玩的是自己,乐的是个人,走时还可捎带些土特产、纪念品,何乐而不“会”呢?!
开会,总得有人参加,否则台上“表演”再好,会议内容再生动,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不过,没想到的是,领导参加会议居然也像大牌明星一样玩起了“替身”。会议要求得清清楚楚,各单位“一把手”必须参加会议,可仍有人置若罔闻,敷衍糊弄。这样的负责人明摆着是对会议不重视,对上级要求不理睬,纪律性不强,确实该批评。可再细细想来,一些领导找替身开会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
现在很多会议,动不动就要求“一把手”参加。殊不知,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需要开展的工作绝不仅仅是参加会议这一项。特别是现在地方上很多干部的“招商引资”的压力很大,不管有没有头绪,成天都要在“外”奔波。说不定,为了参加一个可能并不需要“一把手”参加的会议,就耽误了一个招商项目的洽谈。当然,开会也是工作,目的是为更好地开展其他工作。可倘若会议过多过滥,且个个都冠以“重要会议”之名,要求“一把手”参加,恐怕就适得其反了。不少单位“一把手”都苦不堪言,大会小会,皆要“亲自”参加,忙的时候一天要赶几场会,简直分身乏术。匆匆赶到会场一听,才发觉有的其实并不太重要,属于老生常谈;有的由分管领导来参加,可能效果会更好。
为何有关方面热衷于召集“一把手”开会呢?可能在他们看来,只有“一把手”参加了,才能显示会议的重要性,也才能使会议精神更快地得到贯彻落实。因此一声令下,“一把手”必须到场。可长此以往,一些“一把手”自然会产生“会议疲劳症”,要么让他人“代劳”,要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在会场上呼呼大睡等等。这样的会议能收到什么效果?其实,即便是“一把手”参加的会议,回去以后还是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传达和学习,又不能让“一把手”知晓了,就代替了民主决策、科学执政。否则,不成了“一人说了算”吗?
对于无故逃会者,自然应提出批评,或给予公开曝光,让其在电视上“亮亮相”、“出出丑”、“表表态”。但这恐怕是治标不治本,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减少会议频率、改革会议形式、精简会议内容着手。同时也不要什么会议都冠以“重要”之名,都必须让“一把手”参加。况且,不分青红皂白地让找“替身”开会的领导者都按照一定的内容公开“检讨”,也不是一种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要记住,用强制来治理作风,只能越治越远。
新闻链接:
重庆奉节25名领导因找替身参加会议做检讨
领导找“替身”开会,谁该受过?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