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2.0疯狂的时代,copy得稍微上点档次的网站就能圈到钱,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
yahoo ,亚马逊 ,谷歌;一个个网络神话催生了无数疯狂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当软银投一家中国视频网站的时候,其实不知道能不能赚钱;IDG不再多做调查研究,找一个差不多的也来投一家。当然作为风险投资这无可厚非,万一赚钱呢?有机会大家分!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很多网络人士创办了各种各样相同或相近的网站,说到底是非理性的。
08年全球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的危机已经扩散到欧洲和亚洲。前不久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互联网大会,场面并不热烈。从参会的人数,开幕式的第一场人数也空余了1/3,有几场会议最后也就剩下了一些媒体在听会,从参展的企业也显得很稀少,4大门户都只安排了很小的展位。还有从会场的氛围,无不显露出这个互联网萧条氛围下的最后的努力。
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质疑:
1、互联网的浮躁氛围,现在的互联网也就是各网站的热门与否,很少有政策的扶持,都是哪个行业被投资的多,或最容易圈到钱,就都一窝蜂去该行做那个行业。无论是之前的博客,还是2.0还是视频,还是sns,照搬国外的模式,用小钱圈大钱,很少有人来引导,做长期,做有利网民健康长期的互联网行业。
2、互联网还是一个小树,承受了太重的压力,既然是互动,和联网,当一个被转载的小说,一个被用户上传的视频,一个被传播的文字可能引起一场官司甚至遭来网站的“杀身之祸”
3、互联网的版权从普遍性到突然的重罚,在习惯性里生存了几年,突然要在短暂的时间内转型,这个转变有点让参与的人角色转型不过来,例如百度的MP3搜索,本来是网民喜闻乐见的好音乐方式,突然要说听一首歌曲要多少钱。一篇好的小说转载到各大论坛,突然说这个是盗版,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