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老爸的精神需求


74岁的老爸自四年前完全退休以后,勤奋工作了五十年的他,的确很难适应完全赋闲在家的生活状况。看电视就成为他每天最主要的精神寄托,由于我们的电视台比较精彩的节目大半都安排在晚间播出,因此,老爸完全根据电视节目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都要看到午夜时分,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则往往要临近第二天的中午才起床。

近几个月来,老爸的精神生活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那就是看我写的博客文章。由于他不会上网,并固执地认为自己学不来,因此拒绝我给他安电脑和宽带,我只好每两周将我写的博客文章打印出来(约二万字)送给他看。有时晚送几天,他就打电话来催要,说是这是他现在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这些文字他经常要看上几遍,每次看完他还经常给我打电话,聊起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感想,老妈戏称其“是在和儿子畅谈读后感呢”。从今年四月到现在,我已经连续写了近20万字的博客了,老爸则是我最忠实、最认真的读者。尽管他由于受阅读方式的局限,不能第一时间看到每篇文字,但他却是我心目中当然的“第一读者”,也是我能够自觉坚持每天写博的重要动力之一。(图一)

 

昨天,我抽空陪老爸、老妈去了一趟铁西的劳动公园,那里新建了一处“劳模园”。其中,耸立着一座很有气势、用大理石筑就的“劳模墙”。上面是1950年至2005年这55年间沈阳市的全国劳动模范名单,在那几百个金色撰刻的象征着光荣的名字中,老爸的名字“冯大同”也赫然位列其中。他是1960年获得这一殊荣的,那一年他刚刚27岁。这是他此生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在和平年代能够得到的最高精神奖赏。47年过去了,谈起当年,老爸总是显得很兴奋,眉宇之间流露出一种青春无悔的活力与激情。(图二)

 

每当讲起自己的这段“辉煌”历史,老爸经常要加上这样的注释:“我的荣誉不仅是我自己的,也是我们全家的,尤其是你们的妈妈的。没有她的理解、支持和辛苦操劳,就没有我的一切。”的确,同为教师的老妈,为老爸当年荣誉的取得付出了很多,就连他的每篇事迹的整理,有许多也都是出自(语文教师)老妈的手笔。因此,这次造访劳模园,老爸盛情相邀老妈同行,并在这座劳模墙前留影。(图三)

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是个荣誉感极强的人,他经常和我们兄妹讲:他没有什么财富留给我们,如果说有,那就是精神方面的了。是的,作为父辈,老爸老妈用自己踏踏实实忠诚于祖国教育事业的终生勤奋,为我们后人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忠诚?他们通过言传身教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今天所看到的这座劳模墙,不就是这一精神财富的最好见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