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强西弱天经地义


 

     东强西弱天经地义

 

罗建法

     据统计,今年有13个城市的GDP超过3000亿,其中, 2006年,有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无锡、青岛等六个城市进入这一个“俱乐部”。 刚过去的2007年,佛山、宁波、南京、成都、东莞、武汉、大连等七个城市,已挤进中国GDP“3000亿俱乐部”里。按照2006年的统计,现在中国还有甘肃、贵州、海南、青海、西藏等五个省、自治区的GDP尚未超过3000亿元。

 

    

    以2006年“3000亿俱乐部”最后一名的青岛市来说,一个青岛市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五个青海省,排在第一名的广州市几乎相当于10个青海省。可谓是“富可敌省”。

 

    我们可以看到,在13个“3000亿俱乐部”的成员中,除武汉和成都外,其余全部都是东部怀海地区城市,其中,珠三角四个,长三角五个,怀渤海城市两个,总体上都属东部地区,中国的区域经济,仍然是东强西弱的局面。

    

    很多人从武汉和成都的上榜样,开始盲目遐想,中国的富有地区正从沿海向中部和西部地区演变,似乎地区经均衡指日可待。

     

    这无疑是一种错觉。

     

    实上,东强西弱才是天经地义,所谓的“西部大开发”的本义,应该是促进西部与东部的融合,致使其发展步伐不至于落后东部太多,而不是要拉平东西部差距。

     东部领先西部的局面,在未来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甚至更久的难以预测的年代,都将如此。这是一种天命。

 

    以我的老家为例。

 

    我老家是湖北红安,也就是名扬天下的世界第一将军之乡。一个县就出了共产党的将军223人,国民党的将军70余人。以至除了读书或当兵以外,红安人无第二条大的出路。与盛产将军一样闻名的,则是红安过去时代的贫穷,可谓穷名远播。

   在我读书时代,已经是改革开放了,每年都在变化,这些年变化更快。

    两年前我在上海工作,有次过年回到村子,清一色的摩托,大运、大阳满天飞。一帮叫我叔叔或者哥哥的小棒棒,三五成群,呼啸而去,端的逍遥!回想我们这么大时,家里都还穷,天天骑个破自行车上街,驮个美女穷玩潇洒。直令人感叹社会发展之快,故乡改变之大。十年流转,天上人间。

  由是,很为故乡的改变而欣慰,鼓与呼,欢叫,歌唱。也许,过去的贫穷,已经真的远离我们而去。

  回上海时,途经武汉,的士司机的一番话,却令人惆怅。司机说,他去过红安,没有想到,红安出了那么多将军,还有两个国家主席,那个地方仍然那么穷!

  原来,在我们眼中,已经改变的贫穷,只是相对的,而在横向比较中,我们仍然是贫穷,与几十年前一样。

  红安的发展,经历过几个阶段。革命时期,自然是穷,正因为穷,造反闹革命的人才多。解放后,由于是革命老区,得到了各种扶持,一度还成为全国百强县,改革开放后,又逐渐无声无息。

  为什么?

  难道,贫穷,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宿命?

  也许,在世上,确实有一种宿命,或者说是“规律”,在左右人们的命运。

  我一直在想,也许,穷,才是红安的本色和宿命。因为穷,所以当年革命的人多,所以红安成为红军时期最大的队伍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最后将军自然多。

  的士司机说,红安那么多将军,那么多大官,每个人都为家乡作点贡献,红安不就富了吗?

  从感情上说,我也想。

  但是,那绝不长久!

  世事有常态,有非常态,而我们可以把握的,往往是常态。红安的由于地处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省交界地,历来是兵家重地,所谓兵家重地,也就是山多路少,交通不便,这便是红安的常态。红安可以闹30年的革命,但是也许300年仍然无法改变其天然的地理位置。

  而红安曾经的“百强县”,恰恰是非常态,作为革命圣地,受到各种政策的照顾,各个老家出来的高官的拨款,都不顶事,李先念在世时,甚至强行使京九铁路绕个大弯,非要经过红安,以为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那不是本身的自然发展,而是参杂了很多政治因素,但是,随着改革开放,随着一切归于现代社会的常态,红安在非常态下的成绩,自然不能作为参考,从百强县到现在的贫穷县,只不过是红安归于常态。火车仍然在响,但是并不能带来万两黄金。

  那么,红安的未来在哪里?

  也许,它的未来,永远不在于横向比较,而在于纵向的超越,正如十年前的自行车,变成今日的摩托车,一代代超越前人,这才是真正的发展,也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而在横向的比较中,红安的天然条件,已经决定了在基本等同的社会环境下,落后的可能远远大于先进的可能,因为————当你以为自己制度先进的时候,别人也可以有先进的制度,而在等同的条件下,红安落后的天然条件,已经基本决定了其未来的宿命,你可以不信命,但是,从几率上说,红安穷是很自然的,是可以预料的,反倒是哪一天富裕了,只能说明这里产生了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事。

  不仅是红安,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发展,都存在着一个对于自身认识的不足。

  山东可以超越广东吗?100年,甚至500年内99%都不可能!

  纵使山东的生产总值一两或者两年乃至十年超越广东,但是,在世界普遍来临的海洋时代,广东的优势绝非山东可比,山东在超常规发展后归于常态,必然一定落后于广东。

  上海可以取代香港吗?100年内也99%的无可能!

  在经济的自由度,法制的完备,政府的治理领域,上海与香港差距巨大,纵使现在中央拿全国的财富堆积一个黄金遍地的上海,等到无法再堆的时候,回归常态的上海必然会落后于香港。

  西部可以追赶东部吗?500年内也99%的不可能。

  美国是搞了西进运动,但是,也只是相对地拉近了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东部仍然相对发达。中国也一样,西部的天然条件,已经决定了其未来的宿命,可以暂时政策倾斜,但是不可能永远扶持,常态下的西部,一定仍然落后于东部。

 

自从海洋时代取代大陆时代,一切国家的沿海城市,基本都要比一般的内陆城市富有(除非有石油或者金矿什么的好家伙),这是一个普遍的潮流,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

  
  你可以有雄心壮志,但是,各种条件,已经决定了你未来99%的宿命。当然,如果你可以把1%变成可能,那你一定是非常之人,此所谓天才。你所处的时代,一定是一个不规则的变速时代,此所谓非常之机。

  但是,在商业时代,人们往往看不到常态,而是喜欢追求非常态,确实,一切非常态,都没有典型的意义。而只有常态,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很多城市“富可敌国”,而很多省份贫穷落后,这种相对的优势与劣势,将长久乃至永久存在下去,承认客观差距,并且尊重这个差距,才是科学的态度。

 

 所以,打破宿命,不是要压倒别人,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社会的进步,就在于不断超越,超越,再超越。在99%的时光中埋头苦干,只在1%的时候一飞冲天,这才是正途。

  尊重常态,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而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