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中国金融体制的反思


   

邦尼:中国金融体制的反思

随着央行的不断上调准备金和加息,希望抑制流动性的过剩,这个美好愿望的出发点,却随着越来越频繁的调控开始伤及无辜,而市场的流动性依然充沛,一如人民币本身,一面是升值、一面是贬值,这种症状在现代西药处方下,不仅没有好转,正在诱发更多的并发症……

在中国经济普涨的初期,中国的金融体制充分发挥了其西方金融体系所无法发挥的作用,也就是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国家的权力支配下,可以更快和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发展所需要发展的行业和产业,但随着这种股市一样普涨结束后,也就是市场开始进入泡沫阶段,我们看见很多国有企业财大气粗,在拥有这种独特的信贷垄断优势和国家资源分配优势下,开始通过这种优势阻碍竞争对手的进入,这在我们目前很多行业中都已经充分地在体现出来,尤其是电信通讯行业、金融领域、以及航空石油领域等等。

那么中国金融的体系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体系呢?也许受制于笔者的认知局限,中国金融业的国有垄断依然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在各种信贷政策还是产业政策的配套方面,可以说中国金融业的绝大部分信贷流向了国有企业,尽管这种局面正在改变,却是十分微弱而难以很快见效的,这是银行体制的性质所决定的,几大国有银行的这种政府角色,在某些关键领域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发展一些军工和航天等高端科技领域,这样的体制尤其优越性,但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领域层面,这种优越性的体制却阻碍了社会资源流向具有创新和创造力的企业。

我们的这些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意更多地去承担信贷的风险,宁可把这些最宝贵的资金放给国有企业,也不愿意把资金放给其它性质的企业,这既是个人利益得失也是体制决定的,因为把资金放给这些国企,相对自身来说这样的风险比较小,这也是几年前国有商业银行会有那么大亏损出现,而不得让国家财政来填补,现在尽管很多商业银行已经成为股份制的企业,但离现代跨国企业的那种管理还是市场化,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只要我们金融体制没有改变之前,这样的局面将继续存在下去,直到再次出现大面积的窟窿。

因此现在央行的收紧政策出台,对于很多迫切需要资金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绝对是一种噩耗,在面对这样的金融环境下,很多具有创新的企业怎么能够得到所需要的资金呢?这也是很多专家在列举的,中国不是流动性过剩了,而是太少了,因为现在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是因为很多资金流到了不该流向的地方,而需要资金的企业却得不到资金,这就是目前中国企业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尽管也有很多政策出台要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但在大的金融体制没有改变之前,这样的努力是起不到作用的,只有让中国的金融体制在垄断中过度到市场化竞争的体系,并允许各类民营企业享受同等的国家政策待遇,才有可能改变目前中国这种流动性虚假的过剩现象。

中国目前被虚假的流动性过剩所伤害,国家已经跟一个爆发户一样,有那么多钱后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地发挥作用,没有财富的时候是一种悲哀,拥有财富的时候千万不要也是一种悲哀,应该把这些钱尽快投入到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产业和行业中去,那么多需要就业和需要解决改善生存环境和质量的地方,这就是在收紧政策下的中国企业真实的现状,谁拿得到信贷谁就是老大,信贷已经失去优化资源的配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