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鬼话的积极意义


  看过杂文家陈鲁民先生的一篇文章《"只为苍生说人话"》,很有味。他把“那些有逆人性的话,有违人道的话”,斥为“鬼话”。比如,“国有资产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起征点太高就剥夺低收入者作为纳税人的荣誉”、“医生收红包可令医患关系更和谐”、“房价骤降房地产崩盘,中国所有人将付出沉重代价”等等,这些“鬼话”已经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公愤和无情的唾弃。但是,“鬼话”者却有脸面树着“坚持真理”“为穷人办事”的牌坊继续“鬼话连篇”,而这些“鬼话”者居然都是所谓的专家学者。近日,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就在岭南大讲坛上大拾张迎维的唾沫星子:“大学学费要提高,很多人反对,我是赞成的。”

  究竟大学学费是低是高,该不该提高,我想,网民们的分析已经是很有力了,已经将那些“权威发言”剥得体无完肤了。那素有影响力的专家之言,在今天怕早没多少人愿意去听了,更没多少人去附和了。我所想说的是,国人特别是网民也不必太上气,别总以为国家养着这些专家太冤枉。若要由人家絮道起来,人家可是为改革开放、市场化建设立过大功的。他们的市场理论造就了富人,而富人又养活了国民,国人应该对这些“专家”感恩戴德才是呀。至于他们炮制的那一通通“鬼话”,我以为,也很不是完全没有一点积极意义的。

  首先,它有益于打破对专家的迷信。对专家,人们总是很推崇的。这实际上是人们尊重知识渴求知识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应该,而且也是对当专家的一种极好鼓励,有利益于激励更多的人发奋图强。不过,推崇到极至,也就很容易变成迷信,不利益思想和个性的解放。现在,专家把这些“鬼话”一说,人们先是惊愕,再是质疑,然后是气愤,最后必然归于理性。倘若他们的话不是这么荒诞,人们或许还不会有什么反映,甚至还可能顶礼膜拜。好就好在他们的话荒谬到了这种程度,人们才不能不彻底地醒悟过来,呵,原来专家也不是圣人,也会头脑发昏说糊话。所以,如果要说破除现代思想迷信的话,我看,专家的“鬼话”应该非首功莫属了。

  其次,它有利益于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如经济方面)的普及和推广。理论是单调枯燥的,特别是有的专业书,原本挺简单的道理,经那些吓人的专业术语一表述,便十分地“云山雾海”起来,让人望而生畏,望而生厌。现在,专家发话了,虽说是“鬼话”,但说的都是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问题,因而也就十分地抓眼,引人注意,发人深思。人们为了弄清相关问题,甚至不得不到那“云山雾海”里去查看究竟。看看网民们雪涌般的评论,就不能不感叹,网民们对经济问题关注之广,之深。

  再次,它有利益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国家经济生活宏观和微观的实际。网民的评语里,一个令专家无可比拟的高明地方,就是这些评语既讲理论,更有中国实际的客观分析,既有中国的实际,也有中国与外国的客观对比。而这些,我以为恰恰也正是普通的网民们让专家那些“鬼话”给“逼”出来的。是那些专家的胡言乱语逼得网民们从实际、从中外情况对比中去寻找粉碎谬论的根据的。

  话越讲越明,道理越讲越清。先哲说得好,“坏事可以变好事,毒草可以变肥料”,中国某些专家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却成了素来迷信的国人更加清醒起来,中国的普通群众,芸芸众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这难道不是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只是,做人总还是摸摸良心好,别总乜斜着眼睛瞧着穷人不顺眼。这世界少不了富人,也少不了占大多数的普通群众,没有了那些劳动力廉价的穷人,怕给富人送饭送茶的人也没有,富人还怎么富!贫穷不是光彩事,但甘当“资本家的走狗”未必就怎么光宗耀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