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观察:从夏令热线看上海的促销式管理


 

     

     2007年7月15日的《新民晚报》,在头版的左下角有一篇报道:“24小时接听来电报网联动全程报道,本报夏令热线明天开通。”报道说“拥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媒体优秀品牌《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将从明天起与市民相伴度夏。本报夏令热线自1993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今天早上,新民网的头版要闻栏目,又用大字标题推出了:“夏令热线上午开通 韩正接受新民网专访”的消息。点击进去,该报道说:“《新民晚报》夏令热线今天上午8:30分宣布开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副市长、市建设、交通两委负责人、市各职能部门、区政府领导、文新报业集团等媒体领导,参加了开通仪式。”

    这样的报道,上海人早已经不陌生了;14年下来,上海人早已经熟悉了这条夏令热线。初看起来,会觉得市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在夏季专为老百姓解决一些生活中碰到的难题;但是,在经过多年这样的报道之后,我们就会想了:夏令热线这样的事情,如果初衷是爱民的话,为什么只在夏季才想到呢?才做到呢?人难道只在一个季节生活吗?另外三季呢?另外三季有没有生活的麻烦呢?如果夏令热线解决的仅仅是在夏季才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是夏季才大量出现的问题,其它季节没有那些事情,那么我会为夏令热线大声叫好的;问题是,夏令热线所关注的问题,夏令热线中老百姓反应最多的问题,都和夏季没有必然的联系,那都是老百姓在任何季节都会碰到的问题,是生活中常有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只在夏令才有热线呢?只在夏令才有关注、才来突击解决呢?如果平时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为什么还要设夏令热线呢?如果平时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决,单靠夏令热线能不能让老百姓四季平安呢?是不是像我说的这样,我们可以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就在新民网的这篇报道中,就讲到:“8:32分,韩正在18号席接听了上海市民的来电,悉心解答了静安区海防路一市民反映的关于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的问题,以及另外两位市民关于小区乱设摊、及夜间施工噪音挠民的问题,韩正在接听电话时,对市民说,夏令热线是多部门联合解决市民民生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建立长效机制。”
    这段话,我是原话引用新民网上的话,有些句子不通顺,我们就不去挑它了,意思我们能看明白就行了。这段话很耐人寻味。大家都看到了,夏令热线刚刚开通,韩市长刚刚接听了三个热线电话,我们就已经听出来了:这三个电话哪一个仅和夏季有关呢?可以说,住在老式住宅里的老百姓,对二次供水问题;住在任何地方的老百姓,对乱设摊、和噪音挠民的问题,都有非常深刻地体会,为什么一定要到夏令热线开通,才有地方来求助和反映呢?别的季节怎么办呢?是不是其它季节大家只能忍着呢?一季和三季相比,哪段时间更长久呢?
    这段话里,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韩市长专门提到了“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听出来了,韩市长并不认为有了夏令热线就可以了,他也看到了解决民生问题仅有夏令热线是不够的,他认为要建立长效机制才行。但问题是,我们上面也说了,上海的夏令热线已经开通了14个年头了,如果想建立长效机制的话,为什么过了十几年,现在还在等,还要让老百姓等多久呢?
    如果说韩市长接听的电话带有偶然性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些实例。除了《新民晚报》有夏令热线之外,上海电视台也有夏令热线。昨晚,我在上视新闻频道已经开通的夏令热线板块中,也看到了有关夏令热线的报道。报道说了四件事情,大都和水有关。一户人家在用水高峰的时候经常放不出水;一户人家的自来水只有筷子般粗细;一户人家的自来水发黄;还有一户人家是雷击坏了电脑和空调。有关人员已经上门看过了,无水、少水和水黄都是因为老房子的水管太细、老化和生锈问题;那户被雷电击坏了家电的人家,也是因为老房子的管线布局问题。我看下来,这些事情都是平时就会有的,上海的老式住宅水管老化、陈旧和生锈问题是大家早就知道的;老房子里面的管线布局也早已是上海的老大难问题了,这些问题都和夏季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平时多次反映没有用,即使今年向夏令热线反映了这些问题,也不可能彻底解决了。因为老房子的管线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广,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如果要解决,所涉及的经费、人员和受众面,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其实,这些老问题在以前的夏令热线中肯定都反应过很多次了,但是,由于冰冻三尺,单靠夏令热线去化解,谈何容易?

    我们的社会早已经不是七十年代末那个拨乱反正的时候了,我们的社会也已经不是百废待兴、只能采取突击行动的时候了,新时期已经有三十年了,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建立一套科学的为民服务体系,应该不是百姓们苛刻的要求吧?如果民生问题政府真正关注的话,完全可以建立更加科学和长效的机制,使为民服务经常化、常规化。我非常遗憾地看到,上海这个中国最有希望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还在用那么原始的、那么短期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问题。夏令热线被再一次推出,我没有任何的高兴,只有着急。我们国家正在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而我们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还那么的落后,与老百姓对现代化社会的期望,差距太远了。
    既然政府知道有哪些部门出面来解决市民的问题,既然政府知道百姓的生活可能涉及的方面,那是什么原因平时不能解决,一定要等到夏季来突击解决呢?这种促销式的管理不知还要延续多久?我要大声地问夏令热线的推崇者:爱民,还要有爱民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