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报评论:不要理论 要实战


  工作需要是动力

  调查发现,IT从业人员参加培训都跟自身工作的需要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或是希望通过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谋求更好的职位和薪水,甚至跳槽;或是希望通过培训来完成自己的职业转型,比如从技术人员转为管理人员。

  据记者了解,到第三方IT培训机构学习技术的人,大都收入不太高,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来增强自己的核心技术技能,从而为拿到更高薪水打下基础。“如果通过了手绘的培训,我的收入就将翻一倍。”深圳优普科技公司的工程设计师黄坚说。

  北京一家手机技术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彭城在转行前,先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软件方面的培训。他的很多同事原来也不是做IT开发或测试的,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有IT方面的基础,而通过在达内、北大青鸟等培训机构学习之后,很快就入了行。“我一个师兄是3年前从北大青鸟毕业的,现在工资已经是6000~7000元了。”彭城一脸向往地告诉记者。

  培训可以实现不少年轻人入行IT并成为高薪白领的梦想。而那些已经在IT业界打滚多年的人员,则更多地希望能通过培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或者转行奠定基础。

  北京华维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的金小斐原来做技术工作,现在转到了产品经理的岗位上。她想读一个MBA,为自己在转型的过程中增加成功的砝码。金山公司市场部经理许晓辉希望每次培训的内容都能够对自身有所启发和触动,对工作有即时的参考价值。

  联想品牌旗舰店的店长苗雅萍已经50多岁,仍非常积极地参加联想组织的历次培训。她告诉记者:“我年纪偏大,又只有高中学历,要想做好和坐稳这个职位,不学习是不行的。”

  浪潮集团计算机硬件营销本部品牌推广处的包彦婷最希望参加关于产品知识方面的培训。工作岗位要求学管理出身的她必须对服务器专业知识熟悉起来,所以急需恶补这方面内容。

  实战类培训受青睐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IT从业人员参加培训不是只为取得一纸认证或文凭,他们认为现在是注重能力胜于文凭的时代。因此,实战类的培训成为他们的首选(占被调查者的38%)。

  “培训对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在选择培训机构或参加培训时,主要看实际的效果。深圳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地方,只要你有真正的能力并且懂得推销自己,就能被认可。”黄坚说。他的说法也代表了很多人对现在就业的价值判断。

  彭城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由信息产业部和人事部共同举办的中级职称考试——软考上。“主要为拿到一个终身有效的证书。这个证书在一些小公司里可能没有大用处,但在一些大企业可是提升职位和涨工资的重要凭证。”彭城说,“不过我还是希望培训能够给我带来实用的东西,希望培训老师是那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这样,他们讲起来有针对性,我们听起来也容易投入。”

  不单是IT技术人员希望获得实战类的培训,管理人员更是希望如此。较之技术类知识,很多管理上的知识是共通且比较空泛的,同时市场上也有各种系统的管理类教材可供选择,因此这类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在间隙性的培训里再学习理论知识,他们希望得到的是对其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性培训。

  要达到这样的预期效果,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请在一线做管理的人现身说法,分享经验。

  包彦婷就希望培训能够由这类人员来授课,想让他们教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处理问题的技巧等。“我们部门每周二下午5~7点都有培训,主要就是请外面的一线管理人员授课。”许晓辉也告诉记者。

  现在业界普遍流行各个公司高层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当然,要请到这些业界资深人士,甚至是总经理级别的人来与自己公司员工分享经验,是较难实现的,能做的一般是大中型公司,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也很难做到。

  “这种交流不收费,而且效果相当好。最近,我们请了曾经策划过商务通手机的孙陶然——标准的实战派——来公司进行培训。作为交换,公司的高层也会到他们那里交流我们的一些成功做法。”许晓辉说。

  另外,许多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也是请公司中的资深员工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式的培训。众多学院式的培训机构也逐步注重实践跟理论的结合,案例式、实战类培训流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