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揭秘房价疯涨的背后


我们知道,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体国民经济已陷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挑开精致的学术语汇的面纱,“流动性过剩”说白了就是:钱太多了。

  为什么神州大地上突然间钱这么多呢?这又与两件事有关。第一件事是国际资本认定人民币低估了,将要升值,存在着巨大的套利的空间,因此通过合法(如 QFII)与不合法的形式大量流入,仅今年一季度流入的热钱就高达700亿美元。第二件事是国际资本通过美国政府等种种渠道频频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升值,中国不得已在2005年走上了人民币渐进升值的道路,而频繁的加息以及宣布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的扩大,更让国际资本从中闻到了血腥味,从而更加猛扑向中国。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过去几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3年的 4000亿美元一直升到目前的超过12000亿美元。

  而在中国大陆,外汇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因此所有外汇均要强制按官方汇率兑换成人民币,这就使得国内的人民币突然大量增加。不妨简单按美元与人民币 1∶8的汇率计算一下,则2003年以来累计因外汇增长而被动增长的人民币达64000亿元,如果按3-5倍的乘数效应,则导致市场上增加的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可达19.2万亿-32万亿元之多。这远远超过2006年中国20.9万亿元的GDP。也就是说,在此期间货币的增长居然远高于GDP规模。此外,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货币和准货币(M2)加起来总共是34.6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大概55%-92%的货币供应都是由于外汇流入所引发的。这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已由外汇的流入或者说由过剩的流动性所主导。

  人们一直以来认为,是人民币升值的事实及预期才导致了中国进入“流动性过剩”时代。然而,真正对中国老百姓带来直接影响的问题是,中国老百姓的钱相对于国内资产将发生急剧贬值效应,这才是社会各界需要认真关注并引起重视的。

  资金和物资在中国完全不同比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了奇妙的宏观经济现象,这其中最奇妙的一点就是消费性物价没有上升,而投资性物价急剧上升——其中原因也非常简单,好比说,过去一户普通人家50 万元也许就能够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而现在,由于另有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的外币流入,也来争夺这一套房子,因此只能买半套房子了。这个时候,你当然可以说房子涨了一倍,但你也完全可以说房子并没有涨,而是人民币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它相对于房子来说贬值了100%。

  显然,人民币对外升值只是一个表象,人民币对外升值导致的流动性过剩进而人民币对国内资产的急剧贬值才是问题的要害。只要人民币升值的进程没有停止,则国际资本的汹涌而入也就一日不会停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相信政府和某些精英更加理性,因此像政府和某些精英所鼓吹的那样,不着急买房而选择去租房,或者买了一套房后就坚决不买第二套房,同时更不随波逐流去“全民炒股”。这样的“理性选择”带来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中国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积累下来的储蓄存款必然像冰棍一样迅速地化掉。昨天你本来还可以买一套房的,今天你却只能买一个客厅了,而明天你将注定只能买一个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