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高度决定中国经济的深度


邦尼:央行的高度决定中国经济的深度
 
www.tendeny.com  2007-09-19 10:45:06  大趋势编辑
    凭心而论对于目前央行的作为,笔者不敢说三道四,但绝对不敢恭维的,至少没有具有一个全球性眼光来看待目前国内的流动性问题,也许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央行能够左右的,但央行在对国内流动性的判断是有失误的,尤其是这种连续性的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给国际国内投资者的信息是一种误导。
    从执行到现在不仅没有改变国内的流动性,反而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笔者不明白的加大国内资本的流出,真的能够解决掉目前流动性问题吗?当那些国际资本在国内大肆进行收购的时候,我们正在用自己血汗钱在购买“次级债”和进行投资,这种傻瓜也能看出来的现象,某些部门却还在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怂恿央行尽快出台资本走出去的政策,确实中国的资本迟早要进入全球的全流通,但我们也要选择正确的时机和正确方式,资本本来就是应该追求利润的属性,但在中国很多时候被赋予了更多其它的属性,这也是目前中国央行不能够出台具有全球眼光的政策局限性。
    我们现在一味地从表面在消除这种流动性,却不正视这种表象后面的本质,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看起来是流动性过剩,但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并不先进的中国工业体系,我们需要改造和创新的事情太多,尤其是目前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以及再生能源的开发,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根本不会出现流动性过剩,是因为我们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资金的流向,使得那么多的资金集中流行了房地产业,集中流向了高耗能行业以及小轿车工业上,这是我们目前中国经济政策中最严重的决策错误。
    至少央行在对其银行的资金流向上没有给予清晰的引导,其次是主管经济的官员也被很多利益集团所左右,导致这种决策的根本性偏差,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在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错误的误导,并没有让中国国内的机构更多地参股银行,使得中国金融业在这一轮本币升值中,没有更充分地分享到中国经济的这种成果,尤其是我们养老基金和社保基金等公共福利基金,也包括国内的民营企业。这是主导政策者的失误。
    现在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还有机会,央行能够在接下来的金融政策决策中,更多地从全球这个角度来思考,就不会发生更大的偏差,对于中国来说,现在不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而是引导的问题,在房地产上当然现在是过剩的,正在堆积可怕的泡沫,包括轿车产业,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无车日”才会认识到这些问题呢?这是让笔者深感可怕的根源。
    既然我们可以进行“引黄”工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引导资金流向我们迫切需要的产业中去呢?这从我们的资本市场上就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政策得不到贯彻,在最近融资对象中,几乎清一色是地产公司,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也是央行的一种无奈吧,但央行的高度一定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