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原文摘:上海出现首位“月哥” 欲与月嫂抢生意
当记者辗转联系到敢于吃螃蟹的朱姓月哥时,他对自己当月哥的才能毫不讳言,“我们家孩子从出生起就是我一个人带大的,孩子一岁时,就跟着我上下班。婴儿为什么要哭闹,不管是日夜颠倒,还是缺锌缺钙等原因引起的,都难不倒我,毕竟我是过来人,有经验。”至于买汏烧、配营养餐、修电器等,在朱先生看来更是不在话下。他透露说,在家里,作为“家庭煮夫”的他一手包办,是个全能型的模范丈夫。
据了解,现年57岁的朱先生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已经失业多年的他在家中颇感寂寞,于是想到了应聘月哥。对此,他坦然地表示:“现代人的观念都转变了,只要东家能接受我这个月哥,我和家人都没有思想负担。”不过,在采访过程中,朱先生还是希望为自己的身份保密,毕竟这是男人干月嫂的活。
对于月哥一职,唯一让朱先生有所顾虑的是,“不太方便照顾产妇”,他的理由是:当产妇喂奶时,如果有陌生异性在,多少有点尴尬,虽然他会识趣地离开,但最好能将照顾重心放到婴儿上。
评:月嫂月哥各有长 歧视月哥不应当
人们的观念一旦形成,要改变起来很困难。之前,大家都十分熟悉月嫂这一说,偏有男子想来当月哥。人们一时还不太习惯。其实,月哥也有他的长处。对于57岁的朱先生来说,在他爱人坐月子的时代,还不兴找月嫂来帮忙,都是老公在照顾老婆的。而且,那个时候一般家庭不止一个孩子,老公就要不止一次地充当自家月哥的角色,这样实践下来的男人,能不知道该做什么吗?
许多男人烧饭做菜很在行,带过自己孩子的男人带孩子也是熟门熟路的,做月哥的事没问题。只是如果一个男人来做月哥,产妇的老公可能不太容易接受;觉得自己去上班了,让一个男人在老婆旁边伺候着,怪怪的。朱先生有这个愿望,也要有家庭愿意尝试才行。
男女的差异更多地不是表现在会做什么和不会做什么上,就像我们上海有一个很有名的绣男曹琦能,而安徽齐云山下出了一个有名的女挑夫汪大姐的道理一样,习惯成自然么。
原文:贴小广告者被扒光衣服强制剪头(组图)
http://news.xmnext.com/domestic/shehui/2007/09/17/890030.html
评:想要执法,自己先要守法
大家都有体会,满大街的小广告,不管是硬塞的还是乱贴的,都让人非常反感。整齐漂亮的一个地方,被贴上几张小广告,马上就变得面目全非了。对这种行为,应当严管是无疑的。但是,城管人员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治理乱贴广告的人呢?
现在,城市为了加强市容管理,都聘用了大量的城管人员;但是,其中有不少是下岗失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也不是很强;很遗憾,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未必愿意来从事这报酬不高、但很辛苦的工作。结果就出现了部分执法者不懂法的现象。
这里所说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贴小广告者下次不敢再做了,但是,社会影响呢?看到或者听到的人,会认为这里的城管人员像是土匪。即使因此市面干净了,可人们的心里却蒙上了阴影。得还是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