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感恩’与‘要感恩’的两种不同结果


  老张与老李是在‘五七干校’认识的,因为是在同一个城市的原因;所以关系也就比较亲密。一天他们扠完秧苗后一起到河里去洗脚,谁知河水上涨和水急的原因;老李竟然一下子掉到河里了。因为老李不会游泳,在河里拼命挣扎;这时的老张连忙跳进河里,将老李救了上来。因为这一层关系,老李对老张更加感激了。

  后来他们回城各自成家,但老李每年的大年初一必到老张家;而且是对老张的家人说,‘我这条命是老张救的,所以来感谢的’;而此时的老张连忙说,‘这是什么话,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这样重复的话几十年了,每年都是这样的对话;所以两家人往来也比较亲密。

  后来老张退休了,这一年的春节依然老李来拜年;依然还是原来重复的话,即‘我这条命是老张救的,所以来感谢的’;然而这一年老张却没有重复原来的话,而是说‘的确如此,当时要不是有我;你老李能有今天的儿孙满堂’。

  老李当时一下子就震住了,回去后愈想愈气;原来你老张是这样的想法,即使是你救了我;我这些年的债也还清了。结果当时就在家中宣布,不允许家人再与老张家往来了;后来连老张去世,老李也不去看一眼。事后老张的儿子说,‘是我爸爸的一句话,伤了李叔叔的心;多年的感情就毁在一句话上’。

  真的是毁在一句话上吗,不是的;因为以前的对话是要‘别人不要感恩’,而中国人就是这样;你不要我感恩,我却非要感谢;而后来的那句话,实际是要别人感恩;则人的思维就会产生想法,你要我感恩;我就真的要感恩吗,因为索取是有程度的;而无私奉献则能产生无尽的感恩情节。

  最近我们武汉市有一家的独生女儿去外地读书,因为感到没有什么事跟父母亲讲;所以有一个星期没有给家里打电话或发信息,结果其父亲在当前感恩的大潮影响下;竟然找记者投诉说‘自己的女儿不知感恩’。而记者连忙去实地调查,使这位女大学生很伤心;她说‘我每天发一个信息回就是感恩,那我今后雇人专门从事发信息好了;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这样伤害自己女儿的心,现在想搞好关系也僵了’。

  是啊!我们中国人从来是把感情放在心里,很少有心与嘴巴同时感恩的;我们一些学校要孩子回家给父母亲说‘谢谢’,结果很多孩子与家长都不适应。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家长对孩子习惯于反向教育;‘筷子头上出孝子’是中国人的经典。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子女嘴上甜的却不孝;而那些倔脾气的子女却才是真的孝顺。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的,中国人的孝顺是几千年文化熏陶出来的;我们能把日本人的那一套在全民普及吗。这不,现在要孩子对家长感恩;结果使很多家庭产生矛盾。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习惯于感恩在行动而不是口头;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天性,要改变这个天性;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加上我们很多中国人能接受我们的现实,我们为什么又非要改变它呢。

  几个得到别人简单资助的大学生没有口头感恩,结果引发了我们全民族要求的感恩意识;自然又引发了另一类的思考,你要我感恩;我还要评估值得吗。我们很多大学生连工作找不到,心力交瘁却还要感恩;他们对父母亲也有怨恨了,为什么你们不是高官权势之人;如果是使我们无后顾之忧,我们在享受既得利益的时候是有时间感恩。感恩难道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一句话就是感恩吗。

  我们社会太多的不公,而社会的既得利益者都不感恩;我们却从在弱势群体或利益缺损者身上苛求,这是社会的正面宣传吗。

  感恩的是官员们,他们是中国‘先富起来’的人;感恩的应该是港澳同胞,他们从我们的社会中回报最多;感恩的应该是民营企业家们,你们同样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而我们的贫困大学生,他们应该是我们社会利益的缺损者;我们能忍心苛求他们的感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