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市值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别总是拿虚幻的市值来说事儿!

    有好事者为中国股市的总市值算了一笔“帐”:境内股票市场再加上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目前中国股市总市值已经超越了日本市场。另据称,此次超越被业界称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一次“里程碑”。

    关于股市的市值,只要有某种“新闻”,均会被拿出来大肆渲染一番。今年1月4日,当工行总市值超越花旗银行时,世界第一大市值银行的“桂冠”被扣到了工行头上,可惜这顶帽子没戴两天便自动“卸载”了;4月12日,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14.31万亿元,而港股总市值为13.88万亿元,A股市值超越港股又被吹嘘了一回;8月10日,工行市值达2760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世界老三,这一次同样没有被放过。如今,市值已经超过曾经的亚洲老大日本了,自然更引起市场的关注了。

    中国股市的市值真的就那么有“诱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A股市场最根本性的制度缺陷曾经是股权分置,尽管到目前为止,这一弊端已基本上获得了解决。但是,由于股改时有“锁一爬二”的规定,并非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即使是第一家完成股改的三一重工亦同样是如此。而且,自新老划断后,新股虽然是以全流通的模式发行,但发起人股东的股份都自愿锁定三年,这些股份如果上市流通,最早的也要等到2009年。也就是说,目前所计算出来的A股市场的总市值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矛盾。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都能够流通,当前的股价是否能够支撑住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以部分股份所对应的股价来计算所有股份的市值,中间的“水份”无疑是存在的。拿一个有“水份”的总市值去与人家相比较,即使是超越了别人,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股改以来,A股便踏上牛市的征程。从最低时的998点到现在的5100多点,股指涨幅超过4倍。总市值从当初的3万多亿跃升为现在的20多万亿,一方面有股价上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诸如中行、工行、中国人寿、中国国航等超级航母纷纷加盟的“功劳”。仅仅一家工行上市,就为总市值增加超万亿,这些超级航母再加上其它上市的新股、上市公司再融资后增加的市值,绝对不是个小数目,总市值的大幅飙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股市的总市值虽然高企,但股价已经不低。截止8月底,沪深股市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倍,平均股价也超过18元,这一数据与2001年的泡沫破灭时相比不相上下。目前不仅低价股存在泡沫,所谓的蓝筹同样存在着泡沫。而且,股指处于高位,市场的风险也日益累积,股指随时有出现调整的风险。而一旦股指下跌,则总市值的下降将毫无疑问,那时的总市值又将如何呢?

    笔者一直以为,不应拿这些虚幻的市值来愚弄人。中国证券市场最需要的是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如此中国股市才能长治久安。如果连这些都无法做到,即使有一天中国股市的总市值位居全球第一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是多关心市场本身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