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是中国有志知识分子矢志不渝的抱国理念。所以,一旦为国事劝谏起皇帝来,往往率性而为,不计利害得失。封建士大夫中,这种人多的是,就连被尊为“东方圣哲”的梁漱溟也是如此。话还得从1953年9月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说起。
1953年9月8日至18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后又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作为政协委员,梁漱溟参加了这次会议。9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常委会扩大会议做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9月9日上午的小组讨论中,梁漱溟做了发言。周恩来觉得梁漱溟的发言很有代表性,就对梁漱溟说:“梁先生,明天的大会上你也说一说,好不好?”梁漱溟很激动,他觉出了周恩来对他发言的重视,就点头答应了。梁漱溟心想,在大会上发言,如果把小组会上的发言重复一遍就没必要了,应该说一些对党有所贡献的话。于是他连夜认真准备了一篇很长的,在他自己看来很有力度的发言稿。在9月11日的大会上梁漱溟非常认真地讲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两点看法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说:
“由于建国运动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来完成我们的计划,就使我想到群众工作问题。……在发展农业上,推想或者是要靠农会。然而,农会在土改中起了主要作用,土改后似已作用渐微。那么,现在只有依靠乡村的党政干部了。但据我所闻,乡村干部的作风,很有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其质其量上似乎都不大够。依我的理想,对于乡村的群众,尤其必须多下教育工夫,单单传达政令是不行的。”
“过去中国将近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包括北京)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中共之成为领导党,主要亦在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是忽略了他们,人家会说你们进了城,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望政府重视。”
梁漱溟的这番话确实是金玉良言,如果当时毛泽东能虚心接受这一意见,也许中国农民以后的悲惨命运就可以免掉一些。他天真地以为是在为共产党竭忠尽智,所以很为自己的发言得意。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发言竟成为毛主席严厉批评的导火索。
梁漱溟发言的时候毛泽东因故没有参加大会,但会上的发言情况毛泽东很快就知道了。在次日政协大会上,毛主席做了即席讲话: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是工农联盟,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梁漱溟非常震惊,这是他始料不及的。虽然毛主席在讲话中,并没点他梁漱溟的名字,但在梁漱溟听来,则句句是冲自己的大会发言而来。他感到非常委屈:我自己是拥护总路线的,怎么会反对总路线呢?梁漱溟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如果能够就此忍气吞声,不再纠缠此事,或许他与毛泽东的矛盾就不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梁漱溟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与毛泽东交往的几十年中,他们有过多次争论,虽然,有时候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梁漱溟总认为,朋友之间,观点不一致,看法有分歧,争论是必要的,理越争越明嘛。于是,他就给毛泽东写了封信,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毛泽东对他的申诉根本听不进去,不管他怎么说,毛泽东只坚持一个观点:你是反对建设总路线之人,只是不得自明或不承认而已。梁漱溟对毛泽东这种态度有些气愤,言语间难免发生冲突,结果误会越来欲深。梁漱溟无奈就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大会发言上,让大家来评论是非曲折。
9月16日,征得毛泽东的同意,梁漱溟带着满腹委屈和牢骚登台发言,再三表示自己拥护总路线,毫无反对之心。他也不想想,即便他浑身都是理,在他和毛泽东之间,人们难道会支持他吗?果然,第二天周恩来严厉地批评了梁漱溟:梁说工农生活“悬殊“,相差“九天九地”,好像他代表的是农民,实际上他是代表地主说话,是挑拨工农联盟的。对梁的那套主张,我们不能接受,我们应该断然地拒绝。梁漱溟反对总路线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他的立场一贯是发动的。
在周恩来的重要讲话中,毛泽东亦不时插入一些更为尖刻的话:
“讲老实话,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杀人有两种,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杆子杀人。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
“梁漱溟反动透顶,他就是不承认,他说他美得很。他跟傅作义先生不同。傅先生公开承认自己反动透顶,但傅先生在和平解放北京时为人民立了功。你梁漱溟的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
“假若明言反对总路线,主张重视农业,虽见解糊涂却是善意,可原谅;而你不明反对,实则反对,是恶意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