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徐迅雷,停止你奴性的慈善说!


 

        昨天的《新民晚报》,一篇署名为徐迅雷的文章,让我看了以后大为惊讶。大家先看一下他这篇文章:

                                    【今日论语】须让慈善文化大于感恩文化
  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受助无感恩”,日前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这事恰好嵌在我国《慈善法》列入立法计划的消息发布之际,颇受公众关注。
  受助无感恩,或者受助者不知如何表达感谢,这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两年前有位浙江老板资助了百位贫困生,到了元旦没有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位老板很感慨:“现在学生的道德可能出问题了。”要是追问一下根源,不难发现,根源并不在孩子们身上。在这么一个“幼儿园读小学、小学读初中、初中读高中、高中读大学、大学再回过头去学习幼儿园基础文明”的应试教育环境中,不少受资助大学生没把“感恩”二字搁在心上,我以为太正常不过。而取消受助资格,本质上倒是一种“违约”,这种做法表面看起来有一定的教育、警示作用,其实适得其反。
  慈善是平等主体间出于真诚友爱的情怀而作出的善举。这些年来,笔者也一直资助贫困生,一年六七千元,相当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我的想法很简单:把资助他人当作感恩社会的最佳路径。既然“助人即感恩”,那么怎能期待受助者再对自己感恩?所以我通常并不与受助者建立直接联系,他们要表达感谢感恩,向广义的社会去表达就可以了。我深切地感到,我们的社会必须让“慈善文化”大于“感恩文化”,这很重要。
  目前我们的大问题并不是感恩文化“欠发达”,而是慈善文化和慈善事业“欠发达”。现在慈善发育水平,确实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慈善法》能否成功生效,关键还看它能否大规模发展民间慈善机构和民间慈善实力。慈善事业不能只依靠政府,它的力量和责任主要来自民间社会。国家倡导和支持慈善事业的强力措施,就是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慈善法》也不是用来解决“感恩”问题的,对此捐助者不必感到“很受伤”。且对“无感恩”者哈哈一笑之后,继续您的慈善行动。
    徐的文章大家都看清楚了吧?最近,有关受助的贫困学生不思感恩,甚至恩将仇报地和捐助者闹上法庭的案子,我们看到了不少。对这些因为贫困而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有的不思报恩,有的甚至想方设法地骗取捐助者钱款的行为,有公平正义感的人都非常气愤。大家想:怎么样教育贫困学生,能更有感恩之心呢?现在可倒好,徐迅雷给我们想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他认为社会上是慈善不够而不是感恩不够,他希望人们只讲慈善而不要讲感恩。他还给我们献身说法地说:他自己一个月六七千元的工资,每年都要捐出一个月的工资来,他从不考虑感恩的事,希望我们能都像他学习;让我们对不思感恩的学生不必感到很受伤,哈哈一笑之后继续慈善。笑话!我怎么听起来像是一个奴才在想方设法地讨好主子呢。
    这位叫徐迅雷的,我想你应该想清楚了:你个人的行为并不能代表国家的导向。你一个月有六七千元的收入,捐了一个月的收入,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别人只有六七百元收入的,能向你学习吗?所以,你要明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也没有任何法律和政策表明,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你是不是真一年捐了一个月的工资,我们不想调查,也不想知道;你捐了钱之后,哈哈一笑,什么都不想了,我们不行。我们如果捐款,要本着一个原则,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没有你那么多闲钱,给出去就算了。如果谁拿了我们的捐款,实际上他并没有他所说的那么困难的话,我们会有受愚弄的感觉;如果谁拿了我们的捐款,任何感谢的意思都不表达的话,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以后,我们再献爱心的时候,就会考虑做得更到位、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像你那样,把钱捐出去就完事了。像你这样的榜样,会有人很喜欢的,就是那些用谎言来欺骗慈善人士的人,想法骗到了钱又没有人来查什么、了解什么,何乐而不为呢?你的所谓的善举,只能让有些借着慈善名义敛财的个人和单位,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你的话可真有意思,慈善人士看到受捐助者没有任何感恩的表示,而不再给予捐助了,你认为这是违法的,而受捐助者没有任何感恩的表示,你认为本身是很正常的。你懂法律吗?你知道什么是道德吗?如果按照你的理论,任何孩子对父母的冷酷都是很自然的,父母付出的再多,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应该哈哈一笑,而孩子不感恩父母也是应该的。这话让那些含心茹苦的父母听了,会认为这是人的想法呢,还是狼的想法呢?
    你是那么地矛盾,一方面说让社会上多考虑慈善、少考虑感恩,另一方面却在为不感恩叫好,你有没有想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如果慈善者在慈善之后,看到的是他的善举是应该的,对方的不感恩也是应该的,他能得到作为人最起码的尊重吗?没有了尊重,单方的奉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奴才。奴才才会一门心思地想着奉献,因为他本来就不是和主人平等的人,所以,他不能奢望得到什么尊敬。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奴才,我们不行;我们要么不奉献,我们的奉献是要得到社会和受捐助人的尊敬和认可的。
    你应该注意到了吧,在街上搞募捐的时候,为什么你捐了钱之后要给你身上贴上一个捐助的小标志呢?手捧捐助箱的人为什么要在你捐了钱之后,说声谢谢呢?这就是尊敬,这就是承认。如果按你那样说,我们把钱投入捐赠箱之后,拿捐赠箱的人什么也不说转身就走,让你感到你做的都是应该的,你很高兴是吗?看来我们正常人没法理解你这超人的想法。
    现在有些人也许没有什么观点可以吸引别人了吧,采取的办法就是别人说东,他说西,别人说南,他说北,认为这样就是有独立见解了,认为这样就是有思想了。《新民晚报》作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报纸,怎么会登出这样的文章来呢?我们国家现在存在着普遍意义上的感恩缺乏,刚才提到了父母子女,还有救人者为救人舍生忘死之后,被救的人的不思报恩。这种冷酷难道是我们这个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应该有的吗?是不是那些被子女抛弃了的父母,和因救人而死伤的人的家属,都应该哈哈一笑呢?社会缺少感恩,徐迅雷不是呼吁人们能更有感恩心,而是认为不感恩是正常的;这样简单是简单了,可是,社会公德呢?人间的相互关爱呢?所以,我希望徐迅雷,不要以你的奴言来引导大众的思维,在还没有想明白之前,闭上你奴性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