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的果断与周小川的睿智
王杰律师
大国央行的意外
2007年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央行表示,此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8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2日通过其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20亿美元,以进一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防止信贷市场危机恶化。
对于中国央行的加息行为,国内业界普遍感到出乎意料,因为此次加息距离上次加息仅仅1个月零2天,而且也打破了央行以往周末加息的惯例。
对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再次注资行为,或许市场反应也会感觉有些突兀。因为,在8月21日,美国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以及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多德三大巨头齐聚华盛顿,共商对策,而在8月17美联储周五宣布调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并维持目标联邦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市场期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三巨头聚会后采取降息措施拯救全球股市,恢复市场信心。
伯南克的果断
2007年8月7日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5.25%的基准利率不变,并强调他们最为关注的仍是通胀,美联储的声明消除了即将降息的预期,在声明公布之后,美国股市和美元出现上扬,而国债价格下跌,同时,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冲击,世界各地区主要股市多日普遍暴跌。面对危机,8月9日,一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果断出手向金融系统注资620亿美元,之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各国央行和10日纷纷向金融系统注入巨资,上演一出联手救市的大戏。在48小时内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的注资总额已超过3262亿美元。在之后的十多天里,各国央行相继注资,全力拯救股市。
在短短的十余天里,在西方市场国家,尤其是美国,一向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全部干起了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这让国内大部分经济学家感到意外。
然而,就是这些让国内经济学家感到突兀的伯南克们,的确在短期内稳住了全球股市的狂跌,力挽狂澜于颓市。作为全球金融领袖人,伯南克的行为不能不让人承认他的果断。
周小川的睿智
2007年8月21日中国央行的加息行为虽然让业界感到意外,但实际上也在意料之中:央行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通胀压力持续增大。这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让人感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魅力:睿智!
2007年7月份以来,面对日趋上升并不断刷新的CPI指数,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普遍认为国内粮油肉蛋禽等涨价并不会引发高通胀,由此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通胀压力的异议。
进入八月,七月份相关经济数据表明通胀压力有所加强,但未必构成加息的理由。虽有经济分析机构推测未来央行将可能存在加息可能,但未曾料到央行会在8月21日提前意外加息。
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央行为什么急于要在8月21日宣布加息呢?仅仅是为了如央行表示的那样: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通胀嘛!?
显然不是。
因为,央行选择加息的时机是在全球央行联手注资干预市场流动性行为发生后,全球股市于21日全面恢复性反弹的时刻。而这一时刻,中国央行加息了,这一加息行为充分表现出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睿智。
大国之间的机会
进入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次级贷款问题逐步显示,但在7月份之前其并未显出其对美国金融秩序的破坏性。正因为如此,5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中国在坚持自主汇改政策的基础上不得不作出让步,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尤其对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将在2007年下半年恢复审批证券公司的设立;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将宣布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其从事证券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在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将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投资总额度提高至300亿美元等等。
2007年7月份,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开始显现:全球金融市场纷纷出现剧烈波动,各大股市大幅下挫,跌幅普遍超过1%,股市连续上涨势头也戛然而止,美元汇率也继续创新低。在此境况下,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开始隐性转变:在7月13日,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方索·杰克逊来北京求援,要求中国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7月26日,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以20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2007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7月29日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来华,称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与中方讨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问题,但在会谈中并未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保尔森离华前态度格外温和:“如果没有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美中不可能在经济问题上取得这么多进展,也不能有现在这样牢固的关系。”8月1日其离开北京时,静悄悄地,选择在夜晚,没有像以往那样高调举行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而只是在机场对部分驻京外国记者谈了谈他此次紧急访华的一些感想。
8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福克斯电视网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指望以打压美元作为打交道的筹码,那我只能说他们有勇无谋”。让布什心急如焚的起因是中国国务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一番“中国可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经济谈判筹码”的言论。同日,美联储为应付次贷危机开始注资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8月12日中国央行否认中国威胁实施抛售美元,并表示中国是国际金融市场上负责任的投资者,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这不仅对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促进中美经贸往来的和谐发展,重视通过正常渠道加强沟通和交流,包括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方式,增进理解,形成共识,加强合作,以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繁荣与发展,使两国人民从中受益。
以上事件的演进说明美国次贷危机已完全扭转了以往华盛顿对北京的态度:在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市场危机面前,中国政府高层的高姿态赢得了改变中美经贸贸易摩擦的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经济政策的灵活性赢得了时间。
周小川神来之笔
在以上有利经济环境背景下,国内管理层及时抓住了有利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境内机构资金管理、消除国内流动性泛滥、减轻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压力的时机:1、2007年8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机构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通知》,取消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境内机构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2、8月19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发展外汇市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3、8月20日宣布,在天津滨海新区进行试点,允许境内居民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
8月21日,在全球股市反弹之际,央行又及时跟进宣布加息。尽管央行表示此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但从加息时机的选择上来看,央行此次加息的意义并不限于此:一、在各国央行注资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全球股市强劲反弹的经济环境下,央行择机宣布加息,可一举双得:既收紧了市场流动性减轻了通胀预期,同时借国际股市反弹规避了加息对境外资金流入的吸引。二、在国内房市股市屡创新高的的情况下,央行此次加息的意义更在于引导市场流动性回流金融系统,借以减缓资产价格泡沫进程,消除国内发生价格泡沫触发金融危机的基础:在多次提高存款基准来利率并在8月15日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以往的20%调减为5%之后,央行此次加息有助于提高储蓄资产的价格。三、在此次全球股市的反弹过程中,央行的加息行为进一步缩小了存贷利差,为后续进一步减缩提供了机会,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弹性。
从此次加息的时机与决断来看,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此前,国内相关部门仍在表态否认通胀会持续增强。
就此央行加息择机来看,此次加息充分显示出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睿智,可谓神来之笔。
密度调控政策即将到来
进入2007年,央行对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使用越来越多元化,并且政策出台时间间隔区间越来越短,这说明央行已开始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弹性。从国内管理层的决策来看,近期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更为紧密,法律手段与行政规制手段对市场秩序的整顿也在加强。
一切迹象表明,2007年后期,密度调控政策即将到来,尤其在国际大环境提供难得机遇的时刻。
对于国内决策层而言,次贷危机所提供的机遇是有限的,应当抓住机会。因为,对于次贷危机的挽救时间与评判时间不会太长,如果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危机深化,显然不会给国内经济调控太多的机会;如果相反,危机被消除,随之而来的是机遇也被消除。(作者单位/甘肃太平洋律师事务所)
王杰律师
大国央行的意外
2007年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央行表示,此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8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2日通过其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20亿美元,以进一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防止信贷市场危机恶化。
对于中国央行的加息行为,国内业界普遍感到出乎意料,因为此次加息距离上次加息仅仅1个月零2天,而且也打破了央行以往周末加息的惯例。
对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再次注资行为,或许市场反应也会感觉有些突兀。因为,在8月21日,美国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以及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多德三大巨头齐聚华盛顿,共商对策,而在8月17美联储周五宣布调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并维持目标联邦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市场期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三巨头聚会后采取降息措施拯救全球股市,恢复市场信心。
伯南克的果断
2007年8月7日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5.25%的基准利率不变,并强调他们最为关注的仍是通胀,美联储的声明消除了即将降息的预期,在声明公布之后,美国股市和美元出现上扬,而国债价格下跌,同时,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冲击,世界各地区主要股市多日普遍暴跌。面对危机,8月9日,一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果断出手向金融系统注资620亿美元,之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各国央行和10日纷纷向金融系统注入巨资,上演一出联手救市的大戏。在48小时内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的注资总额已超过3262亿美元。在之后的十多天里,各国央行相继注资,全力拯救股市。
在短短的十余天里,在西方市场国家,尤其是美国,一向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全部干起了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这让国内大部分经济学家感到意外。
然而,就是这些让国内经济学家感到突兀的伯南克们,的确在短期内稳住了全球股市的狂跌,力挽狂澜于颓市。作为全球金融领袖人,伯南克的行为不能不让人承认他的果断。
周小川的睿智
2007年8月21日中国央行的加息行为虽然让业界感到意外,但实际上也在意料之中:央行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通胀压力持续增大。这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让人感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魅力:睿智!
2007年7月份以来,面对日趋上升并不断刷新的CPI指数,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普遍认为国内粮油肉蛋禽等涨价并不会引发高通胀,由此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通胀压力的异议。
进入八月,七月份相关经济数据表明通胀压力有所加强,但未必构成加息的理由。虽有经济分析机构推测未来央行将可能存在加息可能,但未曾料到央行会在8月21日提前意外加息。
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央行为什么急于要在8月21日宣布加息呢?仅仅是为了如央行表示的那样: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通胀嘛!?
显然不是。
因为,央行选择加息的时机是在全球央行联手注资干预市场流动性行为发生后,全球股市于21日全面恢复性反弹的时刻。而这一时刻,中国央行加息了,这一加息行为充分表现出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睿智。
大国之间的机会
进入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次级贷款问题逐步显示,但在7月份之前其并未显出其对美国金融秩序的破坏性。正因为如此,5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中国在坚持自主汇改政策的基础上不得不作出让步,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尤其对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将在2007年下半年恢复审批证券公司的设立;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将宣布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其从事证券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在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将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投资总额度提高至300亿美元等等。
2007年7月份,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开始显现:全球金融市场纷纷出现剧烈波动,各大股市大幅下挫,跌幅普遍超过1%,股市连续上涨势头也戛然而止,美元汇率也继续创新低。在此境况下,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开始隐性转变:在7月13日,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方索·杰克逊来北京求援,要求中国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7月26日,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以20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2007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7月29日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来华,称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与中方讨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问题,但在会谈中并未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保尔森离华前态度格外温和:“如果没有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美中不可能在经济问题上取得这么多进展,也不能有现在这样牢固的关系。”8月1日其离开北京时,静悄悄地,选择在夜晚,没有像以往那样高调举行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而只是在机场对部分驻京外国记者谈了谈他此次紧急访华的一些感想。
8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福克斯电视网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指望以打压美元作为打交道的筹码,那我只能说他们有勇无谋”。让布什心急如焚的起因是中国国务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一番“中国可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经济谈判筹码”的言论。同日,美联储为应付次贷危机开始注资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8月12日中国央行否认中国威胁实施抛售美元,并表示中国是国际金融市场上负责任的投资者,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这不仅对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促进中美经贸往来的和谐发展,重视通过正常渠道加强沟通和交流,包括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方式,增进理解,形成共识,加强合作,以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繁荣与发展,使两国人民从中受益。
以上事件的演进说明美国次贷危机已完全扭转了以往华盛顿对北京的态度:在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市场危机面前,中国政府高层的高姿态赢得了改变中美经贸贸易摩擦的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经济政策的灵活性赢得了时间。
周小川神来之笔
在以上有利经济环境背景下,国内管理层及时抓住了有利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境内机构资金管理、消除国内流动性泛滥、减轻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压力的时机:1、2007年8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机构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通知》,取消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境内机构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2、8月19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发展外汇市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3、8月20日宣布,在天津滨海新区进行试点,允许境内居民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
8月21日,在全球股市反弹之际,央行又及时跟进宣布加息。尽管央行表示此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但从加息时机的选择上来看,央行此次加息的意义并不限于此:一、在各国央行注资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全球股市强劲反弹的经济环境下,央行择机宣布加息,可一举双得:既收紧了市场流动性减轻了通胀预期,同时借国际股市反弹规避了加息对境外资金流入的吸引。二、在国内房市股市屡创新高的的情况下,央行此次加息的意义更在于引导市场流动性回流金融系统,借以减缓资产价格泡沫进程,消除国内发生价格泡沫触发金融危机的基础:在多次提高存款基准来利率并在8月15日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以往的20%调减为5%之后,央行此次加息有助于提高储蓄资产的价格。三、在此次全球股市的反弹过程中,央行的加息行为进一步缩小了存贷利差,为后续进一步减缩提供了机会,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弹性。
从此次加息的时机与决断来看,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此前,国内相关部门仍在表态否认通胀会持续增强。
就此央行加息择机来看,此次加息充分显示出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睿智,可谓神来之笔。
密度调控政策即将到来
进入2007年,央行对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使用越来越多元化,并且政策出台时间间隔区间越来越短,这说明央行已开始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弹性。从国内管理层的决策来看,近期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更为紧密,法律手段与行政规制手段对市场秩序的整顿也在加强。
一切迹象表明,2007年后期,密度调控政策即将到来,尤其在国际大环境提供难得机遇的时刻。
对于国内决策层而言,次贷危机所提供的机遇是有限的,应当抓住机会。因为,对于次贷危机的挽救时间与评判时间不会太长,如果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危机深化,显然不会给国内经济调控太多的机会;如果相反,危机被消除,随之而来的是机遇也被消除。(作者单位/甘肃太平洋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