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的性质


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

金碚

摘录:

企业竞争力是指, 在竞争性市场中,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 包括生产性消费者) 提供产品或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包含五个基本含义: 一是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产业, 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 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 谈不上企业竞争力。二是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较的生产率(或工作效率)。三是企业竞争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和消费者满意) 和企业自身利益(盈利和发展) 两个方面。而且, 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从动态的和长期的角度看,两者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四是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 因此, 企业竞争力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影响企业经营状态的一些短期的和偶然的因素可能同企业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 尽管一些偶然因素之所以会发生作用往往有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深刻原因。五是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综合性质, 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而且,这些因素经常发生着相互间的作用。所以, 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都不是分别孤立存在的, 它们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企业的存在状态发生作用。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可以看到, 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决定因素。但是, 企业经营的成败也不是惟一地由其竞争力所决定。

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 与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竞争力和核心能力(或称为核心竞争力) 是两个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概念。竞争力的特点是: 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大多数因素在各企业之间具有可比较性和很大程度的可计量性, 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努力方向之一就是力图将企业竞争力因素尽可能地进行量化, 从而进行企业间的比较。而且, 竞争力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交易性(或可竞争性) , 即企业竞争力的许多因素是可以通过市场过程获得的, 或者可通过模仿其他企业而形成。而核心能力则通常是指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不可竞争) 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核心能力往往是难以直接比较和难以进行直接计量的。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否则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 但未必都具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力中最具有长远性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 通常存在于竞争力的“知识”层面的最里层。企业的核心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在企业发展中可能会有共同的表现: 即能够持续地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好、更有效率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并获得经济收益。但竞争力因素更加广泛, 而核心能力因素则是非常集中的。
核心能力的实质是企业的核心理念。从长远看, 企业成败兴衰取决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而企业竞争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优秀企业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是其核心理念。这种核心理念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渗透到企业机体的各个部分和环节, 对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企业核心理念是企业领导人作出重大决策、处理重大问题、进行组织沟通所具有的独特观念和技巧, 并且能够转化为整个企业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行为, 成为企业生命体的核心元素或“全息基因”。也就是说,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的理念, 而且是“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家的优秀理念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理念的过程, 就是核心理念的“客观化”, 即主观的意识转变成为一种“客观的理念”(客观存在的行为方式)。企业核心理念“客观化”的程度表现为其“渗透性”: 即企业核心理念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企业文化”) , 成为企业和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核心理念的渗透性越强, 就越是能够成为现实的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相反, 那些无法渗透到企业机体中去, 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的主观意愿, 并不是真正的企业核心理念。
从企业家的理念(主观意识) 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理念, 须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 经受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关系协调的各种磨练甚至磨难, 而这一过程本身又是对企业家素质最根本和最彻底的考验, 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历史。所以, 企业家们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是建立了企业,生产出产品或者服务, 保证了市场供应, 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优秀企业的核心理念, 积累起企业运作的丰富知识, 使企业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有灵魂的有机体, 从而使整个社会具有了发展经济的内在基因, 就像是给电脑装置了关键性的运行软件, 才使之具有了强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