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跨国资产寻求动机与方式研究


跨国公司跨国资产寻求动机与方式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3 王旭

摘录

资产(Assets) 在跨国公司优势理论中, 和所有权优势概念相对应时, 并不是指会计学中的资产概念, 而主要是指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技术、品牌、营销渠道、管理等特有的无形资产。企业的特有资产包含在诸如雇员的人力资本、专利或其他排他性的技术知识、版权或商标之中, 或者是包含在更无形的资产之中, 例如管理、诀窍(Know- how) 或者企业的商誉。[1]一般来说,技术、知识等资产是跨国公司资产概念中的核心内容, 跨国公司占有排他性的特有资产是所有权优势的重要来源。

所有权优势的概念是邓宁在继承垄断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在提出了所有权特定优势概念(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s) 之后, 邓宁又将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分成两类,即资产优势Oa (Asset Advantages) 和交易优势Ot( Transaction Advantages) 。Oa 来源于跨国公司特殊资产的特有所有权, 这类所有权优势在结构性市场失效的情况下会产生。Ot 反映的则是相对于外部市场, 跨国公司层级组织获取交易收益或减少交易
成本的能力, 这类所有权优势来源于对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资产网络的共同管理( Common Governance) 。[2]


二、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资产寻求动机
( 一)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两分法”
在以垄断优势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为了跨国运用特有资产和所有权优势, 获取超额利润或租金。但随着全球化发展与国际竞争加剧,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已不仅仅限于已有资产和优势的运用, 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跨国经营活动在国外寻求所需资产, 获取、增强所有权优势。这些资产寻求活动和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以优势运用为目的的投资活动有明显的不同。针对这种新现象, 一些学者指出了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资产运用动机观点的片面性, 提出了新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分类方法, 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划分为运用已有资产、优势的动机和寻求技术、知识等资产的动机两类, 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两分法”(Dichotomous Motives) , 并在这个新的动机分类框架下开展相关研究。

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 这两类动机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母国基础运用(Home- Base- Exploiting) 、母国基础增强(Home-Base- Augmenting) (Kuemmerle, 1999) ; [3] 运用型对外直接投资( FDI Exploiting) 、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 FDI Sourcing) ( Chung,2001) ; [4] 资产运用(Asset- Exploitation) 、资产寻求(Asset -Seeking) (Makino, Lau, Yeh, 2002) [5]等, 尽管对这两类动机的具体名称提法有所不同, 但其本质和涵义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将“两分法”的动机统称为资产运用和资产寻求。


( 二) 跨国公司资产寻求的理论意义
在传统资产运用动机观点中, 假设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就已在母国拥有特有资产和所有权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只是对已有资产的运用, 较少关注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动态形成过程。


与传统资产运用动机观点不同, 资产寻求动机观点则认为, 跨国公司在不具备绝对的所有权优势或所有权优势较弱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跨国经营活动寻求所需资产, 获取、增强所有权优势。资产寻求作为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等跨国经营动机,强调了所有权优势来源与形成方式的动态性与多样化。相对于传统跨国公司资产运用动机观点来说, 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理论突破, 也为研究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形成机制提供了一条新的
重要研究思路。
随着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跨国经营获取技术、知识等资产活动的增多, 以资产寻求为动机的跨国经营活动的地位愈加重要, 并开始受到理论界的重视。从资产寻求角度研究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形成过程, 对于我国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形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跨国公司资产寻求的主要方式
在跨国资产寻求中, 由于跨国公司所需资产往往是东道国特有的, 或是国外企业特有的, 跨国公司需要利用不同方式, 寻求、接近、获取资产。随着跨国经营方式的增多, 跨国公司的资产寻求活动也不仅仅限于对外直接投资, 而且还可以通过战略联盟等其他跨国经营活动接近、获取国外资产。下面主要研究跨国R&D、跨国并购、跨国战略联盟等三种主要方式。
( 一) 跨国R&D 方式
传统内部化理论一般认为, 由于技术转移成本和东道国研发基础设施的限制, 跨国公司的R&D 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母国进行。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的R&D 活动并不产生真正的创新, 而仅仅是技术的适应性改造。子公司也仅是将母公司所有权优势扩展到国外的一种媒介, 并不能够成为真正的创新者。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跨国公司R&D 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充分利用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研发基础设施与良好的创新系统, 积极从事跨国R&D活动。跨国公司R&D 的分散化不仅出于适应性改造和节约研发成本的考虑, 而且还是为了吸收和获取东道国的技术外溢。


因此从资产寻求角度来看, 跨国公司的跨国R&D 动机不仅局限于传统理论的适应性改造目的, 跨国公司通过接近当地技术创新系统, 从事技术资产寻求也是其跨国R&D 活动的重要动机之一。


( 二) 跨国并购方式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收购。在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都把跨国公司的内部成长作为核心内容, 在邓宁的OLI 范式中, 对外直接投资也主要针对的是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 。跨国并购在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但是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跨国公司通过购买或设立海外R&D 等方式有时难以在短期内直接获取所需资产。通过跨国兼并和收购等产权交易手段进行资产重组,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获取资产和所有权优势的方式。一般来说, 以跨国并购方式寻求资产, 可以用较低的成本, 快速获取东道国企业的特有资产并进入当地市场, 节约建设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东道国市场的不确定性, 降低风险, 获得协同效应。


( 三) 跨国战略联盟方式
跨国战略联盟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组织形式, 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在国际范围内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一种互相协作、互为补充的合作关系。对于战略联盟的定义一般存有争议, 广义的战略联盟涵义包括股权和非股权合作在内的所有形式的企业间联系, 狭义的战略联盟则指不包括股权参与的企业外部合作模式。


当跨国公司所需资产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或并购等方式获得时, 战略联盟则成为获取合作伙伴优势资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和联盟内部的企业共享、交换资产, 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获取技术等资产, 加快创新和研发过程。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 战略联盟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在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外, 一些跨国公司还通过购买许可证,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寻求资产。跨国公司资产寻求方式的选择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Markusen James R . The boundar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
9( 2) : 174.
[2] Dunning John H . 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8, 19( 1) : 2.
[3] KuemmerleWalter.TheDrivers of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o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9, 30( 1) : 1- 24.
[4] ChungWilbur.IdentifyingTechnologyTransfer in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Influence of Industry Conditions and Investing FirmMotiv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1, 32( 2) : 211- 229.
[5] Makino Shige, Lau Chung-ming, Yeh Rhy Song.Asset- Exploitation Versus
Asset-Seeking: Implications forLocationChoiceof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fromNewly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2, 33( 3) : 403-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