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基于国际专业化指标的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程新章

摘录:

从1992年到2004 年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历史分析

本文商品构成的分类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本(E;F. -0GHI)的分类结构进行划分。首先,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占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比看,初级产品的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从1992 年的18.27%下降到2004 年13.67%),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从1992年81.72%上升到2004 年86.33%),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有不断优化的趋势。
其次,在初级产品中,中国在矿物燃料、润滑油以及有关原料领域的进出口贸易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第三,在工业制成品中,几乎每年都有增长,这表明在机械及运输设备领域,中国对
外贸易的能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第四,在工业制成品中,随着机械及运输设备领域对外贸易能力的不断增强,按照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将不断缩小。

国际专业化指标视角的结论
首先,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划分的角度看,在1995 年前,初级产品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具有比较劣势。1995 年后,初级产品领域开始具有比较劣势,工业制成品领域开始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这种比较劣势和比较优势有日益扩大的倾向。这就表明,中国在工业制成品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其次,在初级产品领域中,长期以来,中国在矿物燃料、润滑油以及有关原料领域进口大幅度增加,是这种比较劣势不断扩大所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三,在工业制成品领域,中国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主要是发挥了劳动力资源丰裕的比较优势。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领域的比较劣势说明了在化工工业领域中国生产水平相当落后。
第四,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在按照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以及机械及运输设备领域,中国
的出口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机械及运输设备领域,中国从1992年的显著劣势,发展到2004年略微的比较优势,而且进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这就印证了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领域的出口贸易能力有很大提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