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 2006 年第3 期
企业国际竞争力单项指标评价法研究
———以美国、日本两国500 强跨国公司为例的分析
王 东 彭胜文 王凯华
摘录
对于国际竞争力概念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世界经济论坛1986 年发表的《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报告》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比其国内外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洛桑学院1996 年出版的《世界竞争力年鉴》指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的能力”。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则引申了上述概念的含义,提出了“企业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概念,并且在实践中更加侧重于行业比较和企业个体的对比。
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主要建立在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的全球竞争力理论、罗伯特·索洛的长期增长理论以及平衡计分法等理论的基础上,其中,波特的全球竞争力理论占据着重要地位。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 在分析国家、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时认为,企业和国家更重要的课题是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生产率、创造新
的生产要素。效率与效能则是使用传统生产要素的中心思考,解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有些国家能成功地发展出一些特定产业。①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与经济效率、企业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学的关系的论述,特别强调了经济学的“效率”概念在国际竞争力中所具有的本质和基础的作用。国内知名竞争力研究学者金碚教授认为“, 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来定义,竞争力的本质就是经济效率或者生产率”“, 在经济学意义上,无论如何定义企业竞争力,都不会离开效率含义”。“在市
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力最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者市场) 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能够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②学者们以波特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同时利用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以及
创新理论等进行充实和完善,相对完整地对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的解释。
目前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为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
单项指标评价法是直接用某企业单项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准期数值对比,或用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实际数值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则是先对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数值得出相应的结论。③与单项指标评价法相比,综合指标体系评价在方法上要复杂得多。《财富》杂志刊登的评选世界最大500家公司中综合总体指标共有六项:销售增长率、利润额、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和最多公司雇员额等。在这方面,我国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学者谢康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基本内容为基础,设计了以“经济效率”为核心评估指标的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如表1 ④。还有的学者综合考虑了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两大类8 大要素37 项指标,建立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