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乞丐参拜靖国神社


   抗日战争胜利62年来,每年8.15都是中国人民庆祝的日子,同时,也是令人垂泪、难忘国耻、难忘民族仇恨的日子。而这一天对于日本来说,是其几度膨胀后最大的败战耻辱日,也是军国主义彻底告别历史舞台而走向灭亡的纪念日。

             ●安倍自身难保无心参拜

   就当前逐渐回暖的中日关系,顺应潮流,顺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大势所趋。以史为鉴,是要我们不要忘记那段充满仇恨、任人宰割的民族屈辱史;面向未来,是要我们在牢记历史的基础上快速发展,以超强的国力傲立世界之林,从而以超强的国力资本与世界各国和谐相处。中日两国有着近2000年的交流历史。然而,期间的中日甲午战争、侵华战争,为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也为其本国国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和痛苦。如今,8.15对于中日两国人民来说,已经成为难以忘记的历史符号;供有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更是成为令人作呕、日本侵略战争的代名词。为了长久、长远的中日关系乃至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关系,我们把一切的一切落实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句话上。而在作为当时侵略国的日本,近年来小泉等时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丑举,严重践踏了受害国民众的尊严。今年8.15,卸任一年的小泉纯一郎又“驾轻就熟”地来到靖国神社参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笔者对小泉的参拜之举愤恨至极。

   今天(8.15)早8时15分,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来到地处东京都千代田区的靖国神社,自费买花向甲级战犯等“战没”者亡灵献花,就此次参拜是否是个人行为,小泉没有向媒体明确表示。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后,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是否参拜,成了今天(8.15)靖国神社里各媒体阵营关注、讨论的焦点。然而,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之时,安倍晋三在距靖国神社不远的日本武道馆参加日本政府举行的“全国战没者追悼会”。在追悼会上,安倍晋三就“战争责任”向战争期间亚洲各受害国表示深刻反省,向战争中所有受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并表示坚持“不战誓言”。

   安倍晋三今天(8.15)没有参拜靖国神社,是笔者及诸多从事中日关系的专家学者、媒体同仁意料之中。其原因有三:一,靖国神社令中国人民痛恨之至。去年10月,安倍晋三顶着国内右翼势力的压力而访华“融冰”,为升温中日关系迈出了积极的一大步。二,目前中日关系中取得的成果,有安倍自身的巨大功劳,他不想毁掉自己在中日关系中的成绩,不想为今后中日关系及今秋再度访华自行设置障碍;三,自民党在7月参院选中已经失坠,安倍内阁苦于挽救自身及自民党信誉危机已经忙碌不堪,他不想在自己及自民党生死存亡的时刻,因参拜靖国神社而添乱。

   虽然安倍晋三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且“其内阁府成员皆无参拜之意”,而当天(8.15)下午13时30分,内阁府特命相高市还是鬼使神差地去了靖国神社。日本《朝日新闻》以《首相「加害責任を反省」62回目の終戦記念日》为题,报道了上述情况,并讥讽安倍内阁只懂得高举“建设美丽国家”的旗帜,就连阁僚是否参拜的态度都显得暧昧。就此次“参拜规模”,《朝日新闻》说:每年8.15日,日本内阁府的阁僚们参拜靖国神社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而今年似乎全员没有参拜计划,只有内阁府特命相高市突然成了计划外。

                ●女乞丐参拜鬼社逗人笑

   今年8.15,虽然只有小泉、高市等日本少数政界阁僚不顾战争受害国民众的愤怒参拜了那些阴魂不散的甲级战犯,但8.15对所有的日本人、以及在日外籍人士来说,都是非常敏感的日子。自8.15当天清早,日本众多的警察便守护在靖国神社附近的车站、街道和靖国神社远5内,生怕这弹丸之地成为美国的“9.11”。然而,尽管满街道警察和盛夏下火的天气,来靖国神社参观、游玩、参拜的人,还是如山如海。

   8月15日,在靖国神社的大院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旅游度假、来自日本各地的工薪层;有满怀好奇、拿着摄像机捕捉靖国神社“参拜”景观的留学生;有为了寻找新闻卖点而“忠贞”守候的各国媒体;有满脑子右翼思想、军国主义的侵华老兵……在下火的靖国神社里,有大小不等的小食摊,为前来观光、参拜者有料提供日式饮料和食品;有与甲级战犯“抢生意”的抽签算命摊、花店礼品摊。尽管酷暑难耐,靖国神社里小商小贩们的生意却红红火火,与甲级战犯灵堂前面目虔诚、狰狞的参拜者,形成鲜明、夸张、讽刺性的对比。

   而在众多参拜者的行列里,最有趣的莫属一位风烛残年的女乞丐。所有参拜甲级战犯等“战没者”灵位的人,按照日本所谓的礼节,都要在参拜前向灵堂前的投币箱里投硬币。至于投多少,自然依据参拜者的“心情”而定,不过,好像至少也得一、二百日元。老乞丐衣衫褴褛,多年未梳理过的华发已自然卷曲成半米长的“粉丝砣”,看起来多病的腰身已经驼成朝地70度。然而,脏兮兮、衣食不卜的老乞丐,却把身子卷曲到地面,从破旧的“提包”内拿出几枚日元,吃力地向投币箱内抛去,然后,将已驼70度的背向上吃力地抬到120度,双手合十,在“参拜指挥”者的口令声中,努力地击掌、叩首。

   笔者对所有参拜者拜鬼不予理解,对连饭都吃不上的老乞丐参拜更是不理解。由于靖国神社戒备森严,笔者不便上前采访老乞丐的参拜因由。笔者认为,老乞丐无论如何都没有参拜“能力”。因为,不论在何种神社、何种灵堂前,参拜都是要投币花钱的。看老乞丐的狼狈相,看其吃力的步伐和无力的参拜之举,可以推断,老乞丐或许三、五天才能饱餐一顿拾来的垃圾,而今天她参拜用的钱币足够到面馆饱餐一顿。笔者想,她这种因参拜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一定会感动靖国神社的孤魂们。

   然而,从其投币、参拜的举动中,笔者并不认为女乞丐神经失常。那么,其蹒跚而来的参拜目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或许她曾经是日本侵华时日军“战没者”的家属,或许是战争期间日本军强行掠到战场上的日本人慰安妇。然而,即便是日本人慰安妇,其对日军发动战争之举也会异常愤恨,而从老乞丐虔诚的参拜中,笔者只能当自己走进云雾,再无兴致向一个拜鬼的老乞丐问什么参拜因由。 

                ●靖国神社是战争博物馆

   在靖国神社诺大的院落中,在樱花散去绿意遮天的樱树丛中,笔者偶然发现有一支人群在向靖国神社西北角进发。出于新闻工作者抢新闻和猎奇性的心态,笔者也尾随其后,来到人群所向的目的地——游就馆。据“游就馆指南”介绍,此馆取名“游就”来自中国古典《荀子》中《劝学篇》中的相关内容。日本自古汲取、采纳中国文化,笔者并不反对,起码,它也算是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播者。然而,“游就馆”在中日势不两立的靖国神社与中国文化“套近乎”,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不仅如此,虽然“游就馆”一名满是文化气息,还在“游就馆指南”中写有“此馆所展物品追溯到明治15年,所谓‘游就’就是与高洁的人士进行历史接触,高洁人士是为了建设美丽国家而捐躯的英雄。来此馆游览,可以直接接触、学习为爱国、爱家乡、爱家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灵及其事迹。并且,此馆是传承近代史的舞台,从这里可以了解英灵们曾经经历了怎样的战争、因何而奔赴战争。同时,希望参观者能够进一步了解那个时代。”(日本中译)等文字,以极富诗意的妙笔,美化着“战没者”,美化着曾经对华的两度战争。

   “游就馆”陈列着武器、“战没者”遗物等10万件。其中,有使用于日本所谓“大东亚战争”中的机关车、“芦沟桥事变”后用于侵华战争中的海军主力战斗机——零式舰上战斗机、火箭特攻机——樱花战斗机、舰上爆炸机——彗星战斗机、“人间鱼雷”(肉蛋)——回天、链轨式战车、轮式高射炮、高射机枪等战争武器。另外,还有日本特攻队的遗物、遗书、遗照,以及战争中被炸烂的水壶、头盔、弹壳、手枪等等。在“游就馆”内,除战争武器展厅外,分别设有“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大东亚战争”、“芦沟桥事变”展厅。此外,还设有“靖国神社之神”、“明治维新”、“西南战争”、“日本之武史”等展馆;在开展的同时,在三楼放映厅内定期向游客播映记录片——《我们不能忘记》。

   在“游就馆”内,无论是当时先进的战斗机、高射炮,还是死不认错的纪录片——《我们不能忘记》,都在扭曲地讲述着一个主题——日本发动了“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而其将发动战争的目的辩解为,是为了亚洲的利益,为了保护亚洲—— “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后,欧美等国的侵略魔爪伸向了亚洲。其后,中国等国深受欧美列强的殖民地侵害,为了保护亚洲从整体上不受侵害,日本发动了甲午等战争。日本因为发动了以上对抗欧美的战争而自豪,日本从来就没有被欧美列强殖民地过。”

   再华美的辞藻也掩饰不住日本曾经的侵略欲望与事实,就其(飞行)特攻队战争期间自虐式攻击和“人间鱼雷”(1)发明、使用一事,足见其膨胀欲望已经超过其每天吵嚷的人权;足见其毫无人道的军国主义思想在为其挖掘侵略等于自杀的隐形坟墓。

   注:1,人间鱼雷:亦称“回天”,曾作为无航行痕迹的鱼雷而令日军自豪。在93式人间鱼雷内,其顶部可装载1.5吨炸药,在海水中潜入、浮上,来去自由。人间鱼雷由人操纵,因此,人间鱼雷亦称人蛋,在战争中为美军带来了强烈震慑。此种武器正式使用于1944年(日本昭和19年)8月1日,曾配备在日本冲绳、八丈岛等地防卫战中。其操作手为17至28岁的志愿者。日军共培养操作手1375人,战争中与鱼雷同归于尽“自杀”106人。至今,日本人间鱼雷以及(自虐飞行)特攻队仍作为“英雄”的神话,在日本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