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有“非分之想”的原因何在?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有一篇《徐光春:干部待遇已经很好不应有非分之想》的报道,深深地吸引着笔者。

  徐书记在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地方干部的形象也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工作任务很重,但组织上对我们很关心,与一般群众相比,待遇报酬已经很好了,不应该有非分之想。只有发展才能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多做一些对群众有益有利的事,多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事,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这就是政绩……”。

  笔者以为徐书记上述说的这翻话很正确。但是,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徐书记在这个讲话中,没有分析为什么干部敢有“非分之想”?干部有“非分之想”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去破解干部的“非分之想”?去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让干部不敢有“非分之想”等等。

  也许徐书记开的是经济工作会议,不是政治教育会议,可能在报告中不便去分析干部有“非分之想”的种种原因。但是,笔者以为,既然徐书记已说到了干部存在“非分之想”的问题,那何不大胆地去分析这些干部存在“非分之想”的原因呢?倘若徐书记在河南率先推行如何破解干部这种“非分之想”的制度,岂不令人钦佩,令世人人心大快!

  其实,就是徐书记在讲话中没有对干部有“非分之想”的原因进行剖析,我们从反腐败的工作中,也都能很清楚地看出,干部存在“非分之想”的真正原因,那都是因为“权和利”在干部头脑中作怪的结果。

  人们也清楚,在中国自古就有“升官发财”、“有权就有钱”之说的。所以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况且我们党内的干部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岂有不受影响之理?而且,人的私欲是无止境的,是始终处于不断彭涨之中的。所以,当干部怀有这种强烈的私欲,国家给干部的“待遇报酬”最高也是没有干部“谋私”得来的财产多。而且,现在我们国家给干部的“待遇报酬”只能说是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左右,干部们与那些老板、大款、企业家的收入相比那还是存在天壤之别的。所以,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我们又怎能保证干部的大脑中不会产生“非分之想”?

  也许有人会问,“待遇报酬”高干部就没有“非分之想”了?“待遇报酬”低干部就有“非分之想”吗?应该说,干部有“非分之想”与“待遇报酬”的高低是有关的,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而造成干部有“非分之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形成彻底让干部不敢有“非分之想”的制度。

  那用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使干部彻底不敢有“非分之想”呢?笔者以为我们在现在一些好的监督制度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建立以下三个制度:

  一是解除为官的“职业化”。

  当前,我们的干部结构体制是一种党组织提拔、晋级制。干部从“副科级”开始都属领导干部的范畴。而且,我们的这种领导干部体制与“待遇报酬”直接联系。也就是说官越大,权也越大,“待遇报酬”也越高。

  实际上,在我们国家一直是把“当官”作为一种“职业”的,而这种当官与职业相统一的体制,最容易让人产生“权钱交易”的念头。所以,我们要想消除干部的“非分之想”,不让其达到“权钱交易”的目的,就必须要解除这种为官的“职业化”,要彻底把“当官”与“职业”相分离,使其与“待遇报酬”脱钩,不发生联系。

  二是要打破“一日为官,终身是官”的干部任用体制。

  我们现在的干部体制是,只要当上了领导干部后,只要这个干部不犯错误,不被除掉干部身份的话,那么他永远就是一个领导干部。在这种“一日为官,终身是官”的体制下,所以,有些领导干部就在一个岗位上能干到退休。

  现在尽管我们在干部任职年限上有“在同一级别位子最长不超过15年的规定”,但这个规定对干部来说在同一位子上的时间也是很长。其实,人的一生,从进入领导干部行列开始,能有几个15年啊。所以,在这个体制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同一位子上干的时间长了,能保证他没有“非分之想”吗?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难做到的问题。

  诚然,我们要防止干部发生这种“非分之想”的情况,就必须对这种干部任用制度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在公务员队伍中采取“竟选”制度,只要是公务员都可以参加领导岗位的竟选。领导岗位的竟选我们可以三年或五年进行一次。

  如果原来在领导岗位上的公务员落选了,就让其回到当领导干部之前的岗位上工作,“待遇报酬”可以与其职称相挂钩,使其成为一名“普通老百姓”。这样一个没有权了的曾经是领导干部的“普通老百姓”,他在领导岗位上的几年工作时间还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吗?说实在的,就是叫他有“非分之想”他也不敢想的。

  三是要建立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备忘录制度。

  每个干部在领导岗位上都要做好廉洁自律。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在领导岗位上“用权”情况都要在“纪委”做好备忘录。这样就能做到每个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是有据可查的,只要发现有人“腐败”了,就能查到与这个腐败分子相联系的所有人。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建立起这三条制度来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那么一个不是“终身是官”的干部,而是个普通老百姓,他又怎么可能还会有“非分之想”的呢?

  龚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