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湖柳
三毛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三泡茶之后,就无话可说了。
而在我们乡间,有一种老茶叶却是可以一再冲泡、经久弥香的,它采自茶树上的老叶子,不分品种不论成色,统称为“茶婆”。茶农采下它来,揉搓均匀,让苦苦的汁液浸润周身。然后放到了大铁锅里,翻炒、焙干,收藏起来。
“茶婆”它也曾有过枝头春意闹的时节,不过,它的蹉跎岁月要更长些:它从容不迫,恣意地生长着,晨霜夜露,朝云暮雨,鸟啼花落,涧吟泉鸣,春雷震震,秋霜凛凛……都在它身上刻下了印痕,这使得它的汁液更加香浓,脱去水分之后,脉络纹理间几乎只剩下苦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茶婆是一个高驻枝头、阅尽春秋的女子,是一个放弃了一半自由、平添双倍责任的天下母亲。她藏好做仙女时的羽衣,然后用黯淡的粗布把自己遮掩了,所以我们有时以为,她,本来一直就是那样甘于平淡的。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它。而今尝尽千般味,柴米油盐酱醋茶。”
开门七件事,茶叶已经被编排到末位了,所以要特别用心,才能品味得出来,才能对人生做出最深刻、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一个人若在茶道上有品位,自然对生活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自然对情感有真诚;对情感有真诚,自然对生命有挚爱。而对生命“自爱而后人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
茶艺表演中,青青茶叶伴着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往来娉婷婀娜多姿的礼仪小姐,演绎出满目繁华的况味。譬如一部《红楼梦》,写尽天下名茶,妙玉小姐蠲旧年雨水,收梅花尖上的雪簇,道:“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如果一定要对号入座,则我们多数人家要归入“蠢物”之类了。那刘姥姥端起茶来一饮而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大笑。———我也会心一笑:这刘姥姥多半是拿我们乡间的“茶婆”与名茶相提并论了。
乡间生活清苦,庄稼活儿又重,就靠着早起一碗“蛋茶”、晚间一碗家酿米酒提神解乏、强身健体。黎明即起,“煮”妇端上热腾腾的茶煮蛋花,男人将碗里上边的清汤一口气喝去大半,却舍不得吃尽,借口说底下的蛋渣不好吃,将甜腻香糯的蛋花,连同满腔的爱意和希冀,递给身旁要去上学的孩子吃。我们这一代人,多是在这样的蛋花滋养下长大的。
在农村串亲戚,热情好客的老太太总是强拉你到家里,在灶膛里或火炉上烧出一缶浓浓的茶水,冲一碗清香四溢的蛋茶,作为待客的最高礼遇。这些热情淳朴的老太太,多像那慈颜常驻的茶婆呵!我常常暗自悚然:有一天我也会老去,我究竟会成为一撮过了保质期的名茶呢?还是做一枚溢满太阳光辉、焕发着生命激情的茶婆?
不再以那种少年情怀,刻意、执拗地去追求什么、期待什么了,对于人生的态度,渐渐通融旷达起来。张爱玲说:“我喜欢繁华脱去华丽的外衣,变得朴素充实的时刻。”自若从容间,觉得从前的日子稚嫩,轻盈,清澈,透明,我想,我是不是已经沐风栉雨,历练成一枚———茶婆了?
三毛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三泡茶之后,就无话可说了。
而在我们乡间,有一种老茶叶却是可以一再冲泡、经久弥香的,它采自茶树上的老叶子,不分品种不论成色,统称为“茶婆”。茶农采下它来,揉搓均匀,让苦苦的汁液浸润周身。然后放到了大铁锅里,翻炒、焙干,收藏起来。
“茶婆”它也曾有过枝头春意闹的时节,不过,它的蹉跎岁月要更长些:它从容不迫,恣意地生长着,晨霜夜露,朝云暮雨,鸟啼花落,涧吟泉鸣,春雷震震,秋霜凛凛……都在它身上刻下了印痕,这使得它的汁液更加香浓,脱去水分之后,脉络纹理间几乎只剩下苦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茶婆是一个高驻枝头、阅尽春秋的女子,是一个放弃了一半自由、平添双倍责任的天下母亲。她藏好做仙女时的羽衣,然后用黯淡的粗布把自己遮掩了,所以我们有时以为,她,本来一直就是那样甘于平淡的。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它。而今尝尽千般味,柴米油盐酱醋茶。”
开门七件事,茶叶已经被编排到末位了,所以要特别用心,才能品味得出来,才能对人生做出最深刻、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一个人若在茶道上有品位,自然对生活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自然对情感有真诚;对情感有真诚,自然对生命有挚爱。而对生命“自爱而后人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
茶艺表演中,青青茶叶伴着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往来娉婷婀娜多姿的礼仪小姐,演绎出满目繁华的况味。譬如一部《红楼梦》,写尽天下名茶,妙玉小姐蠲旧年雨水,收梅花尖上的雪簇,道:“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如果一定要对号入座,则我们多数人家要归入“蠢物”之类了。那刘姥姥端起茶来一饮而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大笑。———我也会心一笑:这刘姥姥多半是拿我们乡间的“茶婆”与名茶相提并论了。
乡间生活清苦,庄稼活儿又重,就靠着早起一碗“蛋茶”、晚间一碗家酿米酒提神解乏、强身健体。黎明即起,“煮”妇端上热腾腾的茶煮蛋花,男人将碗里上边的清汤一口气喝去大半,却舍不得吃尽,借口说底下的蛋渣不好吃,将甜腻香糯的蛋花,连同满腔的爱意和希冀,递给身旁要去上学的孩子吃。我们这一代人,多是在这样的蛋花滋养下长大的。
在农村串亲戚,热情好客的老太太总是强拉你到家里,在灶膛里或火炉上烧出一缶浓浓的茶水,冲一碗清香四溢的蛋茶,作为待客的最高礼遇。这些热情淳朴的老太太,多像那慈颜常驻的茶婆呵!我常常暗自悚然:有一天我也会老去,我究竟会成为一撮过了保质期的名茶呢?还是做一枚溢满太阳光辉、焕发着生命激情的茶婆?
不再以那种少年情怀,刻意、执拗地去追求什么、期待什么了,对于人生的态度,渐渐通融旷达起来。张爱玲说:“我喜欢繁华脱去华丽的外衣,变得朴素充实的时刻。”自若从容间,觉得从前的日子稚嫩,轻盈,清澈,透明,我想,我是不是已经沐风栉雨,历练成一枚———茶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