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网讯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经济强县发挥优势,日前陕西省政府作出决定,扩大全省15个县(市)经济管理权限。扩大的具体管理权限包括计划和统计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税收管理、用地和矿权管理、证照管理、价格管理7个方面。
陕西省出台的这项决定指出, 扩权在坚持行政管理、干部管理和现行财政体制及利益格局不变的前提下,把原需设区市审批或管理的部分事项,交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或管理;把原需设区市审核报省审批的部分事项,改由扩权县(市)直接报省审批;为了保持市一级管理上的完整性,扩权县(市)在报省审批和自行审批的同时抄送所在设区市。省政府统筹考虑各县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和区域布局,初期确定户县、高陵县、岐山县、凤翔县、兴平市、三原县、神木县、靖边县、吴起县、志丹县、韩城市、华县、旬阳县、南郑县、柞水县15个县(市)为扩大管理权限的县(市)。省上将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带动扩权县(市)加快发展,省级有关部门在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等方面对扩权县(市)给予倾斜。
相关链接
通过扩大县一级政府的权力,受到政策扶持的县(市)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扩权强县”在很多地区被证明是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现实路径。截至到目前,全国实行财政“省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省管县”。
相关新闻
西安出台《关于加快区县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为改变城乡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快区县经济发展的若干决定》,赋予区县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在计划、市政、土地、规划、建设等管理方面尽可能多地向区县放权,在招商引资方面给予区县相对独立的立项和建设权限,要使区县经济在近期内有突破性的发展。
西安市区县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到2006年,全市区县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0000元和3500元以上。其中城区和近郊区要以科教、商贸、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城市建设和改造,加强社区建设,塑造现代化大都市新形象;远郊区县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大城市,立足自身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实现与大城市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通过优化一产、壮大二产、繁荣三产,不断壮大区县经济实力。
构筑大城市建设新格局
以交通为纽带,以特色经济为支撑,形成中心城、卫星城相呼应,城区、乡镇、村庄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格局。优先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使之成为地域性经济发展新区或文化教育中心。加速旧城区改造步伐,拆除城市违章建筑,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合理集聚,大力发展商贸型、生态旅游型、科技教育型、交通中枢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小城镇,逐步放开“农转非”限制,建制镇人口要逐渐达到5万人以上。
财政资金向生活热点倾斜
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主要投向与城镇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气、供电、电信、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努力创造良好 的人居环境。加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管理微机化,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郊区县城居民用上天然气。区县要加快辖区内道路建设速度,新建县乡公路一律按不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建设,对达不到以上等级要求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乡村道路建设要量力而行,逐步实现平原乡村道路柏油化、山区乡村道路硬化,尽快形成连接市、区县、乡村的快速公路网。
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城区和建制镇要以水源、供水工程建设为重点,乡村要以农田节水灌溉为重点,继续实施“甘露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集中、联村供水,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景观。中心城区、近郊区结合旧村改造,留出空间,大面积植树造林种草,建设绿地和广场。在主要河流城市段实施拦水造湖,提高城市品位和园林化水平;在全市范围农村,利用路、渠和村镇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大规模平原绿化;在南部秦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秦岭北麓生态涵养林带。到200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分别达到43%、35%。各乡镇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重点进行垃圾清运、道路整治、上下水管道铺设等基础性工作,大力推广秸秆气化和沼气工程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陕西向15个县市“放权“ 扩大其经济管理权限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