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的三亿美元值多少?
几乎隔若干年,就有人说,某位旧时代高官或神秘财人,当蒋氏政权在大陆风雨飘摇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的某银行存了几亿美元,现在他的后人向美国的银行讨旧账,对方却不认可,好听点的说法是尚在交涉之中。去年有一天在减价书店看到一本二十几万字的书,书的内容就是作者详细叙述、论证,西南某省(贵州?)国民政府时期的某高官,在美国一家银行(花旗?),存了3亿美元,现在美方不认账。作者详细分析之后还认为,美国的这家银行就是靠侵占这一类的不义之财发家的。
做着这样美梦的人是相当多的,读者的一部分也颇相信真有此事。由此还使我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或中期,以某外国银行愿出借巨额资金为诱饵的诈骗者或被骗者,也是一讲就是对方会提供几亿美元的贷款。
手头没有经过多少金钱的人们,偏偏喜欢一讲就是几亿美元的大数目,却不知道,几亿美元是一笔多大数额的资金。
还记得很多年前,一则国际新闻讲到,美国的某航空母舰每天的日常开销要100万美元。100万美元,数目够大了吧!但一年365天,累计也就3.65亿美元。由此可知,1亿美元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金额。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3亿美元又是一个多大的数目呢?较好的方法是和当时的黄金价格作比较。
1946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公布的1美元含金量为0.88867克。所以1吨黄金换成美元等于1000000克÷0.88867=112.5万美元。当时的3亿美元可买多少吨黄金呢?30000÷112.5=266.7吨黄金。
再来作另一种对比。1948-1949年,蒋氏政权临近末路,先后从大陆运往台湾的黄金共260万两(一说277万两)我们就取较大数。2770000÷16(市两)÷2(市斤)÷1000=86.6吨。可见,当时3亿美元的存款,其聚财数量甚至是当时国库的黄金储备的3倍。
如果当时以载重量3吨的卡车来运输,86.6吨黄金共需29辆3吨车或者29车次的3吨车运力;运送与3亿美元等值的266.7吨黄金需3吨车89辆或运送89车次。
也可以从美元兑换黄金比率的变化来大致估计美元内含价值的变化。虽然黄金价格的变化受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影响相当大,但从长远看仍会反映出黄金和美元币值内在价值的变化。四十年代末直到七十年代初美元官价是32、35美元兑1盎斯黄金,八十年代,曾贬值到800美元兑换1盎斯黄金,现在约690美元兑换1盎斯黄金。800÷35=23,690÷35=19.7。我们取后一个数值。3亿美元×19.7=59亿美元。即四十年代末的3亿美元,至少应看作八十年代或目前的60亿美元。
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作估算。就是以相应年份劳动者人均国民生产净值或人均国民收入作对比计算。1950年,美国就业人口人均国民收入4106美元,1999年美国就业人口人均国民收入55958美元。55958÷4106=13.6。这表示着,从内含的价值讲(不是只着眼于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999年的13.6美元,只相当于1950年的1美元。3亿美元×13.6=40.8亿美元。
这些估算所得的数值自然是相当粗略的,但所反映的基本趋势则是完全真实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读者由此可以判断一下,四十年代末的3亿美元是多大数额;说某人在当时的美国或其他国家银行有3亿美元存款,有多大可能。
人们总喜欢听耸人听闻的东西,涉及金钱时,金额自然越大越好。也往往懒得思量,几十年前的一定量货币资金,和几十年之后的同量货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额有多么巨大的差别。大众如此,企图行骗的骗子如此,新闻纪者、众多的学者、准学者也是如此。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有志于对社会问题作点研究或发些议论的人士,尤应避免。不然的话,滔滔不绝的宏论,脚下的底子实在虚得很。
2007-4-28
几乎隔若干年,就有人说,某位旧时代高官或神秘财人,当蒋氏政权在大陆风雨飘摇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的某银行存了几亿美元,现在他的后人向美国的银行讨旧账,对方却不认可,好听点的说法是尚在交涉之中。去年有一天在减价书店看到一本二十几万字的书,书的内容就是作者详细叙述、论证,西南某省(贵州?)国民政府时期的某高官,在美国一家银行(花旗?),存了3亿美元,现在美方不认账。作者详细分析之后还认为,美国的这家银行就是靠侵占这一类的不义之财发家的。
做着这样美梦的人是相当多的,读者的一部分也颇相信真有此事。由此还使我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或中期,以某外国银行愿出借巨额资金为诱饵的诈骗者或被骗者,也是一讲就是对方会提供几亿美元的贷款。
手头没有经过多少金钱的人们,偏偏喜欢一讲就是几亿美元的大数目,却不知道,几亿美元是一笔多大数额的资金。
还记得很多年前,一则国际新闻讲到,美国的某航空母舰每天的日常开销要100万美元。100万美元,数目够大了吧!但一年365天,累计也就3.65亿美元。由此可知,1亿美元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金额。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3亿美元又是一个多大的数目呢?较好的方法是和当时的黄金价格作比较。
1946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公布的1美元含金量为0.88867克。所以1吨黄金换成美元等于1000000克÷0.88867=112.5万美元。当时的3亿美元可买多少吨黄金呢?30000÷112.5=266.7吨黄金。
再来作另一种对比。1948-1949年,蒋氏政权临近末路,先后从大陆运往台湾的黄金共260万两(一说277万两)我们就取较大数。2770000÷16(市两)÷2(市斤)÷1000=86.6吨。可见,当时3亿美元的存款,其聚财数量甚至是当时国库的黄金储备的3倍。
如果当时以载重量3吨的卡车来运输,86.6吨黄金共需29辆3吨车或者29车次的3吨车运力;运送与3亿美元等值的266.7吨黄金需3吨车89辆或运送89车次。
也可以从美元兑换黄金比率的变化来大致估计美元内含价值的变化。虽然黄金价格的变化受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影响相当大,但从长远看仍会反映出黄金和美元币值内在价值的变化。四十年代末直到七十年代初美元官价是32、35美元兑1盎斯黄金,八十年代,曾贬值到800美元兑换1盎斯黄金,现在约690美元兑换1盎斯黄金。800÷35=23,690÷35=19.7。我们取后一个数值。3亿美元×19.7=59亿美元。即四十年代末的3亿美元,至少应看作八十年代或目前的60亿美元。
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作估算。就是以相应年份劳动者人均国民生产净值或人均国民收入作对比计算。1950年,美国就业人口人均国民收入4106美元,1999年美国就业人口人均国民收入55958美元。55958÷4106=13.6。这表示着,从内含的价值讲(不是只着眼于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999年的13.6美元,只相当于1950年的1美元。3亿美元×13.6=40.8亿美元。
这些估算所得的数值自然是相当粗略的,但所反映的基本趋势则是完全真实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读者由此可以判断一下,四十年代末的3亿美元是多大数额;说某人在当时的美国或其他国家银行有3亿美元存款,有多大可能。
人们总喜欢听耸人听闻的东西,涉及金钱时,金额自然越大越好。也往往懒得思量,几十年前的一定量货币资金,和几十年之后的同量货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额有多么巨大的差别。大众如此,企图行骗的骗子如此,新闻纪者、众多的学者、准学者也是如此。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有志于对社会问题作点研究或发些议论的人士,尤应避免。不然的话,滔滔不绝的宏论,脚下的底子实在虚得很。
200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