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皋山探秘 令人神往的九皋山天室风光


九皋山探秘 

令人神往的九皋山天室风光

文、图  翟智高

    古都洛阳南伊川县有闻名天下的九皋山,古人把伊川看做伊甸乐园,把九皋山看做是天神所居的天室宝地。

远眺九皋山落日


 

 

      {诗经}上记述说这个九皋山离天特别近,鹤在这儿鸣叫的声音,上天可以听到。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主峰位于伊川酒后乡梁圪塔(儿)村,距陆浑水库三公里。九皋山的中部属葛寨乡,这里的三涂金鼎称为天室宝地。山势雄伟,颠高入云,悬崖峭壁,山峦叠翠。山上有鹤鸣观。《诗经·小雅·鹤鸣》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国演义}中就有“天有耳,无耳何以闻鹤鸣?”

     周武王卜定洛阳王城时,曾经与姜太公商议并实地察看洛阳四周风水,《逸周书》记载:“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过于三涂,北瞻望于有河,毋远天室”。《史记  周本纪》记载:那位灭掉商纣王的周武王,为了定个好的首都,竟然睡不着觉,找来军师姜太公,看遍天下风水,选中洛阳为都城。司马迁在不朽的{史记、周本纪}中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武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三涂即九皋山中段的核心区域,周武王之所以把它看作天室,是古都洛阳王城正南方,照准三个向北突出的牛、马、虎三个山峰,这里的天室佳境尚不被人所知。九皋天室山是古都洛阳南部的天然屏障,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是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伊河东八大景之一“天室鹤鸣”。

     1974年和1984年,笔者曾两次登过九皋山,由主峰下的“一步登天”的“天梯”处,攀登上主峰山颠。

     九皋山顶宽阔平坦,有祖师庙一座,大殿为古代建筑,青砖琉璃瓦。巨木梁柱架,飞檐挑角,龙凤殿脊,龙盘凤舞,气势雄伟。庙前参天松柏,遮日成荫。庙宇匾牌上书"鹤鸣宝观"四个大宇。

     “一步登天”的“登天梯”,险峻无比,比华山千尺险多了,华山千尺幢,看为一线天,它形如裂隙,凿石为梯,游人经此,如同穿行井中,到达幢口攀出井外,顿有超尘脱俗之感。但华山千尺幢有一定斜坡度,攀登相对容易。而九皋山的“登天梯”,是直上直下石劈缝,三壁直立,犹如天梯,十分险峻。只可上,不能下,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两旁无铁索,人徒手攀岩,一步步向上登,往上看,只见一线天开,有青天召唤;往下看,有山风催促,似背临万丈深渊。其形势险要。最奇的是登天梯半路的悬崖绝壁上有两层天然岩形成的平台,约两三米宽,有石椅石凳等,过去可能有人居住过。如果进行适当整修,加装护卫栏杆,用栈道与九皋石林相通,可以在此品茶观景,真是绝佳的登高游览观景胜地。


 

     “登天梯”两侧,有从酒后乡梁圪垯村到九皋山主峰的小路可攀登上主峰,比登天梯好走一些。由九皋山南边嵩县九店,有盘山路乘小汽车也可达主峰。

     登上九皋山主峰,可一览周围风光,陆浑水库如一面宝境,伊阙龙门似天室之门,汝阳、伊川、嵩县三县风光尽收眼底,飘飘然犹如成仙,不由人诗兴大发。登天梯和石林距离主峰鹤鸣宝观最近。

游九皋山看陆浑水库

 

九皋山都人避寇处遗址:

九皋山明代探秘霊泉龍泉 都人避寇处碑:

 九皋山的“登天梯”,现在又临此地,向上看着就令人害怕,回想起当年由此登上主峰,真有点不可思议呢?

 

 从登天梯攀登,可直上九皋山主峰:

大诗人李白曾登天室九皋,寻仙鹤鸣叫闻于天庭之秘境,写下名篇“鸣皋歌”:“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欲卧鸣皋绝世尘。”

   令诗仙李白动心的九皋仙境在哪里,2006年夏,笔者受朋友之邀有幸再到九皋山一游,进入那不被人所知的九皋山神秘的天室峡谷。峡谷的尽头有一个巨大的石门,传说里边有无尽的宝藏,谁能进去就发大财了:

当时九皋山有一个景区的名称叫“龙潭沟”,我觉得这个名字与很多地方的“龙潭沟”重复,没有体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文化意蕴和景区的独特魅力,建议改叫“鹤鸣峡”,属于九皋山天室大景区中的一部分。与之紧临的还有九皋山通天峡、圣水庙、石柱林、登天梯、黑龙沟、三清洞、上皇古地、烟云涧、天室宝地、聚仙观等系列景观景区 。

下图:伊水从九皋山主峰下流过:

 

下图:从洛阳到伊川酒后乡南庄到村或辛庄村,向东拐,顺图中红线,有三条到九皋主峰道路,登天梯最险最刺激。从鹤鸣峡和通天峡谷有通九皋主峰的道路,以鹤鸣峡通天峡谷看的景最多。

 游九皋山线路示意简图。

鹤鸣峡的东边,九皋山黑龙沟金色石墙很有看头:

 

石墙上犹如马的头部:

龟头:

阳石:

  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九皋山胜景,吟诗作赋。唐代诗仙李白在九皋山赋诗《鹤鸣九皋》曰:“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排空散清泪,映日委霜毛。万里思廖廊,千山望郁陶。香风光不见,风积韵弥高。凤侣攀何及,鸡群思忽劳。”。“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

下图:九皋石林,位于九皋山主峰北侧通天峡,一根根伟岸挺拔的通天石柱林密集的排列在一起直插云霄。面对石柱林你向上天呼喊,声音回音回荡通天峡谷,达于天庭。似乎上天真的聆听到你发自内心的期盼与诉求,给你回复呢。

 

  

 

 如此壮观的九皋山石林,以前从来没有人报道过,也没有人拍摄过此石林的照片。一根根伟岸挺拔的通天石柱林密集的排列在一起直插云霄。面对石柱林你向上天呼喊,声音回音回荡通天峡谷,达于天庭。

   其实九皋山的石林,在汉代已有记载,《后汉书》
记载有马融所作《广成颂》,讲到三涂灵囿在洛阳的南郊,有金山、石林,只是具体位置,历来含混不清,莫衷一是。请看《广成颂》所记:“是以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徒观其垧场区宇,恢胎旷荡,□敻勿罔,寥豁郁泱,骋望千里,天与地莽。于是周阹环渎,右矕三涂,左概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浸以波、溠,夤以荥、洛。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峨峨硙硙,锵锵锥隹,隆穹盘回,嵎峗错崔神泉侧出,丹水涅池,怪石浮磬,耀焜于其陂。”(全文见附录)

 究竟是悬崖石壁还是石林,相信大家一看便知。只是伊川九皋山这种挤在一起的通天石柱,好似密集靠在的石树林,错落有致,重重叠叠,犹如人工有意堆砌,实则自然天工形成,可谓神功巨雕,难得奇景。那张家界的石林,是分散的石柱。九皋山的石林,却是整齐排列在一起,尤如天室的天梯,又似天室的卫兵,令人叹为观止。这种眼皮底下的世界自然奇观,难道不是据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景观资源吗?就从九皋山跟前处通过,有谁知道这些石林就是不被人认识的隐藏着的“黄金”呢?

 

  笔者有感九皋石林之奇景,特作《赞九皋石林》:

擎天巨柱隐九皋,亿万斯年静悄悄。方正不阿浩然气,鹤鸣上天谁知晓?

秀美石林夺天工,错落有致谁雕成?清白紫蓝层无数。沧海桑田显神功。
云南石林是奇景,张家界景独一撑。两处皆属散石柱,难比九皋石林整。
九皋石林有几根?每根石柱石几层?它山之石可攻玉,谁识九皋仙鹤灵?

  如果在这里修石梯、架缆车,建栈道,设攀岩擂台.....像各地电视台举办的“争霸赛”那样,各地豪杰,大显身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加上现场直播,定会观者如云,游人如织。九皋旅游,何尝不火?

 

九皋三涂山下烟云涧千年丝绸古道“秦楚古道”,是古代东西交通的咽喉要冲。《周书》:“四岳三涂,九州之险也”。

当年楚庄王也曾率师“伐陆浑之戎”。楚军走过的千年丝绸古道“秦楚古道”就在九皋山下,如今已修成公路




夏商周时期,九皋三涂山是王室祭祀天神的天室宝地。由于九皋三涂山祭祀香火连绵不断,仙烟云雾缭绕盘旋,九皋山涧明水康水有如从烟云中飞流直下,于是传下来“烟云涧”的地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记载:“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苌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陆浑人弗知,师従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周大获。”

 

这个历史事件说的是晋派使者屠蒯通报周王室,说要到洛水和三涂山的天室宝地祭祀。晋使者后面派将军荀吴率军悄悄涉渡黄河,沿“晋楚古道”到达在伊水的三涂山祭祀,并在祭祀队伍后面跟随大军,顺便灭掉了“陆浑之戎”。

千年丝绸古道上的石桥,走过了无数马队和骆驼队,使“九皋鹤鸣,声闻于天”闻名天下,往来客商也把烟云涧精致的的青铜器带到世界各地:



烟云涧千年丝绸古道石桥面:




烟云涧千年丝绸古道石桥面上的车辙印: 

古道旁石碑有“龙泉云寺”的记载:

九皋山有上皇古地,又叫皇得地。据史料记载,发源于九皋山的明水是第四代炎帝神农氏帝明的建国地,有上皇古地之称,也是天室的核心区。晋代江统《酒诰》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一说仪狄,或曰杜康。”说的就是“烟云涧”的历史佚事。

九皋山下伊川葛寨乡黄兑附近的天然卧牛山,天室之门水库(东石门水库),山势巍峨,碧波荡漾,一派天室佳境,是康水、明水源头,康水与明水在烟云涧村交汇后流入伊河。 九皋山发源的康水明水清泉适宜酿制美酒。中央电视台《历史中国·洛阳青铜器》讲到烟涧发掘出大批青铜器,其地正在俗传帝明造上皇酒,少康造杜康酒的康水明水流域。过去这里曾有酿酒的酒坊院,石牌坊有联曰:“千里溪山最佳处,万年古泉酿禄芳,”。“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古泉芳香眠龙凤,杜康之风醉神仙”。伊川的文化内涵,上起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又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文化,秦、汉、隋、唐文化均有遗存。上述事实说明伊川的青铜器和上皇古地上皇酒、杜康酒制造地有丰富的古文化积淀。

九皋山三涂山天室之地,被历代王室列为祭祀天神的宝地:

 

 

 

下图是三涂山之一的“伏牛”山(黄线标出伏牛的位置):

 


 

 

九皋山脉东西横列形状恰似巨大的燕子(大鹏玄鸟)展翅,洛阳王城中轴线直指九皋山脉。山脉中段有向北突出三个山头,分别是牛山、马山、虎山,均为海拔640米,古称三涂(凸)。

九皋山脉,山势形状恰似巨大的燕子,其西端就是陆浑之戎故地::

 


 

烟云涧制作的青铜器 鎏金牛:


 
北京西周燕都琉璃河遗址西部的山脉也像似一个巨大的燕子

 

《宗国都城记》云“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召公于燕地建都,遗址在北京的琉璃河,北京琉璃河燕都遗址正西方的燕山山脉有如燕子展翅般的山形:


 

 

   《山海经海内经》, “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为鸟类中的一种,殷商民族以玄鸟为图腾,与上古风姓的太暤、少暤族以鸟为图腾的文化背景直接相关,更早都可以追溯到上古的风姓部族。玄鸟即燕,《说文》:“燕,玄鸟也。枝尾,象形。”

玄鸟、燕子、鲲鹏,燕都遗址西部的山脉,也像似一个巨大的燕子形状。商周时期把凤鸟(玄鸟、燕子、鲲鹏)看作族徽图腾。据《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记载:
“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

 

九皋山奇峰,方形的山,鹤在其上鸣叫,是国宝级青铜器“莲鹤方壶”造型的原创灵感的源泉地。
烟云涧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圈足上每面饰相对的两虎,器盖口沿饰窃曲纹。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形角,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圈足下有双兽,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合,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
   九皋山主峰登天梯附近有近似莲鹤方壶形的山,莲鹤方壶主体设计造型与九皋山方壶形的山形很相似,可能是国宝级青铜器“莲鹤方壶”造型的原创灵感的源泉地。



 

九皋山脉山势形状恰似巨大的燕子,说明周王室崇拜神鸟燕子,希望借助神鸟燕子带动国家展翅腾飞,使“马踏飞燕”创作得到灵感,将没有飞翔功能的马,与能腾飞的神鸟燕巧妙组合在一起,实现天马借神燕而腾飞的意愿。图为九皋山脉从远处看是巨大的腾飞大鹏鸟,鸟头正对洛阳周王城中轴线:

{诗经·小雅·鹤鸣}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蕴,在九皋这个离天特别近的地方,鹤在这儿鸣叫的声音,上天可以听到。

九皋山烟云涧有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中的“杜康醉牛”,令人神往,山形如巨牛伏卧,名曰牛山。巨牛头朝东南,牛首似钻入山中,据传八百里伏牛山就是因此山而得名。

唐代大诗人、酒仙李白曾到伊川的九皋山游玩,寻访上皇与杜康遗踪,见此处有如仙境:

 九皋山天室风光:

 

下图,奇山胜境九皋山。李白:“万里思寥廓,千山望郁陶”:

 

 

 

 

 

 

 

九皋山鹤鸣鹿场:

 

 

     李白:“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忆起昨天从翁清在鸣皋山游玩,美景真如梦境,天上的月亮倒映在山中的清潭里,我用手抚弄着清潭里素月,飘飘欲仙)
     诗仙李白欲安卧,鸣鹤起舞迎嘉宾。奇山胜境藏深闺,它山美玉谁相知?

 

 

 

 

 

 

 

 

    伊川九皋山鹤鸣峡宝瓶潭:

 

 

 

 

 

 

 

 

 

 

李白:“邈仙山之峻极”,“凤侣攀何及,鸡群忽思劳。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

 

     九皋山鹤鸣湖马蜂窝,外表是云纹图案,东出口朝着日出方向,“日出而作”。西下口朝着日落方向,“日落而息”,此口用于清理窝内垃圾,还有使窝内空气对流保持清新的作用,九皋山天室的蜂也真聪明:

     很不幸,再去九皋山鹤鸣峡时,这么好的云纹马蜂窝竟被人偷走了。寒风呼啸,“乐彼之园”变成“无窝可归”。
《再寻九皋云纹马蜂窝不见》:
云纹镶美窝,日日天室飛。再寻不得见,谁人摘窝去?空枝随风曳,山蜂何处棲?九皋山无言,精灵在哭泣。生态难保护,心情极闷郁。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精彩描述,鹤被古人喻为高雅、长寿的象征。这首诗写的就是九皋山的美景。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九皋,众多的沼泽湖泊,这里到处是鹤的鸣叫声)。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沼泽湖泊中的鱼儿,一会儿潜藏在深水中,一会儿游到水湖中间小岛附近的浅水处)。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这里是鹤与鱼儿的乐园,湖泊旁有巨大的香檀树)。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沼泽湖泊”旁山上的石头,可以制造石磨)。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的鸣叫声上天可以听见)。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九皋山有香檀树,树下就是深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沼泽湖泊”旁山上的石头,可以制造玉器)

  九皋山又称鸣皋山,在今河南伊川县酒后乡,山脊为界,南面属嵩县。山下有鸣皋镇,鸣皋镇的南岳庙大殿中轴线正对九皋山主峰:

鹤鸣九皋说的是仙鹤飞鸣于此,上天能听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九皋山,体验这里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神秘仙境,发出“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的感叹。李白登九皋山吟诗多篇.

李白《鹤鸣九皋》诗曰:

“昭化成仙质,长鸣有九皋。排空散清泪,映日委霜毛。万里思寥廓,千山望郁陶。香凝光不见,风积韵弥高。凤侣攀何及,鸡群忽思劳。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
 
李白还有两首《鸣皋歌》

其一、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李白

   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
   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
   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
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去时应过嵩少间,相思为折三花树。

其二:

鸣皋歌--岑征

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李白

岑征君,李白的好友岑勋,李白送他到鸣皋山隐居,作有“鸣皋歌”。黑体字是原诗,蓝字系注释。

若有人兮思鸣皋注释:九皋山又称鸣皋山,在今河南伊川县酒后乡。相传有仙鹤飞鸣于此,上天能听到

阻积雪兮心烦劳时梁园三尺雪,由宋州梁园到伊川九皋山走着艰难啊,故心烦)。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渡洪河,大河。凌兢,寒冷而令人战栗)。

冰龙鳞兮难容舠冰龙鳞,冰块呈锯齿状,参差如龙鳞。舠(dāo),形状如刀的小船。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仙山,指鸣皋山。天籁,九皋山通天峡谷有天然回音壁,人在其间呼喊,各声响可放大数倍,传说上天能听到,故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说。嘈嘈,此处人多时,声音嘈杂。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霜崖,白雪复盖的山崖。缟皓(gǎo hào),洁白的样子。以,而。合沓(tà),重重叠叠。沧溟,大海。三句意为:皎洁的白雪复盖重叠的山崖,象大风扇动海水,掀起了层层的波涛。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玄猿,黑色的猿。绿罴(pí),熊的一种,毛带有绿光。舔舕(tiǎn tàn),吐舌的样子。崟(yín jí),山峰险峻。相号(háo),互相叫喊。九皋山险峻的山峰,使猿熊惊颤吐舌;高危的树枝和看似摇晃的巨石,更使它们丧魂落魄,群相呼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嶅岩嶅(ào),多石的山崖。山势高峻仿佛无路可通,星星象挂在山崖一样。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为了送你归隐啊,我写了这首《鸣皋歌》的新诗。

交鼓吹兮弹丝(弹丝,弹奏弦乐。这句意为:各种乐器在交替地演奏。)

觞清泠之池阁((shāng),饮酒的意思。清泠(líng),指梁园的清泠池。)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鹄(分别时依恋不舍的样子。)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扫尽。群英,指梁园内所有的杰出人物。振,振兴。《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借指古代优秀的文学传统。东洛,洛阳。称赞岑征君在文学上的成就。)

巾征轩兮历阻折(巾征轩,用帷幕盖住的远行的车子。历阻折,经历艰难险阻。)

寻幽居兮越谳崿(谳崿(yǎn è),山崖的别名。)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盘白石,盘腿坐在白石之上。坐素月,坐在皎洁的月光下。琴,弹琴。《松风》,即《风入松》,琴曲名。想象岑征君在寂静的九皋山中,独自盘坐在月光下弹琴。)

望不见兮心氛氲氛氲(fēn yūn),即纷緼。心氛氲,内心烦乱。

萝冥冥兮霰纷纷萝,女萝,植物名。冥冥,昏暗。霰(xiàn),雪珠。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横洞,汪洋无际的样子。渌,清澈。山涧清澈的水汹涌地往下流;声音虽小,但山上也能听到。)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虎在山谷中啸吼,会发生狂风;龙在深溪里潜藏,吐出的气成为云雾。

冥鹤清唳,饥鼯嚬呻(唳(lì),鹤鸣声。鼯(wú),鼯鼠,形似蝙蝠,常在夜里飞鸣,嚬(pín)呻痛苦呻吟。九皋山的鹤鸣声在山谷中回荡,饥饿的鼯鼠痛苦地在呻吟。)

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块,孤独。独处(chǔ),独居。幽默,僻静。愀(qiǎo),凄怆的样子。指岑征君孤独地住在这辟静的地方,凄怆地面对空山,更使人愁闷。)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聚族,成群。群鸡聚集在一起只知道为争食而相斗。凤凰清高,愿独飞而无伴。

蜓嘲龙,鱼目混珍(yǎn)蜓,游蜒,多腿小昆虫,似龙游走,竟然嘲笑巨龙。鱼目混珍,鱼目也敢冒充珍珠。

嫫母衣锦(嫫母,传说是黄帝的妃子,貌丑,喜穿华丽的衣锦遮丑。衣,穿。锦,美丽的衣服。)

西施负薪漂亮的西施曾负薪,背柴。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巢由,巢父和许由。相传是唐尧时不愿做官的隐士。桎梏(zhì gù),脚镣手铐。这里指束缚。轩冕(xuān miǎn),古代大官用的车和帽。这里指做官。奚异,何异,有什么不同。夔(kuí)龙,传说是虞舜时两个贤臣。蹩躠(bié xiè),匍匐而行的样子。风尘,指民间。巢父和许由都不愿做官,硬让做官,就像把龙用枷锁束缚住在地上爬一样 。)

哭何苦而救楚?(《战国策·楚策》记:春秋时吴楚交战,吴军攻破了楚都,楚国大夫申包胥赶到秦国求援,在秦国的宫殿上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王,最后秦王发兵求楚。申包胥为什么这样悲苦地哭求秦王救楚呢?)

笑何夸而却秦?(《战国策·赵策》记:秦军围困赵都邯郸,魏王派将军辛垣衍劝赵尊秦为帝。鲁仲连赶到辛垣衍面前,大讲秦国称帝之害,使他不敢再说尊秦为帝的话。秦将闻之退兵五十里。这种退秦兵的法子,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沽名,有意做作以猎取名声。矫节,矫揉造作,装出节操很好的样子以赚取好评。)

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愿长于岑征君在一起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世孙孔鲋,背着孔子像和孔子整理的史籍资料儒家典籍等到九皋山下海角(今伊川酒后乡)隐居(此地每早大雾笼罩村头,酒香扑鼻,恍若仙境,故有酒后得名)。建家庙,塑圣像,教弟子百余人。九皋山山颠主峰之上,李白曾书写有鹤鸣宝观匾额一幅,已失。宋朝名相张齐贤在此隐居,创办有和乐书院。宋代哲学、易学、历史学家邵雍三十岁随其父邵古隐居在九皋山北神荫原西南的莘扂,建“安乐书院”,“讲学于家,乡里化之,远近尊之。”他的故居正对九皋山。他著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酷暑写书汗流夹背,喜逢秋天到来,一场急雨打在屋外竹林,邵雍眼望雨中的九皋山,想到仙鹤鸣叫于九皋之巅的潇洒,即兴赋《和秋夜》诗曰:“

久畏夏暑日,喜逢秋夜天。急雨过修竹,微风摇晚莲。

岂谓败莎蛩,能继衰柳蝉。安得九皋鹤,清唳一洒然。 ”

三千六百多年前,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九百多年前,邵雍随父邵古由共城隐居伊川神荫原西南,慕伊尹乐尧舜之道,取字“尧夫”。他在《伊川击壤集》中写道:“气候如当日,山川似旧时”“山留禹凿门(伊阙龙门),川阁尧水痕(尧生于伊侯之墟,故伊水又称尧水)。故人不复见,古迹尚或存。岁月易凋谢,善恶难湮沦。无作近名事,强邀世俗尊。”
伊川大莘店伊尹祠第一名相伊尹碑:


    


宋代哲学、史学、易学、象数学家,天根1月窟0二进制理论启蒙先驱邵雍长眠的安乐佳城,中轴正对伊尹祠和九皋山主峰:

 

伊川大莘店邵雍当年研究学问,著书立说、创办安乐书院的旧址“邵夫子祠”有康熙皇帝赐的《学达性天》御匾:

 

 九皋山有许多奇异美景

九皋鹤鸣峡翡翠谷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李白:“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

 

九皋山风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上的石头,可以制造玉器)。

 李白:“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嶅”

李白:“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

 

 

 

九皋山通天峡谷远处是九皋山主峰,人面对主峰呼喊,上天能听到你向上天倾诉的心灵之声,故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说。

李白“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九皋山有天赐长寿石椅,其上有圆形“天印”,如何形成?令人不解。传说坐此天石椅子可以寿延年,故名长寿椅:

 

 

 


 

 

 

 

 

 

 

 

 

 

 

 

 

 

 

 

 

 

  •  

  • 附录。

  • 诗仙游九皋山上皇古地

    李白到九皋山上皇古地,那里有九皋山最神秘的金顶峰和天室之潭。在此地他喝到可能就是那时候的上皇古地出产的美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作有《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和《将进酒》。

    远眺九皋山烟云涧上皇古地金顶峰,烟云缭绕,宛若仙境:

     

     

    如今在天室之潭,看到月亮的影子映入清潭,用手就能抚摸到,自然欣喜万分。李白不愧是浪漫的诗仙、酒仙,他描写用手抚摸水中之月不用也不用,而是用字。这个字的含蕴确实是妙不可言啊,把李白对嫦娥的无限情思刻画的真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那晚李白在九皋山一梦到天亮,一觉醒来,不见嫦娥,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 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诗仙想留在这里不走了.

    九皋山就是《诗经小雅 鹤鸣》中那个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地方。李白到九皋山,目的就是想来到这个上天能听到鹤叫声的地方,向上天问一下自己的前程。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和礼部侍郎贺知章的推荐,唐玄宗李隆基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召李白进宫。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见李白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大为赞赏,随即下诏赐李白为翰林,专门给皇上写诗文,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助兴。当时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对李白这个四川老乡崇拜之至,每当李白诗文写成,即命人谱曲,由宫中舞乐队传唱。李白受到玄宗和杨贵妃如此的宠信,令百官不胜艳羡,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李白的《鸣皋歌》诗中,有 “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的句子。他以为自己在九皋山天室之潭用手了天上月宫的嫦娥,是大吉之兆,似乎可能升天有应,马上就会接到皇上的诏令回京都长安,玄宗就会任命他当宰相。

    还是陪同他到九皋山的老同学丹丘生提醒李白,玄宗将五花马送给你,对你施行放金出京,可能是玄宗听信了妻哥杨国忠的话,说李白的诗文太出类拔萃,迷住了贵妃玉环妹妹。要不然李白一写出新诗,贵妃立马让人谱曲在宫内传唱。贵妃的心已被李白掏走了。这段话是当朝宰相李林甫有意挑拨杨国忠的谗言,因为李林甫已看到李白的才华是对自己的极大威胁,就想用这个阴毒的离间计排挤李白。那杨国忠也嫉妒李白,就添油加醋说些编排李白的坏话。谁知玄宗听后仔细一想,还真是有那么一点不妙的感觉。于是打消欲重用李白的念头,将皇帝专用的红旗轿车五花马交给李白,带我去巡游天下吧。不管走到何州何县,只要看到我的坐骑五花马,你李白就不用担心旅途的一切费用食宿问题了。贵妃杨玉环,猛然听说玄宗让李白替天子巡游天下,着实是舍不得。但又能怎样?于是含泪拿出心爱的千金裘,送给离京远行可能永不能再相见的知音

    老同学丹丘生的一番话令李白如梦方醒。骑着皇帝的坐骑五花马,披着贵妃娘娘赠送的千金裘,风光无限,但何时能代天子把天下巡游一遍?明明就是放出京城去,没有再回来的日子呀!

    于是李白在九皋山天室之潭,举目遥望,伊水北流入黄河,高举金樽,与好友岑夫子、丹丘生豪饮三百杯,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李白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有说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而根据李白任翰林只有三年在长安生活,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在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而这一年推荐李白的礼部侍郎贺知章去世,李白连遭打击,肝肠寸断,心情郁闷。

    正在此时,接到友人岑勋的邀请,登九皋山赏月游玩。出京城长安东行第一站到洛阳,恰逢老同学故友丹丘生。于是岑勋、丹丘生三人结伴登九皋山,观鹤、赏月、饮酒,李白有诗记其事:《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这首诗中,李白提到正在忆我肠断续之时,接到岑勋命驾来相招,就不以千里遥喜兹一会面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再看皇帝所赐千金,轻如鸿毛了。

    策马望山月之句,李白没有说是否是玄宗所赐的五花马,但望山月,点出,在接下来的诗中,写到在九皋山手弄素月清潭间

    李白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去时应过嵩少间,相思为折三花树”。

    前面中已讲了李白到九皋山问天的原因,听丹丘生的一席话,心中忽然开朗,侧身西望阻秦关。麒麟阁上春还早。阻秦关,即秦楚古道上的重要关隘熊耳山旧关(宜阳)、崤山雁翎关(陕县)、函谷关(豫陕交界)、潼关(陕西)。麒麟阁:汉代阁名。汉宣帝曾将霍光等十一功臣画图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这里指潼关西边的京城长安。李白知道自己不可能进麒麟阁了。

    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还是留在这里伊阳好。伊阳,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睿宗传位于太子隆基,八月隆基即位,为唐玄宗,尊睿宗为太上皇,废伊阙、陆浑二县,置伊阳县,县治在今嵩县大章(旧县)。《太平寰宇记》:鸣皋山,在河南府伊阳县东三十五里。伊阳县本陆浑地,唐先天元年十二月,割陆浑县置伊阳县,在伊水之阳。去伊水一里。后县治迁到今汝阳县。这里说的伊阳指鸣皋山。

    此诗中还有一句身披翠云裘,拂袖紫烟去。翠云裘,据说是用翠鸟的羽毛制成,华丽、珍贵而飘逸,遇水不湿,千金难求,可能就是杨贵妃赠给李白的千金裘紫烟,指的应是九皋山金顶峰一带的烟云涧,自古就是历代帝王、达官贵人祭祀天神、祈求富贵荣华的风水宝地。四季紫烟云雾在山涧中盘桓缭绕。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暂伴月将影,”“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是李白游九皋山上皇古地“忆昨鸣皋夜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时的又一佳作诗篇。当时虽有岑夫子、丹丘生相伴而游,但李白听了丹丘生的一番分析,心中“飞舞出蓬蒿”的宰相梦破灭了。当晚他独自一人又到天室之潭,面对清潭中的明月,举杯相邀明月中的嫦娥,天上明月有嫦娥,清潭明月也有嫦娥,加上诗人自己,“对影成三人”。但水中月、镜中花,月影嫦娥只是“徒随我身:既不解饮,又无法相亲”,我唱歌让她听,他只是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伸手抚“弄”水中月影,却使镜面般的潭水凌乱不堪,月啊,嫦娥啊,立马“无情”不见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附录:

  • 鹤鸣九皋----神秘的天室鹤鸣峡谷

                     文/图:翟智高    

     

        洛阳伊川酒后乡有一座九皋山,{诗经}上记述说这个地方离天特别近,鹤在这儿鸣叫的声音,上天可以听到。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位于伊川酒后乡梁圪塔(儿)村,距陆浑水库三公里。山势雄伟,颠高入云,悬崖峭壁,山峦叠翠。山上有鹤鸣观。《诗经·小雅·鹤鸣》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国演义}中就有“天有耳,无耳何以闻鹤鸣?”

         古人把九皋山看做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卜定洛阳王城时,曾“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三涂”即九皋山,周武王把它看作天室。九皋山是古都洛阳南的屏障,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九皋白云”蔚为奇观。站在山顶,睛日极目远眺,中岳嵩山、千古龙门、古都洛阳、龙门香山、嵩县、伊川、汝阳等地尽收眼底。

        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山玩景,吟诗作赋。唐代诗仙李白在九皋山赋诗《鹤鸣九皋》曰:“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排空散清泪,映日委霜毛。万里思廖廊,千山望郁陶。香风光不见,风积韵弥高。凤侣攀何及,鸡群思忽劳。”九皋山顶宽阔平坦,有祖师庙一座,大殿为古代建筑,青砖琉璃瓦。巨木梁柱架,飞檐挑角,龙凤殿脊,龙盘凤舞,气势雄伟。庙前参天松柏,遮日成荫。庙宇匾牌上书"鹤鸣宝观"四个大宇。

        那位灭掉商纣王的周武王,为了定个好的首都,竟然睡不着觉,找来军师姜太公,看遍天下风水,史学大家史马迁在不朽的{史记、周本纪}中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武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不远天室。”选中洛阳为都城。

        这个“三涂”就是洛阳正南方的九皋山,就是仙鹤鸣叫声达天庭的“天室”。大诗人李白曾登天室九皋,寻仙鹤鸣叫闻于天庭之秘境,写下名篇“鸣皋歌”:“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欲卧鸣皋绝世尘。”

          令诗仙李白动心的九皋仙境在哪里,最近笔者有幸到九皋山一游,进入那不被人所知的神秘天室鹤鸣峡谷,拍摄了一些照片,与大家分享。 

         九皋山天室鹤鸣峡谷,位于伊川县酒后乡南庄村的龙潭沟,取名鹤鸣峡。

     神秘鹤鸣峡谷二龙戏珠山门,远处是鹤鸣湖畔的将军帽山:

              

       鹤鸣湖,九皋山神秘鹤鸣峡谷中的福地,猛一看还以为是“九寨沟”呢?这大约就是李白“手弄素月清潭间”的“清潭”吧?

      

     

                         天室鹤鸣峡神潭“宝瓶潭”,真是一个天下一绝的天造“宝瓶”呀,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太上老君制造“炼丹炉”的模具。二说是观音菩萨的宝瓶放在此处存放。

  •  悬着的一颗“石心”,可能已经悬了千万年了吧?

                           

          放心吧,天塌不下来,即使天塌下来,还有地顶着哩。

                            

     

          通天峡,上面是中天门,直通鹤鸣湖。

  •       登天梯旁的石头,像巨型天王山神,护佑着每一个登天梯的人。

  •     

  •  

附录

  九皋山,又称鸣皋山,位于洛阳伊川县南部,嵩县北部,距陆浑水库三公里。
   九皋山山势雄伟,颠高入云,悬崖峭壁,山峦叠翠。站在山顶,睛日极目远眺,中岳嵩山、古都洛阳、伊阙龙门、嵩县、伊川、汝阳等地尽收眼底。在春暖花开时,山上山下百花争艳。苍松翠柏,劈秀挺拔,美不胜收。
   九皋风光以《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而闻名天下。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山玩景,吟诗作赋。唐代诗仙李白在九皋山赋诗《鹤鸣九皋》曰:“化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排空散清泪,映日委霜毛。万里思寥廓,千山望郁陶。香风光不见,风积韵弥高。凤侣攀何及,鸡群思忽劳。”
   九皋山顶宽阔平坦,有祖师庙一座,大殿为古典建筑,青砖琉璃瓦,巨木架柱梁,飞檐挑角。殿脊龙凤盘旋似飞舞,气势雄伟。庙前参天松柏,遮日成荫,游者至此,肃然起敬。殿内有祖师塑像,像前有一瓷盘,盘内卧一青龙和乌龟。相传秦代时山顶已有庙宇(无史查考)。唐代贞观年间,大将尉迟恭游九皋山,捐资重修庙宇。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游九皋山,书匾一方,上书"鹤鸣宝观"四个大宇。
   据庙碑记载,明代嘉靖、清代康熙年间均曾重修,碑文曰,唐时,东至汝阳的紫罗山,西至王莽寨山,南至崖口,北至洛阳的龙门,均为九皋山之庙地(注:属夸大之词)。
民间相传殷朝殷封王之子,名叫殷交,不满父王的荒淫无道,更不愿在宫中享受富贵生活,私自逃出,游历了千山万水,来到九皋山,见此地风景宜人。便在山上搭起草庐,苦心修炼,祈求上天惩罚罪人,降福于黎民百姓。玉皇大帝念他心系百姓,便封他"九皋祖师"。后人在他修炼的地方建起一座“祖师庙”,予以怀念。 
   据《古嵩志》载:北宋大理学家程颢明道先生云:"九皋山颠有三池,相距各数武,水分紫、白、黑三色,冬夏不涸,悬崖石洞中,白煽幅大如鸭"。现在三池俱在,群众叫它《龙三眼》。据说当年蝙蝠洞中蝙蝠嬉云集,傍晚群出如白云,飞舞于天空,五更始归洞,呜呜有声。蝙蝠食蚊虫飞蛾,附近庄稼不受虫害,连年丰收,群众称之为“九皋农蝠”。
   主峰南侧悬崖峭壁上,有孔"老君洞",相传此洞为太上老君李耳隐居炼丹之地,游者至此,都有稀奇之感。洞外寒气遇人,洞内温暖如春,洞内洞外气候,亦是两个天地。
   悬崖北侧还有“水帘洞”,洞中有泉,水清澄如镜,洞外绿树红花映腮如屏,站在洞口如同身在画中,精神振奋,体魄轻松。
    峭壁上传说还有“九龙洞”,洞内石壁上长有九条石龙,弯弯曲曲好像摇头摆尾欲腾飞凌空,游者至此,无不赞典精巧奇景。
  还有《白云洞》,洞内雾气股股似白色仙雾,溢出洞外,状如白絮,缠绕山腰。当此仙雾覆盖九皋山峰顶时,远处观之,白云绕峰,不仅是白云奇观,而且只要出现这一奇景,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知道当地农有谚云:“九皋山戴帽,长工睡觉”。说是龙王爷要巡游九皋山地区,将有雨水降临,长工们就有机会歇息,好好睡觉了。
   九皋山自然景色宜人,引人入胜,诗人到此,无不赋诗抒情。唐代诗人李颀观赏过九皋山白云美景,赋诗一首:《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薄》曰: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唐代名相李德裕也为九皋山赋诗一一首《西玲望鸣皋山》曰:
  "高秋对凉夜,四望何萧瑟。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兴采筏获,向暮归蓬孽。谊假数挥金,餐和养余日。"
   西侧的马头崖,山头向前伸展,形似马头,伊水从马脚流过。相传很早 以前,龙门以南是个大水湖,名叫《五阳江》。湖的周围住若许多人家,相互来往必靠船只,船到东边,必在马头崖靠岸,将船拴在石柱上。后来大禹凿开龙门山,湖水流出,湖底显现,原来的"拴船桩"已留在九皋山的峭壁之上。
   悬崖上有栈桥,明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战至嵩县,九皋山附近的财主大户,就把积存的金、银、财宝等物都转移至悬崖的石洞中。李自成获得此一消息后。命令义军官兵撕衣制绳,在悬崖上搭起绳吊桥,义军进入石洞,将财主大户所藏金、银、财宝分给贫苦农民。虽然原先的栈桥早已毁灭,但悬崖上的遗迹仍然存在。
   山腰里有石洞,洞内的怪石琳琅满目,自然形成,似宝塔,似石柱、似巨龙,千姿百态,无所不奇,进洞游览,好似进入幻想中的仙境。
   明代诗人李化龙游九皋赋诗《春日登九皋山游鹤鸣湖遇雨》曰:
   "东风吹动游山城,春尽看山眼更明。
    龙去深湫犹带雨,鹤归华表不闻笙。
    伊流乱落群峰下,嵩麓遥过五岳平。 
   自是山灵贪上客,可崖仙赖泛松声"。
   
   传说九皋山有个"无底洞"。亦叫银洞。相传西汉末外戚王莽称帝后,徭役役繁杂,吏治腐败。于是在天风四年(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绿林、赤眉等义军蜂拥而起。汉高祖九世孙刘秀和兄刘寅都加入绿林义军。当时义军人少力弱,怎能和当朝王莽军死拼,只有采取边打、边退、边发展的战略战术。刘秀的绿林义军战至陆浑的九皋山,王莽军追击到此山。王莽命令官军将九皋山团团围住后,自己亲带精兵万人攻上山顶。刘秀义军在这四面陡崖的山顶,又突围不得,到了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眨眼间,面前出现一老道人向刘秀曰:"官军追来,请你们快从这天梯下去,钻入石洞出去"。刘秀赶忙向老道施礼道:“让我们进入此洞,不是死路一条吗?”老道曰:“此洞出口在南阳。”刘秀谢过老道指点,带领义军进入石洞。老道唯恐官军进洞追赶,随即将洞口堵塞。
  刘秀的义军出洞到南阳后,日益壮大发展起来,在昆阳大战中,建立奇功。更始元年(公元23年),以恢复汉家天下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击败铜马,招降赤眉等义军,终于打败了王莽,推翻丁王莽的"新"朝。建武元年(公元25牢),刘秀称帝,建都洛阳。
   刘秀皇帝亲到九皋山回拜指路的老道。但访遍全山却无影无踪了。当年的“天梯”、“石洞”、“搬倒井” ,“记路草”,“拴马桩”现存可观。
   山顶东侧有个大风口,年年月月日日都有大风呼啸;山西侧有个"避风宫"。一年四季却不见风,蜡烛光头从不摆动。宋代邵雍居伊川大莘店办安乐书院,望九皋山赋《和晚秋》诗一首曰:
   “久畏夏暑日,喜逢秋夜天。
     急雨过修竹,凉风摇晚莲。
     岂渭败莎蛰。能继衰柳蝉。
      安得九皋鹤,清唳一洒然”。
   宋代程颢游览九皋山,见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于是赋《秋月》诗曰: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唐代诗仙李白在九皋还写有《鹤鸣九皋》、《送岑徵君归鸣皋山》、《鸣皋歌》。唐代诗人黄甫冉写的《远山》。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秋游》,唐代诗人钱起写的《遇鸣皋隐者》。清代诗人陈相如为九皋山赋诗百首,汇集成《九皋山诗集》等,这些诗篇,都是他们在游九皋山后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
    九皋山的名声已是万古千秋广为流传,虽然大部分美景被损毁,但自然山体和祖师庙、老君洞等道教遗址仍在。
    九皋山“十大景点简介”
   1、鹤鸣峡龙潭沟 相传东海龙王之子(三太子)犯下天条,触怒龙颜,被龙王贬至九皋山下的龙潭沟,龙潭沟也因此而得名。龙王之子刻苦修炼,以求再度回升天宫。在他静心苦修之余,常常登高台远眺龙宫,思父心切,归心似箭。龙王得知后曾多次偷偷到龙潭沟看望其子。由于三太子为人甚好,一群神仙也悄悄的随龙王而至,来看望他们的好友。这传奇色彩的“群仙漫游观龙台,争看蛟龙戏水来。山门一座千斤重,神仙一到百步开”。
   2、灶火沟  为何老仙师做饭及居住之地。何老仙师原籍浙江人氏,武当山道人,云游到九皋山,深居灶火沟。此处花草遍地,林木茂密,山果满山遍野,天然石坎比比皆是,景色迷人。何老仙师再此修炼日久,其后修道成佛,行医治病,无不药到病除,有一天,突然风起云涌,仙鹤飞抵灶火沟,何老仙师乘鹤上天为神。据传离何老仙师居住的灶火沟不远处的里沟有一眼井,世人称之为“神水井”能治百病,后人为纪念他,在灶火沟修建了庙宇,上香者络绎不绝,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居家平安。
   3、瀑草洼 瀑草洼位于九皋山的轿顶山脚下。瀑草洼风景奇异,正如“白鹤群鸣下,百鸟伴唱起,山鸡咯咯叫,微风斗艳奇”。这里一年三季(春、夏、秋)为满山的蒲草白花盛开之节,微风吹动蒲草起伏,白色的蒲草花随风荡漾,犹如瀑布倒卷帘,“瀑草洼”因此奇景而得名。
   4、马别沟 马别沟左有小寨坪,北依大山——山势险要。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驻守小寨坪时,曾在此部署重兵把守,传说,明朝大军攻打李自成起义军时,大将的战马在冲锋之时,突然看见九皋山上的马头崖。战马不寒而栗,尽管战将用力甩动马鞭抽打战马,战马却直立呼啸,好似什么东西别住了马腿,不得前进半步。明军几员大将并未死于李自成的刀枪之下,而却一命乌呼与马背之上,战后由于此传,马别沟也因此而得名。
   5、李四娘庄 李四娘庄位于马别沟尽头的悬崖矗立的山顶上。现仍有李四娘的“大石床”和“石屋”古迹保存。据传,古代宫庭纷争严厉,各宫娘娘,皇妃勾结宦官扶持新王,达到自己受宠得权之目的,不惜一切,抛弃人德,惨害忠良。天有不测风云,这一悲剧很快降至正宫娘娘(李四娘)的头上。李四娘为人憨厚,一日为皇上生下一太子后,却被西宫娘娘做了手脚,把李四娘生下的太子偷走,用狸猫塞进了李四娘的床上,并以此陷害李四娘所生的并非太子,而是一只狸猫。皇上闻之大怒,将李四娘赶出宫门,永世不得回宫。李四娘被驱出宫后,凤落九皋山,在此她建起了自己生活的田园之庄,后人称之为“李四娘庄”。 根据“狸猫换太子”传奇,李四娘在隐居九皋山的路上收养了一子。李四娘深知失子之痛苦,她历尽千辛万苦,将收养之子抚养成人,后考中状元,状元郎为其养母李四娘在朝中除掉了奸臣,为李四娘报仇雪恨,以正朝纲。此时的太子已经登基,对自己的身世真相大白后,一步一叩头,两步一鞠躬。在状元郎的陪同下泪流满面,亲迎生母李四娘回宫以养天年。    
    6、小寨坪 小寨坪深处马头崖和百仗崖之间,地形险要,唯有中间羊肠小道方可直达,易守难攻,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攀”兵家之重地。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曾屯兵于此,并与明将军汤九州大战此山之下。
    7、黄花菜洼 黄花菜洼位于小寨坪和上水坑之间,此处风景秀丽,蹬上山头,百仗崖与马头崖之景尽收眼底。据传,天仙姑借问世间有难而下凡至九皋山修炼,其实她是在留恋世间之情。天仙姑第一次偷偷乘仙鹤观景九皋山时,被此山景色所迷,随即下凡到九皋山与五洋江船夫(渔夫)情投,生下一子。天仙姑在修炼期间,为感恩九皋山百姓,常为当地百姓缝衣织衫。仙与人世间虽情投意合,但终归有天条之理相约,不久王母娘娘得知此情后,恼羞成怒,立召天仙姑回天宫受罚。在她生死离别九皋山之时,挥手播撒了黄花菜种。满山遍野的黄花菜,年年采之不尽,当地百姓为记起天仙姑的施恩,在此树碑纪念。
    8、上水坑 上水坑位于马头崖和黄花菜洼之间,上水坑风景别致,花果成林,中草药满山遍野。相传,九皋山下的百姓,在每年的中秋节,明月当空午夜十分,都能看见山下之水犹如洁白的绵羊顺山坡直奔山上的水坑,“上水坑”因此而得名。更为神奇的是如遇天旱,山上的观音老母把上水坑里的水舀干后,倾盆大雨就会降到人间。上水坑的观音老母庙建于明代,有残碑记曰“有龍泉靈泉,,,昔都人避寇处”等字样。清朝乾隆年间重修,观音老母洞现仍清泉如故,清风透凉宜人。成为九皋山八大避暑、休闲、旅游之重地。
    9、马头崖 马头崖位于九皋山偏西南,山头向前伸展,形似马头。据传,古时龙门以南一带是个大湖,名叫“五洋江”,当时,有一牧羊人,常在龙门靠湖边的地方放羊,他把羊群赶到水草肥沃的地方,就枕高坡侧身而卧,每当他似睡非睡之时,常常听到有人在他耳边轻声细语:“开开吧,开开吧”?牧羊人觉奇,回家将此事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却直言劝他:“开开就开开吧”,后来他决定把龙门打开。他——就是大禹,大禹治水凿开了龙门,五洋江水一泻不复返,从此九皋山的马头崖显得格外的高大雄伟。
   马头崖隔沟相望的悬崖峭壁上,有高约十丈的石柱,是古人在“五洋江”中过往时拴船之用,故名“拴船桩”
   10、九皋山主峰 九皋山主峰为九皋山脉的最高点,相传,殷纣之子殷蛟不满其父荒淫,离宫后寻遍名山,唯对九皋山风景有情,随即建草庵修炼,祈求上天“惩罚罪人,降福百姓”,而惊动玉皇大帝,特封其“九皋祖师”。祖师庙就建在他修炼之处。唐代诗人李白游九皋山主峰时,发现九皋山与其它山景色确实不同。不仅赋诗称赞,而且还挥笔亲书“鹤鸣宝观”匾。
   人们赞九皋山之美景: 攀上九皋入云端,双目一阅万景览。 莅临清泉笑奔去,举手能摸半边天。 侧耳细闻东海语,俯首亦望大江边。 欲问天下美景几,唯有九皋胜仙间。
    有关“九皋山”和“鹤鸣九皋”的来历。 九皋山居于嵩县田湖镇东边,仅有伊河相隔。古时候,田湖方圆一片汪洋大海,又名“五洋江”。它的下游有座大山,此山正处在江中,理其含义“皋为水中之高地”,古人曰:“天为九高”,比喻此山有九重天那么高大雄伟,由于历代文人赋诗于此做记,后被定名为“九皋山”。
   九皋山实为“五洋江”中之孤岛——孤山。“仙鹤”在此栖息鸣叫,而叫声犹如神仙般温馨,世人觉奇,便以此传为“鹤鸣九皋”之说。
   九皋山风景叙文 九皋山充满了传奇色彩,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到此游览赋诗舒情,并未揭示出他们对九皋山的真情实意,历代武人并非闲居至此,历代皇宫贵族和忠良来九皋山亦非羡慕其一秀独景。历代传说中的龙王、天仙到九皋山观景或修炼,并非遗忘天宫之美满,而他(她)们却与九皋山的人间结下了挥之不去的情缘。 九皋山——之所以风景独秀天下,就在于它;“青山绿水,草木深,松涛鹤唳世间稀,悬崖百仗,奇象横生,景观环扣,栩栩如生。“三月桃花,九月菊,六月梅花更为奇”。梅花绽开于天气炎热的六月中旬。因此,九皋山的亦成为名不虚传的夏季避暑之胜地。“天下景色都观遍,不如九皋一日览。游居此山二十载,非是神仙胜神仙”。
   九皋山——孕育着七十二山洞之奇观,洞洞有奇景,洞洞有奇传。王莽追刘秀就在九皋山,千军万马入石洞(无底洞),踪影不见南阳现。姜公晚年隐居地,不在栾川在伊川。文人至此挥笔墨,武人驰至论剑功”。


  • 附录。

  •  

     请参考阅读:

    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文化/艺术 > 中华龍文化探源与实证http://www.chinavalue.net/Blog/396209.aspx

      

     
    附录、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文化/艺术 »
     
     洛阳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
     
     
     
    附录、
    •  
    《伊河行》系列报道之七 九皋山
  • 2007-6-28 8:35:43 [来源:

    洛阳新闻网-洛阳日报

  •  

     

    从洛阳出龙门,南行约50公里,伊河东岸可见一座草木葱茏、高耸入云的大山。它叫九皋山,是伊川、嵩县、汝阳3县的界山,主峰海拔930.6米。行的翟智高,致力研究九皋山历史多年。他说,此山古时曾叫鸣皋山、狼皋山,自《诗经·小雅·鹤鸣》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诗句开始,历代典籍和文人诗章中便时常出现关于它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留下“欲卧鸣皋绝世尘”的感叹。

    “皋”指水边的高地或沼泽,“九”意思为多,“九皋”本意是指一大片沼泽。当地学者认为,这和大禹治水前伊川盆地是一片沼泽的传说不谋而合,更能把九皋山和悠久的伊河连接起来,为这山这水增添几许神秘的人文色彩。

    九皋山北麓山势陡峭、巍峨壮观,由此登山最为险峻。登临主峰顶时,向北极目远眺,隐约可见龙门山口。再向下俯瞰山脚,伊河由此缓缓折向东北方流去,直抵伊阙。在九皋山和龙门山之间,伊河两岸形成的棱形盆地,就叫伊川盆地。同  翟智高介绍,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九皋山下、伊河川区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白元遗址、土门遗址、水寨遗址等闪烁着远古文明的色彩;1972年,在土门仰韶文化遗址,考古人员出土了距今5000~6000年的彩陶缸,缸上画有一年四季运行的图案,被学术界命名为“伊川缸”;酿酒鼻祖杜康,在伊河流域酿成琼浆玉液,饮誉后世;唐宋文豪宋之问、白居易、欧阳修、司马光等均留下描述伊河中游山水的绝妙美文;唐宋高官李德裕、姚崇、富弼、文彦博等建花园于此或葬于此……

    我们下到九皋山脚,翟智高忽然转过头去,凝神远望身后的一片山坡。他说,想起了一位孔子后人——九代孙孔鲋。

         儒家弟子尊奉九皋山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有“天室”之说。2000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鲋背起孔子塑像和儒家经典,跋山涉水,来到九皋山隐居,躲过一难,使一大批儒家典籍得以保存下来。

    谈到儒学,就不能不说理学。说到理学,就不能不提伊川县鸣皋镇。而鸣皋镇恰恰又与九皋山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情结。

    山是镇的文明根源,镇是山的文化象征。鸣皋镇隔伊河南望九皋山,因“鹤鸣于九皋”而得名,历史上曾叫过鹤鸣镇,历来是洛栾古道上的商贸、交通、军事重镇。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辞官归洛的程颐在文彦博的资助下,在鸣皋镇文庙旧址创办书院,潜心读书劝学,传道授业。书院名取“伊水”和“九皋”各一字,叫伊皋书院。

       金军入侵洛阳,书院遭毁。元朝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驻防鸣皋镇的蒙古将军克烈士希读二程《易传》、《遗书》有得,立志兴学育人,自筹资金招募工匠,重修书院,历时10年。其子慕颜铁木继承父亲遗志,续修书院,并上报朝廷,仁宗皇帝敕赐“伊川书院”,由翰林直学士薛友谅撰文、集贤学士赵孟兆页 书丹,刻碑纪念。明、清两朝,地方官吏多次重修书院。

        伊皋书院是二程完成哲学思想的重要地方。如今,漫步在书院遗址上,一棵四人合抱的古柏苍翠挺拔,似乎在诉说着书院的兴衰。据说,这棵古柏是当年程颐亲手所植,杨时、游酢“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树下。在鸣皋镇南的嵩县田湖镇,后人在二程晚年居住的地方建祠纪念,即今天的“二程故里”。在伊川县城西,有二程及其父亲的墓园。

        由二程奠基、朱熹集大成的儒学新思想,被后世称作“程朱理学”,又名“洛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约700年之久的统治思想。伊河川区因此被誉为理学的发祥地。

        北宋时,理学先行者范仲淹、邵雍也看好伊水风光,他们死后安葬在这里,为这里增添了几多儒雅之色。

       北宋以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风俗在这里日渐兴盛起来。伊川县第四高中的李正北老师说,根据家谱记载,从明末到晚清,生活在鸣皋镇及周边乡镇的一个李姓大家族内,考取进士10余人。山东东阿县民间广为传颂的清官——县令李贤书,就出自该家族。

    近代伊河川区更是人才辈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鸣皋镇人王天纵揭竿而起,成为河南省武装反清的第一人;

    1927年,当冯玉祥把民主思想的新风带来时,伊河东、西两岸,以民主口号“自由”、“平等”为名分别设县;

    1938年,九皋山下生长的一位男青年考取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后奔赴前线,用歌声抗战。他就是音乐家时乐濛;

    九皋山还成为抗日根据地,涌现众多英烈;

       近年,二程故里走出的作家阎连科,创作的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性而广为传播……

      “东临伊水观鱼跃,南对皋山听鹤鸣。”这是鸣皋镇居民门前常贴的一副对联,他蕴含了九皋山的诗意画境,揭示了伊河川区居民的精神追求。

    本报记者 李银刚 通讯员 方长勋/文 见习记者 李卫超/图

    附录2
  • 《后汉书 广成颂》 作者 马融
  • 臣闻昔命师于鞬櫜,偃伯于灵台,或人嘉而称焉。彼固未识夫雷霆之为天常,金革之作昏明也。自黄、炎之前,传道罔记;三、五以来,越可略闻。且区区之酆郊,犹廓七十里之囿,盛春秋之苗。《诗》咏甫草,乐奏《驺虞》。
  • 是以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徒观其坰场区宇,恢胎旷荡,蕦敻勿罔,寥豁郁泱,骋望千里,天与地莽。
  • 于是周阹环渎,右曫三涂,左概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浸以波、溠,夤以荥、洛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峨峨硙硙,锵锵锥隹,隆穹槃回,嵎峞错崔。神泉侧出,丹水涅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其土毛则搉牧荐草,芳茹甘荼,茈萁、芸蒩,昌本,深蒱,芝荋、堇、荁,蘘荷、芋渠,桂荏、凫葵,格、韭、菹、于。其植物则玄林包竹。藩陵蔽京,珍林嘉树,建木丛生,椿、梧、栝、柏、柜、柳、枫、杨,丰彤对蔚,崟頟椮爽。翕习春风,含津吐荣,铺于布濩,蓶扈鯈荧,恶可殚形。
    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蕦林衡戒田,焚莱柞木。
  • 然后举天网,顿八纮,揪敛九薮之动物,缳橐四野之飞征。鸠之乎兹囿之中,山敦云移,群鸣胶胶,鄙骙噪讙,子野听耸,离朱目眩,隶首策乱,陈子筹昏。于时营围恢廓,充斥川谷,罦罝罗羉,弥纶坑泽,皋牢陵山。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乘舆乃以吉月之阳朔,登于疏镂之金路,六骕骦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鸢之修橦。曳长庚之飞髯,载日月之太常,栖招摇与玄弋,注枉矢于天狼。羽毛纷其髟鼬,扬金而扡玉镶。屯田车于平原,播同徒于高冈,旃旝掺其如林,错五色以摛光。清氛埃,埽野场,誓六师,搜俊良。司徒勒卒,司马平行,车攻
    马同,教达戒通。伐咎鼓,撞华钟,错徒纵,赴榛丛。徽婳霍奕,别骛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暗若雾昏。日月为之笼光,列宿为之翳昧,僄狡课才,劲勇程气。狗马角逐,鹰鹯竞鸷,骁骑旁佐,轻车横厉,相与陆梁,聿皇于中原。绢猑蹄,鏦特肩,脰完羝,捴介鲜,散毛族,梏羽群。然后飞鋋电激,流矢雨坠,各指所质,不期俱殪,窜伏扔轮,发作梧轊。祋殳狂击,头陷颅碎,兽不得猭,禽不得瞥。或夷由未殊,颠狈顿踬,蠕蠕蟫々,充衢塞隧,葩华{艹汧}布,不可胜计。
       若夫鸷兽<彖殳>虫,倨牙黔口,大匈哨后,温巡欧纡,负隅依阻,莫敢婴御。乃使郑叔、晋妇之徒,睽孤刲刺,裸裎袒裼,冒<木厌>柘,槎棘枳,穷浚谷,底幽嶰,暴斥虎,搏狂兕,狱{制齿}熊,抾封豨。或轻訬趬悍,廋疏嵝领,犯历嵩峦,陵乔松,履修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苍蜼,掎玄猿,木产尽,寓属单。罕罔合部,<罒会>弋同曲,类行并驱,星布丽属,曹伍相保,各有分局。矰碆飞流,纤罗络縸,游雉群惊,晨岛辈作,翚然云起,霅尔雹落。尔乃貌观高蹈,改乘回辕,溯恢方,抚冯夷,策句芒,超荒忽,出重阳,厉云汉,横天潢。导鬼区,径神场,诏灵保,召方相,驱厉疫,走蜮祥。捎罔两,拂游光,枷天狗,緤坟羊。然后缓节舒容,裴回安步,降集波篽,川衡泽虞,矢鱼陈罟。兹飞,宿沙、田开、古蛊,翚终葵,扬关斧,刊重冰,拨蛰户,测潜鳞,踵介旅。逆猎湍濑,渀薄汾桡,沦灭潭渊,左挈夔龙,右提蛟鼍,春献王鲔,夏荐鳖鼋。
  • 于是流览遍照,殚变极态,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嵺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虞人植旍,猎者效具,车弊田罢,旋入禁囿。栖迟乎昭明
    之观,休息乎高光之榭,以临乎宏池。镇以瑶台,纯以金堤,树以蒱柳,被以绿莎,瀇瀁沆漭,错紾槃委,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
  • 乃命壶涿,驱水蛊,逐罔、螭,灭短狐,簎鲸、鲵。然后方余皇,连舼舟,张云帆,施蜺帱,靡飔风,陵迅流,发棹歌,纵水讴,淫鱼出,蓍蔡浮,湘灵下,汉女游。水禽鸿鹄,鸳鸯、鸥、鹥、鸧鸹、鸬、鹢,鹭、雁、鷉,乃安斯寝,戢翮其涯。鲂、鱮、鱏、鳊、鰋、鲤、鲿、魦,乐我纯德,腾踊相随,虽灵沼之白鸟,孟津之跃鱼,方斯蔑矣。然犹咏歌于伶萧,载陈于方策,岂不哀哉!
        于是宗庙既享,庖厨既充,车徒既简,器械既攻。然后摆牲班禽,淤赐犒攻,群师叠伍,伯校千重,山罍常满,房俎无空。酒正案队,膳夫巡行,清醪车凑,燔炙骑将,鼓骇举爵,钟鸣既觞。若乃《阳阿》衰斐之晋制,阐蛙华羽之南音,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疏越蕴慉,骇恫底伏,锽锽枪枪,奏于农郊大路之衢,与百姓乐之。
  • 是以明德曜乎中夏,威灵畅乎四荒,东邻浮巨海而入享。西旅越葱领而来王,南徼因九译而致贡,朔狄属象胥而来同。盖安不忘危,治不忘乱,道在乎兹,斯固帝王之所以曜神武而折遐冲者也。
        方今大汉收功于道德之林,致获于仁义之渊,忽蒐狩之礼,阙槃虞之佃。暗昧不睹日月之光,聋昏不闻雷霆之震,于今十二年,为日久矣。亦方将刊禁台之秘藏,发天府之官常,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采清原,嘉岐阳,登俊桀,命贤良,举淹滞,拔幽荒。察淫侈之华誉,顾介特之实功,聘畎亩之群雅,宗重渊之潜龙。乃储精山薮。历思河泽,目矖鼎俎,耳听康衢,营傅说于胥靡,求伊尹于庖厨,索胶鬲于鱼盐,听宁戚于大车。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悉览休祥,总括群瑞。遂栖凤皇于高梧,宿麒麟于西园,纳僬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环。永逍摇乎宇内,与二仪乎无疆,贰造化于后土,参神施于昊乾,超特达而无俦,焕巍巍而无原。丰千亿之子孙,历万载而永延。礼乐既阕,北辕反旆,
    至自新城,背伊阙,反洛京。
  • =============
    附录:对令人神往的九皋山天室风光的部分评论
  • 石在:
     
      洛阳最近的优秀自然与人文景点,应该好好打造宣传
  • 云中飞跃
     
      很不错的地方。
    沉默的羔羊63
     
      风景不错,是个好地方。
    神龙剑客
     
      九皋山如此美丽,一定要去看看!!!!!
     
    河大001
     
      90年代我曾经上去过,真的不知道是怎么上去的!伊川是一个民风质朴的地方,真的很想念那里的一切!!
     泰山老妖
     
      好!俺也去过,确实不错,原生态。。。
    独孤雨
     
      一直想目睹一下九皋山的风采
  •  

    冰清玉洁

    2008-07-22 22:20:27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海峡月 

    中国情”由“冰清玉洁”加为精华博文!

     

    来自:“海峡月 中国情“圈子

  •  

    缘分天空

     

    缘分天空

    2008-07-22 22:25:43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中国大舞台”由“缘分天空”加为精华博文!
    让快乐飞进你的窗
    让好运降落你身旁
    让幸福常与你为伴
    让如意流淌在你的心房
    让岁月的诗句写满真诚与难忘
    愿我的祝福为你带去永恒吉祥
    我永远支持你
    也请你到我博客支持我

     

    来自:“中国大舞台“圈子

  •  

    阿坤

     

    阿坤

    2008-07-22 22:30:30

     

    <5000年的追随>加精!

    为中国5000年文明的延续以及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化,创造精彩,力求精品,传承文明!

     

    来自:“5000年的追随“圈子

  •  

    对岸的古槐

     

    对岸的古槐

    2008-07-22 22:36:21

    【中国博客精品圈】--
     

    首页加精,推荐阅读、赏析。

    ┏┯┓┏┯┓┏┯┓┏┯┓
    ┠感┨┠谢┨┠博┨┠主┨
    ┗┷┛┗┷┛┗┷┛┗┷┛

     

    来自:“中国博客精品圈“圈子

  •  

    陇上铁汉

     

    陇上铁汉

    2008-07-22 23:25:27

    问好圈友!万人大圈《东方圈》特别加精!

    “ 
    护圣火,扬国威 ”! 

    圈子首页论坛处“万人签名活动”和首页的火炬接力正在火爆进行中,请积极参与!

    祝福中国!祝福奥运!祝福东方!

    让古老的奥运之光与古老的东方文明之光交相辉映吧!

     

    来自:“东方文明之光博客圈“圈子

  •  

    刘焙

     

    刘焙

    2008-07-22 23:30:36

     

    ★★★<中国书画艺术>加精`推荐欣赏!★★★

     

    来自:“中国书画艺术“圈子

  •  

    都市稻草人

     

    都市稻草人

    2008-07-23 00:52:40

     

    “我们河南好风光圈”推荐圈友阅读。

     

    来自:“我们河南好风光“圈子

  •  

    三白小燕

     

    三白小燕

    2008-07-23 04:50:35

     

    您这篇博文在“中州印象”博客圈“文化中州”栏目由“三白小燕”加为精华!

     

    来自:“中州印象“圈子

  •  

    四园竹

     

    四园竹

    2008-07-23 07:44:16

     

    不久前曾去过,值得一游的地方。

     

     

  •  

    雅士

     

    雅士

    2008-07-23 09:10:26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集邮会友休闲会馆”由“雅士”加为精华博文!

     

    来自:“集邮会友休闲会馆“圈子

  •  

    奎峰

     

    奎峰

    2008-07-23 11:20:06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大历史”由“奎峰”加为精华博文!

     

    来自:“大历史“圈子

  •  

    幸福豬豬

     

    幸福豬豬

    2008-07-23 11:20:40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中国博客家联合会”由“幸福豬豬”加为精华博文!

     

    来自:“中国博客家联合会“圈子

  •  

    周游万里江山

     

    周游万里江山

    2008-07-23 21:15:27

     

    《客家文化客家人》圈子加精推荐。。。。
    野山闲人致以亲切问候!!!
    风归云体检中心祝大家身体健康!!!

     

    来自:“客家文化客家人“圈子

  •  

    农业拉拉队

     

    农业拉拉队

    2008-07-24 13:11:06

    欢迎加入“中国农业拉拉队”博客圈!本圈主题:为三农服务,为中国农业加油! 


     

    来自:“中国拖拉机拉拉队“圈子

  •  

    虎非龙

     

    虎非龙

    2008-07-30 16:57:24

     

    您好,文章写的还可以。收藏了。
    请您有空去我的博客踩踩,我刚写的最新的这篇文章,花了我一个下午时间写的。请你一定要发表一下回复,你的留言是我发贴的动力,呵呵。

     新浪网友:

  • 2008-10-02 10:16:18

    昨天刚刚又上了一趟九皋山  始终没有找到天梯  很遗憾 第一次是从南庄上的 从田湖的姜公庙下的    昨天是从路庙上的 从寺沟村下的   不过风景确实不错 看了您的文章对它的历史了解也跟深刻了  历史上这么多人都看好它  果然不错  山不在高啊 又仙则灵。。。  

    有机会再去!!!如果时间允许冬天去看看雪景应该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