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靖先生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


1992年本人与赵靖先生在一起

今年,是著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家赵靖先生寿届“古稀”之年。在这“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岁里,赵靖先生创造了两个全国第一:其一,主编出版第一部《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今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卷);其二,招收该学科第一个外国留学生(也是北大今年通过高水平严格考试录取的唯一外国留学博士生),为这门地道的“中国学”走向世界又打开了一扇门。

“中国经济思想史”对于大多数学人来说,还不是一个很耳熟的名字。从严格意义上讲,虽然中国经济思想源远流长,十分丰富,但“中国经济思想史”却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就其研究力量、学术成果以及影响范围等方面而言,它都还处在被有识之士努力开拓的过程之中。在旧中国的经济学界,由于民族虚无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殖民奴化思想的影响,不少人认为中国经济思想与欧美经济学相比“无一顾之价值”,因此研究十分薄弱,基本上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政治领域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因此政治斗争史及相关的史学学科受到青睐,而经济思想史则仍然是不值一顾。这种状况与十分丰富的中国经济思想的客观存在是极不相称的。世人公认,中国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摇篮之一,在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创造、积累了异常丰富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经济思想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文明遗产以至人类文化宝库中,不该缺少这块光辉的瑰宝。而从现实意义方面来看,自从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和经济管理思想史,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就更是一项刻不容缓和十分重要的学术工作了。

赵靖先生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1947年获南开大学商科硕士学位。在燕京大学求学时,他就开始接触中国经济思想史,打下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五十年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具备和掌握了系统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科学工具。从此他坚信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一门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学科,并决心为开拓这一学科而努力。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耕耘这块被荒弃的广袤沃土,披沙拣金,为这门年轻学科的成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赵靖先生理论功底深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每届研究生入学,他都谆谆告诫:做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要下决心作好坐冷板凳的准备,任何哗众取宠、急功近利的学风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都是无缘的,必须坐冷板凳才能打好深厚宽广的学问基础。除此而外,他教书做学问尤其强调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他曾是解放后北大首批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师之一。他常说:“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在学术研究中迷失方向。”这是他数十年教研工作的亲身感受。先生正是具备了多方面的学术功底,谙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精通史料,掌握各家学说,因此才特别擅长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经济思想史实际来进行开创性的科学研究。他在研究中擅长独立思考,必须有所发现时才著书立说,言之有理有据,道别人所未道,成一家之言。在他大量的著作文章以及整理的资料选辑中,可以说可供争议的东西不在少数(因为是开创性的一家之言),但却无一篇粗制滥造之作。

六十年代初,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几个问题》一文,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和主要观点等作了初步系统的阐述。接着与易梦虹先生主编成《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中、下三册),中华书局于1966年先后出版,这是解放后首次出版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系统、完整的高校教材。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赵靖先生精研数十载而水到渠成的大批量成果开始涌现,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式。1984年和1986年,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他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二本普及读物。经过多年的专门研究和教学,他积累了大量的讲义和教学资料,完全具备了创作专著的条件。但他作为一个专业研究者和教师,面对祖国丰富、瑰丽的经济思想史遗产至今仍和壁随珠、货弃于地的现实“深感焦灼和内疚”,且“痛感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迄今还很不普及”,因此他毅然决定先写作和出版《讲话》,而把写作专著的计划拖后。两本《讲话》是该学科的首批普及读物,它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按专题形式阐述了数千年丰富有趣的经济思想史遗产,深得读者喜爱。先生现在的一些国内外弟子,就是最早被《讲话》所吸引而投诸门下的,我本人也是在研读这两本著作(各读了八遍、五遍)之后走上了该学科的学习、研究之路。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概论》一书,不仅填补了我国学术研究中的一项空白,而且为创立一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学科奠定了基础。1988年主编出版的《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的经营管理思想》,则是对这门新学科的进一步充实。

这期间先生还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大部分是深入具体研究的专论。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他担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会长职务,还注意关心和指导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对象和方法》、《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以及1985年第5期《红旗》杂志上发表的《重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习和研究》等论文,都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指导性文章。

赵靖先生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有一个特点,即一边建造高楼大厦,一边花大力气充分占有和加工“建筑材料”。在写作上述著作的同时,1982年还出版了他与易梦虹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这是一部选材达百万字的大型资料书,也是该学科研究工作中编出的第一部完整的文献资料汇编。1985年又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名著选》,这是一部有关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著作的精选本,所选著作在学术思想和文辞方面都力求精审,是该学科的入门必读书。这两种资料选辑的出版,给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赵靖先生治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搞个人奋斗,而是群体式的,发挥群体的力量和智慧,这从他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生涯开始的时候就是如此。他认为,要使一门学科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只靠几个人单干是不行的,必须群策群力,要有学术队伍,有学派,有争鸣。因此他特别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早在文革前他就培养了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的第一个研究生,现已成为学术骨干。从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的十年里,他先后指导了十多名硕士生和四名博士生,还带了一些进修教师。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学术队伍日益壮大,骨干人才不断涌现。直至最近《通史》的出版,已标志着一个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流派的形成(可谓“北大学派”或“赵靖学派”)。“赵靖学派”有其杰出的学术带头人,老中青结合阵容整齐、实力强劲的专业队伍,自成体系的研究方法以及作为代表作的高水平学术成果。被誉为“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赵靖主编、石世奇副主编,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是该“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作,其中包容了赵靖先生数十年研究的集大成者。

在《通史》中,“赵靖学派”的研究模式和系统理论观点得到了全面贯彻。《通史》抛开几十年来引进西方经济思想史按“商品——资本”各有关范畴来研究的模式,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唯物史观运用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建立了“地产——地租、赋役”的理论结构和研究模式,从而正确地揭示、科学地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发展变化的历史条件和客观规律。该书对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分期的研究也是其闪光之点。最突出者如学术界普遍认为先秦是中国经济思想的形成时期,“赵靖学派”依据大量有关史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了封建政权的巩固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别开生面地提出中国封建经济思想的形成,下限应定在西汉宣、元之交这一新观点。该书第一卷对整个封建经济思想形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学派和著作都作了全面系统的科学探讨和论述,这在该领域研究中还是第一次成功的尝试。《通史》的出版是一块里程碑,它标志着十年来国内对此学科开展正常研究已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也标志着该学科已完全具有自立于学术之林的旺盛生命力。

赵靖先生现在除了繁忙的学术研究和诸多社会工作外,还要每周给研究生讲课,连续三小时侃侃而谈,诲人不倦。看他强健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似乎“古稀”也真是“古稀”而今不稀(罕)了。他常说,与我国经济学前辈陈岱孙、胡寄窗等老师相比,自己还只是个“中年人”。他在成就面前总是再接再励,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通史》第二卷将于明年出版。六十万字的《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也将于明年出版,这是该“学派”在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方面的近期代表作。目前先生又带领一些青年教师和学生准备整理有关史料,继续充实这门学科的材料基础。对于一个真正的学者,最后赢得大成的学者,也许这正是丰收的旺季!

(陈嘉珉,199111月)

说人论道: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_Boke.aspx?id=5890#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