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1907-1984) 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战略家。湖南会同人,侗族,初名粟多珍、粟志裕。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1928年1月,参加湖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红十二军的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
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抗战胜利后,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6月,同谭震林一起指挥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任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指挥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治委员,指挥渡江战役。23日,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反动派22年的反动统治。5月,取得了淞沪战役的胜利。南京、上海解放后,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市长、军管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