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回归与“一国两制”
|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到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饱受帝国列强蹂躏,1898年,腐败的清政府更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上个世纪80年代,按照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中央政府开始与英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展开谈判,并最终达成协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回首历史,我们不得不再次赞叹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此一伟大创见也为全世界击节赞赏。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保障下,与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并继续保持其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特色,继续保持繁荣安定。 |
经济发展
|
香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一个多世纪中前后进行了三次经济转型,终于由一个纯朴的渔港,逐渐演变为举世知名的商业中心和国际都会。
而展望未来,香港经济将继续努力善用其“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香港贸易的重点已经逐渐由转口向供应链管理及高增值物流服务转移,离岸贸易发展蓬勃;香港的金融市场不但成为内地企业的主要集资管道,更是协助内地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运作效率、推广品牌、迈向国际市场的平台。香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正积极为内地提供更多元化的专业服务。 |
香港与内地互利合作
|
近十年,全球经济形势急速变化,国家与香港同时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其间,香港积极把握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机遇,与内地在区域合作、经贸、金融、基础建设等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和合作,携手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互利共赢。CEAP,自由行,港校内地招生,珠港澳大桥,“十一五”规划……内地与香港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随着香港与内地进一步合作,香港定能进一步发挥“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贡献祖国,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 |
亚洲国际大都会
|
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的大都会,也是一个自由、开放、外向形的经济体系。香港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高度国际化的风貌、先进的基础设施、世界级专才、完善的法治制度、自由的贸易体系、廉洁高效的政府、畅通的信息、公平开放的市场、低税率等条件,是国际企业在亚洲营商的最佳地点。
现时共有3,845家国际及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较1997年上升超过50%,其中地区总部数目占1,228家。据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发表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进入香港的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名列亚洲第二,仅次于内地,全球排名第六位。 |
绿色香港
|
香港土地有限,自然资源匮乏,发展压力与日俱增,自然环境面对不少威胁。为此,香港特区政府通过规划机制,加强自然保育,借着在法定图则上订出合适的土地用途地带,以及采取强制行动,保护自然环境,免受不适当的发展所影响;加强环境保护,制订和施行《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坚持粤港合作,两地联手治理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致力于改善水质,净化海港,香港推行的“净化海港计划”是一项庞大基建工程,环绕维多利亚港两岸区域进行污水收集及综合处理,以改善海港的水质…… |
文化、体育
|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有着异常绚烂的文化艺术。香港人在戏剧、绘画、陶艺、设计、交响乐、芭蕾等诸多领域一展长才、而香港电影更是享誉全球,香港明星倾倒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影迷。
香港运动员在国际体坛屡创佳绩,于国内、外的运动会成绩不断进步,创造了不少传奇,当中人们较为熟悉的包括滑浪风帆选手李丽珊和单车选手黄金宝。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香港沙滩节、香港马拉松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不但让世界瞩目香港,也让更多的香港普遍市民尽享运动的乐趣。 |
未来香港
|
香港是亚洲国际都会,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既是国家对外的窗口,也是连接国际社会与内地的桥梁。因应全球化的趋势,香港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与内地合作,在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下,继续发挥“一国两制”和“背靠祖国”的优势,为国家作出贡献,为香港的进一步发展奠下更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香港需要进一步开展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保持国际的视野和国际都会的特色,努力建构一个既现代,又和谐和繁荣的世界级国际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