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近期各种利空消息的影响,大盘维持高位整理状态,多空对峙相当明显。从形态上看,目前大盘在高位4000点到4300点一带反复震荡,已在高位形成了大箱体震荡,即3400点--4300点箱体。5月份以来7个交易周的成交额突破65000亿,高换手导致市场持仓成本已集中在这一区域中,这意味着市场整体持筹成本已经在3700点附近。支持大盘上涨的动力仍然来自于07年的业绩增长预期,从行业市盈率比较发现,中报公布期间不同行业及部分个股仍然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涨时重势,跌时重质。在目前大盘调整之际,应密切关注2007年特别是2007年中报增长预期较好的个股。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大,引发的外汇占款呈增长趋势,导致货币供给持续增加。尽管央行不断采取措施收缩流动性,但远未达到改变这种趋势的程度。因此,虽然大盘目前面临较大的结构性调整压力及政策面的不确定性,但大盘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上升通道,短期市场继续上涨的趋势仍不会改变。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等为基础的做多力量依然占主导地位,下跌给场外资金捡廉价筹码提供了机会。“轻指数,重个股”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与其浪费精力猜顶,不如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股票投资的标的是企业,股票投资的目的是获得伴随企业价值增长的回报,最终的股价会反映企业持续的盈利能力,这是最重要的,这是投资的本质。明日压力:4260.63~4297.47~4334.31 明日支撑:4173.51~4123.22~4072.94
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7月5日起施行。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为境内居民提供境外理财服务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在上述文件生效后,证监会将受理QDII资格申请,基金监管部和机构监管部分别负责审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QDII资格申请。有关机构取得QDII资格后,可以提交产品募集申请。产品申请由基金监管部、机构监管部初审,并提请证监会、外汇局和境内外专家组成的QDII产品专家委员会讨论。《办法》定义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简称QDII,是指具有良好的证券投资能力、经监管部门批准,向境内居民、企业募集资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办法》对QDII准入条件、产品设计、资金募集、境外投资顾问、资产托管、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作了原则性规定,《通知》则对《办法》有关内容及其实施做出详尽规定。申请QDII的基金公司净资产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经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达2年以上;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申请QDII的证券公司净资本不低于8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不低于70%;经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业务达1年以上;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在募集形式上,基金公司可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基金,证券公司可通过设立集合计划等方式募集资金。基金、集合计划首次募集可以人民币、美元或其他主要外汇货币为计价货币募集;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货币;集合计划募集金额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货币;开放式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200人,封闭式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1000人,集合计划持有人不少于2人等。此外,基金公司还可以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对象财产委托;证券公司通过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运用所管理的资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为培育境内机构投资者进行跨境投资的能力,《办法》规定,QDII可以委托境外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资产托管业务必须由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境内银行负责,以切实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在投资运作方面,QDII必须主要投资于已与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投资产品包括挂牌交易的股票、债券、存托凭证、房地产信托凭证、公募基金、结构性投资产品、金融衍生品等。此外,《通知》明确了QDII投资的个券投资比例限制和禁止行为,金融衍生品投资只能服务于规避风险、有效管理,不得用于投机或放大交易。为使投资者全面了解投资业绩信息,基金应当按照全球投资表现标准计算和表述投资业绩。
紧缩货币政策组合昭显央行持续调控的决心。央行年内第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实行结构性加息,旨在稳定储蓄、抑制通胀;控制信贷增速、抑制投资反弹。调整生息资产结构足以缓解流动性回笼压力。主要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仍具备下降空间缓解紧缩冲击。通过调节低息资产结构对银行的盈利预期影响不足0.8%。结构加息使银行实际净利差保持扩大6个基点。中长期存贷利差的扩张幅度收窄,但规模较小并未影响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增速,因而结构性加息对银行07年净利润预期仍为正面影响。货币市场收益率提高是双刃剑。债券收益率和银行间拆借回购利率的提升将使银行获得持有到期债券收益和资金融出收益的增值;而交易类则将因债券价格的下跌对净利润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调控组合政策对银行盈利预期的综合影响不足0.01元/每股。加息对净利息收入的提升和上调准备金率对生息资产规模的缩减造成的收益下降,最终对各银行07年的EPS增加上不足0.01元。对信贷规模增长的抑制效应短期不大。准备金率上调和结构性加息难以有效抑制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的放贷冲动。即使需增加的准备金全额由贷款调节,07年的贷款增速也仅下降不到1%。但持续调控压力的累计和资本充足率的双重监管有望逐步控制信贷过快增长。推荐板块:金融、信息服务、公用事业、医药生物。
声明: 在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文章仅供参考,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章在全国各大财经网站同步发表◆
联系我们:文渊阁股票投资群 Q Q: 7953967
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7月5日起施行。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为境内居民提供境外理财服务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在上述文件生效后,证监会将受理QDII资格申请,基金监管部和机构监管部分别负责审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QDII资格申请。有关机构取得QDII资格后,可以提交产品募集申请。产品申请由基金监管部、机构监管部初审,并提请证监会、外汇局和境内外专家组成的QDII产品专家委员会讨论。《办法》定义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简称QDII,是指具有良好的证券投资能力、经监管部门批准,向境内居民、企业募集资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办法》对QDII准入条件、产品设计、资金募集、境外投资顾问、资产托管、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作了原则性规定,《通知》则对《办法》有关内容及其实施做出详尽规定。申请QDII的基金公司净资产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经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达2年以上;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申请QDII的证券公司净资本不低于8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不低于70%;经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业务达1年以上;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在募集形式上,基金公司可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基金,证券公司可通过设立集合计划等方式募集资金。基金、集合计划首次募集可以人民币、美元或其他主要外汇货币为计价货币募集;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货币;集合计划募集金额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货币;开放式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200人,封闭式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1000人,集合计划持有人不少于2人等。此外,基金公司还可以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对象财产委托;证券公司通过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运用所管理的资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为培育境内机构投资者进行跨境投资的能力,《办法》规定,QDII可以委托境外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资产托管业务必须由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境内银行负责,以切实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在投资运作方面,QDII必须主要投资于已与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投资产品包括挂牌交易的股票、债券、存托凭证、房地产信托凭证、公募基金、结构性投资产品、金融衍生品等。此外,《通知》明确了QDII投资的个券投资比例限制和禁止行为,金融衍生品投资只能服务于规避风险、有效管理,不得用于投机或放大交易。为使投资者全面了解投资业绩信息,基金应当按照全球投资表现标准计算和表述投资业绩。
紧缩货币政策组合昭显央行持续调控的决心。央行年内第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实行结构性加息,旨在稳定储蓄、抑制通胀;控制信贷增速、抑制投资反弹。调整生息资产结构足以缓解流动性回笼压力。主要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仍具备下降空间缓解紧缩冲击。通过调节低息资产结构对银行的盈利预期影响不足0.8%。结构加息使银行实际净利差保持扩大6个基点。中长期存贷利差的扩张幅度收窄,但规模较小并未影响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增速,因而结构性加息对银行07年净利润预期仍为正面影响。货币市场收益率提高是双刃剑。债券收益率和银行间拆借回购利率的提升将使银行获得持有到期债券收益和资金融出收益的增值;而交易类则将因债券价格的下跌对净利润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调控组合政策对银行盈利预期的综合影响不足0.01元/每股。加息对净利息收入的提升和上调准备金率对生息资产规模的缩减造成的收益下降,最终对各银行07年的EPS增加上不足0.01元。对信贷规模增长的抑制效应短期不大。准备金率上调和结构性加息难以有效抑制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的放贷冲动。即使需增加的准备金全额由贷款调节,07年的贷款增速也仅下降不到1%。但持续调控压力的累计和资本充足率的双重监管有望逐步控制信贷过快增长。推荐板块:金融、信息服务、公用事业、医药生物。
声明: 在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文章仅供参考,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章在全国各大财经网站同步发表◆
联系我们:文渊阁股票投资群 Q Q: 795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