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时,连自己都觉得好笑,好象你是文人似的。文人的准切含义,我说不清楚,也懒得去弄清,这里就不去碰它。我所说的文人,是经常同文字打交道的为文者。
老实说,我不愿意自己是个文人。从小就不爱文学,更不爱写文章,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音乐家。可现在,不管承认不承认,在别人眼里,你跟文人差不多。靠文字生存吃饭十几年,到现在还经常写这写那,深夜还得经营明天或后天要用的稿子,那不就是文人吗?文人有什么不好,犯得着发这样的感慨。唉,真是无奈了。
不是说文人不好,实在是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文人,很不甘心。常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有职业病。走在街上,看见有字的地方,比如标语、宣传栏什么的,就会很仔细地瞅瞅,字斟句酌,看看有没有毛病。有时坐在下面听台上讲话或作报告,爱挑刺,听到不妥处,就会显在脸上,对专家学者教授类的尤其苛刻。同朋友喝酒聚会,也时不时地冒出一两句文文绉绉的词儿,弄得朋友一脸惊异状,瞬即就是国骂,少给我来这套。文人还有个特点,就是光说不练,空谈家多,实干家少。理论一套一套,让他自己去做,却百无一用。我真的不想只做一个文人。
印象中,在自己工作的圈子里,当周围的谈起,张三或李四是个文人时,会说:“那人是个文人......”后面的话没说完,但意犹未尽。言下之意是,他酸腐,他弱智,他不能适应这个社会,除了写文章外,别的什么也不会干。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有个例子,说的是某地一领导干部,工作有魄力,也很有实绩。工作之余也喜欢写一些散文诗歌什么的,经常见诸报端或文学杂志。他的文章我看过,至情至性,文字优美。时间久了,每听有人说起该领导,都会说,那是个文人,文章写得不错。又到后来,该领导换岗了,去了作协。你能写,那就到你该呆的地方,现在好好写去吧。这个例子只要提起来,都会让有些经常舞文弄墨的在职领导干部心惊肉跳,从此“收敛”许多。
前几天,有朋友来电话,聊起平时琐事,我突然说最近写属于自己的东西了,你有时间了看看。他却说:“你小心把你弄到文联去。”我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一片哑然。忙辩解道:“我又不是诗人作家什么的,只是把一些思考记录下来,有什么啊。”他又在电话那头给我列数许多例子,苦口婆心,说你如果给别人中一个文人的印象,那就惨了。电话这头的我,狂晕。
我不愿意做文人,倒不是因为以上那样的实例。最根本的原因,说一句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做文人不是个人情趣爱好。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入仕为官,以惠泽天下苍生为最高理想。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新的时代,每个人的追求又不同了,丰富多彩。扪心自问,我的人生追求到底是什么?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渐渐映出了我内心的真实,一些平时没想过或不在意的,终于浮出水面。难道,自己的骨子深处,早已渗入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入仕情结不成。有点尴尬,呵呵,不过是真实的,那就随它去吧。
谈及人生目标,又是一个大命题,很难把握。唉,真是的,越说越远。在哲学家眼里,人生最高的目标就是幸福。那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又不是一言两句能说清的。简单说,人的幸福,有肉体的和精神的。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需要得到满足。有满足感就有幸福感。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感受不同。我所感受到的幸福,就是能赚点钱,不必太多,稳定解决温饱,让自己的家人不要跟着我受苦就可;就是该到哪个位置时,还真的到了,在朋友面前至少不会脸上无光;就是尽可能地让这个世界承认你的存在,做一些惠及大家的事;就是把自己的点滴思考集小流成河,自乐也可娱人.......好象很多很多,也说不清楚。
尽管说不清楚,但我还是能把握住自己内心对幸福的基本感受,所以也就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了。看来,不愿做文人,还真是个人目标的差异。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好坏和对错,是原则问题,别人也说服不了我。今天看到一个关于数学人生的文章,说是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有阶段性的规划。细思之,颇有道理。说到底,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是有模糊规划的。
其实,能写一些文章,并不见得这个人只会写文不会干事。写文章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过程,是认识的不断提高。想到了,就有可能做到;想不到,就不可能做到。这个道理很浅显,大家应该明白。可是,虽然大家都知道是这个理,但就是对写文章的人依然如故,异样的眼光,他是文人。这些人,很狭隘。他们的目光有点短浅。自古卓越的政治家,哪个没有一些传世之思想。他们立的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谁还会说他只是个文人。毛主席写了那么多文章,也没见他不能领导中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可见,圈子小了眼睛也小,看不见真理的曙光,竟然也吓得我不敢有文字情结了。
不做文人,但我会继续写一些感悟和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人,能做成什么大事呢。现在很虚无的感觉,有点象“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的伪善。不说了。总之,写一些值得写的文章,让所有的文字,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道风景。也许,老了时,回头看看,原来是如此美丽的人生呢。
老实说,我不愿意自己是个文人。从小就不爱文学,更不爱写文章,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音乐家。可现在,不管承认不承认,在别人眼里,你跟文人差不多。靠文字生存吃饭十几年,到现在还经常写这写那,深夜还得经营明天或后天要用的稿子,那不就是文人吗?文人有什么不好,犯得着发这样的感慨。唉,真是无奈了。
不是说文人不好,实在是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文人,很不甘心。常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有职业病。走在街上,看见有字的地方,比如标语、宣传栏什么的,就会很仔细地瞅瞅,字斟句酌,看看有没有毛病。有时坐在下面听台上讲话或作报告,爱挑刺,听到不妥处,就会显在脸上,对专家学者教授类的尤其苛刻。同朋友喝酒聚会,也时不时地冒出一两句文文绉绉的词儿,弄得朋友一脸惊异状,瞬即就是国骂,少给我来这套。文人还有个特点,就是光说不练,空谈家多,实干家少。理论一套一套,让他自己去做,却百无一用。我真的不想只做一个文人。
印象中,在自己工作的圈子里,当周围的谈起,张三或李四是个文人时,会说:“那人是个文人......”后面的话没说完,但意犹未尽。言下之意是,他酸腐,他弱智,他不能适应这个社会,除了写文章外,别的什么也不会干。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有个例子,说的是某地一领导干部,工作有魄力,也很有实绩。工作之余也喜欢写一些散文诗歌什么的,经常见诸报端或文学杂志。他的文章我看过,至情至性,文字优美。时间久了,每听有人说起该领导,都会说,那是个文人,文章写得不错。又到后来,该领导换岗了,去了作协。你能写,那就到你该呆的地方,现在好好写去吧。这个例子只要提起来,都会让有些经常舞文弄墨的在职领导干部心惊肉跳,从此“收敛”许多。
前几天,有朋友来电话,聊起平时琐事,我突然说最近写属于自己的东西了,你有时间了看看。他却说:“你小心把你弄到文联去。”我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一片哑然。忙辩解道:“我又不是诗人作家什么的,只是把一些思考记录下来,有什么啊。”他又在电话那头给我列数许多例子,苦口婆心,说你如果给别人中一个文人的印象,那就惨了。电话这头的我,狂晕。
我不愿意做文人,倒不是因为以上那样的实例。最根本的原因,说一句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做文人不是个人情趣爱好。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入仕为官,以惠泽天下苍生为最高理想。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新的时代,每个人的追求又不同了,丰富多彩。扪心自问,我的人生追求到底是什么?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渐渐映出了我内心的真实,一些平时没想过或不在意的,终于浮出水面。难道,自己的骨子深处,早已渗入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入仕情结不成。有点尴尬,呵呵,不过是真实的,那就随它去吧。
谈及人生目标,又是一个大命题,很难把握。唉,真是的,越说越远。在哲学家眼里,人生最高的目标就是幸福。那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又不是一言两句能说清的。简单说,人的幸福,有肉体的和精神的。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需要得到满足。有满足感就有幸福感。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感受不同。我所感受到的幸福,就是能赚点钱,不必太多,稳定解决温饱,让自己的家人不要跟着我受苦就可;就是该到哪个位置时,还真的到了,在朋友面前至少不会脸上无光;就是尽可能地让这个世界承认你的存在,做一些惠及大家的事;就是把自己的点滴思考集小流成河,自乐也可娱人.......好象很多很多,也说不清楚。
尽管说不清楚,但我还是能把握住自己内心对幸福的基本感受,所以也就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了。看来,不愿做文人,还真是个人目标的差异。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好坏和对错,是原则问题,别人也说服不了我。今天看到一个关于数学人生的文章,说是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有阶段性的规划。细思之,颇有道理。说到底,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是有模糊规划的。
其实,能写一些文章,并不见得这个人只会写文不会干事。写文章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过程,是认识的不断提高。想到了,就有可能做到;想不到,就不可能做到。这个道理很浅显,大家应该明白。可是,虽然大家都知道是这个理,但就是对写文章的人依然如故,异样的眼光,他是文人。这些人,很狭隘。他们的目光有点短浅。自古卓越的政治家,哪个没有一些传世之思想。他们立的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谁还会说他只是个文人。毛主席写了那么多文章,也没见他不能领导中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可见,圈子小了眼睛也小,看不见真理的曙光,竟然也吓得我不敢有文字情结了。
不做文人,但我会继续写一些感悟和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人,能做成什么大事呢。现在很虚无的感觉,有点象“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的伪善。不说了。总之,写一些值得写的文章,让所有的文字,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道风景。也许,老了时,回头看看,原来是如此美丽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