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回顾与分享
------谨以此文献给关注危机管理话题的博友与社会各界朋友
2006年,我刚开专栏谈论危机的时候,几乎无人问津。尤其是一些财经类杂志给了我不少白眼,但是今天人们对这一话题已经提高了关注度,有比较高的阅读率,有8家杂志正在开设危机管理专栏。这里我要回顾一下其间的历程并感谢数不清的支持者。
由于危机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东西。他的危险性在于永远不给当事者(个人也或是企业)改正的机会,不给你走回头路的可能性,所以我一直认为从事这样的研究与分析是有价值的事。大而言之,拯救某类企业的生存与死亡,也是有价值的事,是意义重大的事。公共危机更是这样,对社会对国家伤害很大,但由于公共危机中官员只是公共资源的代管者,他(她)虽然处其位,但不愿过多涉及与倾心维护,因为受害的不是他(她)本人,而是国家与社会这样的错位对公共危机的处理是非常有害的。小而言之,人的一生,兴许只遇上几次危机,但是你用智慧去化解,受益终生。今天,我对危机管理话题微不足道的坚持的背后,其实有三类人的支持使得我对危机管理的兴趣能够持续地坚持下来,并且渐渐地变成了某种责任。
第一类是很多素未见面的博友的关注给了我持续的动力。他们或持续关注、或者在杂志转载、或给予极高的评价,这对我于精神上其实是在擂鼓助威。他们或是学者大学教师机关人士等(http://www.sedu.cc/article/class1/rwwhzl/class7/200703/20788.htm)
http://hi.baidu.com/linjin_2360/blog/item/ecc3ae0abb2bda3fb0351d53.html
http://blog.sina.com.cn/u/4aaaf369010005t0。
第二类是熟悉的朋友对我“生活危机”博客的分享与期待。一位圈子里的记者朋友说: 今年是她春秋多事的一年,处于相当多的意想不到的困境中,而我的生活危机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23745给了他处理生活中危机的部分有益启示。(应她本人的要求隐去这位新闻界朋友的大名),突发某些棘手事件后,只要期间多一些智慧,其实原本糟糕的事情也不至于那么槽糕。她希望我生活危机的层面文章能够更新的快一些多一些,目前还比较慢。
第三类是企业类政府类的朋友与对危机与我有同样的情趣。国务院国资委下的国家投资开发公司的一位中层管理者问我,你遇到危机有何反应,处理起来是否紧张?是的,我遇到危机也会紧张,甚至在最初的时候,我比别人还紧张。但是2个小时后,我的思维辐射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吸收所有团队人员中正确的意见。原宇通客车品牌部的经理多次表示支持我走这一道路。东北某省的二位机关人士,共青团省委的一位副书记、另一省发改委的主任在京期间多次交流对危机的看法,希望在7月能够分别到其所在的城市深入探讨这一话题,作一场相关话题的报告……
有时雨会打湿我们的翅膀,但最终我们将会师蓝天。我希望能用踏实而幼稚的脚步回报那些关注我的朋友、媒体、企业、政府机构人士、杂志与门户网站的财经编辑,今后会不遗余力地把我微不足道的算不上经验的东西整理出来,与朋友与业界人士一起分享,希望能够对一些企业一些公共机构对某些人有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是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告诫。不是理论的教诲而是如何应对危机的实践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