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关系,较长时间没有关注科技版新闻了,今日才发现,LG“翻新门”事件占据科技版重要位置常达两个月了。
事件概述:
根据IT168所发布的消息,LG电子从98年开始,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秘密的、大规模的小作坊式翻修。这些在小作坊拼装出来LG产品包括等离子电视、液晶显示器、空调、微波炉等等,可以说涵概了LG在华销售的大部分产品。正是因为IT168所显示的证据自称是由LG电子的中国员工或合作者所揭发,并且理由也无可指责,他们声称之所以站出来,就是无法承受良心上的谴责,不想让消费者再被欺骗。因此,对于事态的发展,LG的回答圆滑不失分寸,LG正在积极关注、调查和解决此事,尽管LG想尽快解决此问题,但问题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且任何一方都不愿意看到事态进一步恶化,至于未来的结果,希望媒体对于此事给予公正、客观的关注和报道。天津LG总部品牌管理中心的韩雪飞说,“LG赔偿给张洪峰的5台空调不到1个月就坏了4台”的质量问题,都只是可以通过维修处理好的小问题。
估且不论LG行为是否符合业界商业道德标准,单看这位揭发者,足是勇气可嘉者,敢于挑战行业内说不清道不明的暗箱操作。
翻新一词,似乎伴随着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兴起而诞生,之所以可以在业内风声水起而没被扑杀,理由似乎含括了很多方面,但最重要估计有以下几点。
第一,超高利润趋使,没人能否认。一个淘汰的二手家电产品一经翻新,可以与新产品同位而摆,同价而沽,只不过多出了一部分维修费用而已,而这部维修费用早就算在售出价格里面,并且,零件更换等其它部分反正是由消费者负责,厂家乐得做个顺手人情,并且有利于维修工人工资的提升,试想想,谁不会心动且行动呢?!
第二,政策执行空白。虽然国家有规定说明,家用电器等消费电子产品都有严格的正常使用时间,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家用电器产品正常使用年限是:彩电8至10年、电冰箱为13至16年、洗衣机为12年、录像机为7年、微波炉为11年、吸尘器为11年等。按照这个标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城市家庭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老三大件”的高峰期,那么从现在起将陆续开始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中国电视机的社会保有量已高达3.7亿台,冰箱、洗衣机也分别达到1.5亿和1.9亿台。这些电器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家庭的,按照10至1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从今年起,中国每年将至少有550万台电视机、450万台冰箱、650万台洗衣机报废。但很多消费家庭对于家用电器的使用并非按照政策规定,他们通常所依据的是自身经济实力与经济条件来决定是否淘汰家用电器和淘汰办法。
对于废旧家电的回收,厂商一向标榜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愿承担高昂的回收处理费用,因此,对于消费群体来说,淘汰的家用电器的去向也是一件棘手问题,正是这种各方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街边二手家电回收的猖狂,在广州市普通的生活小区,其一条公用街道上,差不多有十几家收购二手家电的小贩,他们不开门店,不租摊位,打游击战,但每日收获也颇丰,曾在一街边看到一个小贩花300元从一用户手里购回一淘汰冰箱(使用年度为5年),立马标价1000元出售,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顺利赚回700元。
路边小贩这种随即转手作法充其量也是小打小闹,但如果批量转卖,到得厂商手里,将其翻新出售,其所赚差价比生产新产品更可观。在各大城市都会有二手消费电子市场,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世界上任何品牌的任何产品,对于行家来说,会有水货和行货之分,会有三品、五品之区别,代表的是水货、行货、翻新机或是原装机的意思,当然,像这种市场主要是以批发为主,全球各地经销商集结于此,构成世界行销网络,如广州的海印二手市场,其中东商人所占比例就比较高。二手市场所谓零售,所占份额应该不足批发量的十分之一,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里也是一个购物的天堂,价格相对于市面售价会便宜三到五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似乎无可厚非。
以上两个方面只是举例说明,像中国的深圳,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大都市,翻新也只不过是整个供应链里面冰山一脚。当然,如果你愿意且有本事走访消费电子行业的供应链,就会明白一个潜在道理:,市场已乱,识实务者为俊杰,没有厂家会愿意放过这块肥肉而不自己吞下。到目前为止,LG可能是属于这个群体里面较为不走运的一个,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利益链的牺牲品。但也正是应了那句俗话:走多了夜路,总会撞见鬼,LG此次事件或许可以应验这句话吧。也希望其它消费电子企业能够以此为警示,好好反省并诚实为本,服务大众。
事件概述:
根据IT168所发布的消息,LG电子从98年开始,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秘密的、大规模的小作坊式翻修。这些在小作坊拼装出来LG产品包括等离子电视、液晶显示器、空调、微波炉等等,可以说涵概了LG在华销售的大部分产品。正是因为IT168所显示的证据自称是由LG电子的中国员工或合作者所揭发,并且理由也无可指责,他们声称之所以站出来,就是无法承受良心上的谴责,不想让消费者再被欺骗。因此,对于事态的发展,LG的回答圆滑不失分寸,LG正在积极关注、调查和解决此事,尽管LG想尽快解决此问题,但问题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且任何一方都不愿意看到事态进一步恶化,至于未来的结果,希望媒体对于此事给予公正、客观的关注和报道。天津LG总部品牌管理中心的韩雪飞说,“LG赔偿给张洪峰的5台空调不到1个月就坏了4台”的质量问题,都只是可以通过维修处理好的小问题。
估且不论LG行为是否符合业界商业道德标准,单看这位揭发者,足是勇气可嘉者,敢于挑战行业内说不清道不明的暗箱操作。
翻新一词,似乎伴随着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兴起而诞生,之所以可以在业内风声水起而没被扑杀,理由似乎含括了很多方面,但最重要估计有以下几点。
第一,超高利润趋使,没人能否认。一个淘汰的二手家电产品一经翻新,可以与新产品同位而摆,同价而沽,只不过多出了一部分维修费用而已,而这部维修费用早就算在售出价格里面,并且,零件更换等其它部分反正是由消费者负责,厂家乐得做个顺手人情,并且有利于维修工人工资的提升,试想想,谁不会心动且行动呢?!
第二,政策执行空白。虽然国家有规定说明,家用电器等消费电子产品都有严格的正常使用时间,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家用电器产品正常使用年限是:彩电8至10年、电冰箱为13至16年、洗衣机为12年、录像机为7年、微波炉为11年、吸尘器为11年等。按照这个标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城市家庭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老三大件”的高峰期,那么从现在起将陆续开始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中国电视机的社会保有量已高达3.7亿台,冰箱、洗衣机也分别达到1.5亿和1.9亿台。这些电器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家庭的,按照10至1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从今年起,中国每年将至少有550万台电视机、450万台冰箱、650万台洗衣机报废。但很多消费家庭对于家用电器的使用并非按照政策规定,他们通常所依据的是自身经济实力与经济条件来决定是否淘汰家用电器和淘汰办法。
对于废旧家电的回收,厂商一向标榜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愿承担高昂的回收处理费用,因此,对于消费群体来说,淘汰的家用电器的去向也是一件棘手问题,正是这种各方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街边二手家电回收的猖狂,在广州市普通的生活小区,其一条公用街道上,差不多有十几家收购二手家电的小贩,他们不开门店,不租摊位,打游击战,但每日收获也颇丰,曾在一街边看到一个小贩花300元从一用户手里购回一淘汰冰箱(使用年度为5年),立马标价1000元出售,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顺利赚回700元。
路边小贩这种随即转手作法充其量也是小打小闹,但如果批量转卖,到得厂商手里,将其翻新出售,其所赚差价比生产新产品更可观。在各大城市都会有二手消费电子市场,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世界上任何品牌的任何产品,对于行家来说,会有水货和行货之分,会有三品、五品之区别,代表的是水货、行货、翻新机或是原装机的意思,当然,像这种市场主要是以批发为主,全球各地经销商集结于此,构成世界行销网络,如广州的海印二手市场,其中东商人所占比例就比较高。二手市场所谓零售,所占份额应该不足批发量的十分之一,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里也是一个购物的天堂,价格相对于市面售价会便宜三到五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似乎无可厚非。
以上两个方面只是举例说明,像中国的深圳,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大都市,翻新也只不过是整个供应链里面冰山一脚。当然,如果你愿意且有本事走访消费电子行业的供应链,就会明白一个潜在道理:,市场已乱,识实务者为俊杰,没有厂家会愿意放过这块肥肉而不自己吞下。到目前为止,LG可能是属于这个群体里面较为不走运的一个,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利益链的牺牲品。但也正是应了那句俗话:走多了夜路,总会撞见鬼,LG此次事件或许可以应验这句话吧。也希望其它消费电子企业能够以此为警示,好好反省并诚实为本,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