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磨擦进入多事之秋


 

                      中美贸易磨擦进入多事之秋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越来频繁,贸易战也越来越激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拉大,2006年达到创纪录的2325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1/3。但是从长远来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贸易关系将是长期的,贸易磨擦只是一个小插曲。

      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今年以来有所增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要数以下两个:第一个是3月30日,美国公布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产品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决定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并开始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产品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打破了美国23年来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惯例。第二个就是4月10日,美国就中国的电影、音乐和图书盗版问题,以及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两个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启动争端解决机制,指责中国的法律体系对版权商标的保护和执行不力,认为美国电影、音乐和书籍进入中国市场存在准入障碍。中方对美方的贸易制裁行为表示强烈不满,美国的单方面行为在其国内也招致了强烈指责另据统计,自2002年起我国连续5年成为美国337调查涉案最多的国家,去年我国遭受的案件数占美国发起案件总数的39%。所有这些似乎都在印证,中美贸易关系已进入多事之秋。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贸易磨擦根本原因

      据美国政府的数据,对华贸易逆差2005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后,2006年势头更猛。创下对单一国家贸易逆差水平之最的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招致美国国会议员和部分利益集团的不满。他们抱怨称,他们的许多产品都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受到补贴的中国产品对他们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并一直呼吁政府对此采取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改变了20多年来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一贯做法,目的是阻止中国政府为本国出口商提供补贴,并有可能促使美国纺织、钢铁等行业企业要求获得类似的保护。

       布什政府去年曾有过一次WTO申诉行动。去年3月,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曾就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问题联合向WTO提起申诉,指责中国的进口关税旨在不公平地阻止美国和其他外国汽车零部件进入中国市场。该案至今悬而未决。

          中美贸易顺差增长势头恐难遏制

      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顺差仍不会有太大影响。一方面,旷日持久的知识产权问题执行起来颇有难度,最终很有可能使美国陷入“只见打雷、不见下雨”的窘境。另一方面,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累积升值7%的幅度也与美国的最初期望相去甚远。尤其是,即便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未来持续扩大,中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更加低廉的成本优势也将弥补由此产生的顺差。此外,进口总额的迅速增长并不意味着中国贸易顺差规模的放缓趋势。针对目前渐趋过热的宏观经济,央行仍将不遗余力地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预见,基于中国出口总额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态势,经过强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真实”的表现为:投资下滑、国内需求减少、进口缩窄、出口增加、顺差加大。受中国国内需求不足的制约,目前的进口商品也仅有一半最终是在国内消费,其余的进口商品经由中国加工后转移到第三国或是被用作投机用途。

            中美是相互依赖的经济体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商品和服务对外贸易逆差比前一年增长6.5%,达到创记录的7636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产生于中美贸易,这显然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强烈关注。中国和美国是相互依赖的经济体,中美之间应该建立更加亲近的伙伴关系,中国的发展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许多机会,中国加入WTO、更深地融入世界贸易体系是个特别有意义的事件,这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利,而且WTO其他成员获得的收益将会更多,美国也是受益者。伴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至中国,美国的制造业也在衰落,这些行业的工人也在经历着痛苦的失业和转型。并不足以成为反对中美贸易的理由,因为这种贸易对双方大多数人是有益的。

      长远来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贸易关系将是长期的,尽管摩擦也许会长期存在,并且有时甚至会激化,但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现象,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双方的根本出发点。因此,面对摩擦我们不必太担心,要据理力争才能赢得利益的最大化。

           中美贸易逆差需要双方的理解和智慧来化解

        美国在4月10日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就中国的知识产权纠纷提起两项申诉。据了解,美国将就以下两个问题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程序:第一,中国的法律体系对版权和商标的保护和执行不力;第二,中国图书、音乐、视频产品和电影市场存在准入障碍。显然,美国也不想把事态推向没有转机的境地。美方又表示,中美两国在60天的磋商期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抱有希望。若在此期间后双方仍存在分歧,申诉将提交到争端解决机制小组受理。事实上这只是美国对中国一系列施压表现的一种,根本原因来自于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此外,即将在5月展开的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和此次诉讼也有一定的关联。

       中国经济的成长与稳定对全球各国都非常重要。保持平稳的美中关系至关重要,而良好的经济关系可以使双方都受益。美中两国以坦率的态度讨论解决双边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随着美中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和日渐成熟,两国之间出现贸易摩擦十分自然。双方应进行坦率的协商,寻找解决分歧的途径,这样才能够使双方受惠。尽管美国对中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但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正在迅速增长,这一势头将会持续。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是造成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方面首选是希望通过5月下旬的中美第二届战略经济对话,来缓解两国间紧张的局势。在铜版纸案等具体问题上,中国政府并未让步。中国政府认为美国的做法既违犯了美国国内法,也违反了WTO规定,因此保留一切法律诉讼权利。其实,为中美巨额贸易逆差感到忧虑的不单是美国,最近,中国经济决策层对贸易失衡问题也是关注有加,焦点在于出口创汇带来的巨额储备对中国国内银行体系的潜在影响,减小贸易顺差将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同时,中国计划在今年5月份美国高官访华前向美国采购价值120多亿美元的商品,这表明在美国决定对进口中国商品加以限制之后,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采购依然照常进行,中国政府正在与国内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就采购计划进行协商。如果得以证实,上述年度采购总额将低于去年预估的160亿美元,但仍足以帮助中国减少巨大的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