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上海的“就近入学”


我谈上海的“就近入学”

                                           华英雄

 上周,儿时安徽的伙伴姚同学又从兰州打电话过来了,因为朋友孩子户口在闵行,想找一个好一点的初中,因为上海的就近入学政策,我向他推荐了三所学校:

1、上海市长宁区金钟路350号上海市西延安中学(比较熟)

2、上海市闵行区宝南路88号上海市民办上宝中学

3、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66号文来初中

供他参考。希望他尽快飞机到上海考察后决定。

回想去年的四月份,女儿幼儿园毕业,她妈妈给她报名参加了上海外国语小学(闵行校区)的面试,平日胆小、文静、内秀的女儿,竟然在面试的时候发挥得非常出色,结果面试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都是“A+”,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啊!终于有了电脑摇号的资格了。

接下来就是等着电脑摇号了,就是碰运气。记得那个周末,据说别的家长都等在校门外,家长人山人海,等着电脑摇号结果。

我想,没那么好的运气吧。干脆不去!

下午快五点了,家里的电话响了:“你是华画画的家长吗?所有电脑摇号的家长都领回去了入学通知,你怎么回事?放弃资格吗?”

一种盛气凌人的口气。

我心里“咯噔”一下,“我没有时间!我马上要出差,等我回来吧!谢谢!”

我是真的要出差啊!

“我从来没有碰见过你这种家长,反正你们明天下午之前不来交费、领入学通知,我们就不保管了。”

择校生与高收费现象在上海至今依然存在,其生命力还颇为旺盛。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女儿每年就是学费进卡里就是1万。还不包括每月的校车费200,午餐费每日6.5,各个集结的校服费等等。

这叫就近入学吗?

我思考:

1就近入学的政策执行有没有前提条件?

2、应当就近入学是否等于必须就近入学

3就近入学是指政府的责任还是家长的义务?

4、为何在教育质量整体提高的同时,为争夺教育资源而展开的择校竞争愈演愈烈?

我对就近入学的理解:

  理解一、

          此项规定是对政府的义务规定,学生和家长没有就近入学的义务。

  理解二、

          此项规定是政府对公民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选择学校的义务性规定。

我建议:

1、政府有政府的难处。政府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短学校之间由于投入不足产生的差异。

2、承认学校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引导学校扬长补短,形成特色,服务不同类型学生的入学需求。

3、对口入学托底,承认择校是家长选择的权利。

4、以教育市场为导向,优胜劣汰,适时调整布局。

5、民办学校要更加活跃。

6、私人办学要和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