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户市综指齐头砍掉近200点,跌幅达4.52%之多。很多绵羊都被退去了软囊囊的一层“金毛”,“砰”地一声被扔进了滚烫的热水锅里。
但是时间不长,K线很快便开始报复性收复失地:3600点被轻松覆盖、3617.44点亦被再次夺取;截至笔者发稿日,沪市综指已经轻松突破3700点、逼近3710点,而且成交量亦为之逆转、逐步重新放大……
这让人自然联想到春节过后的那次同比例“坑杀”行为。
对于这类突如其来的“斩首行动”,越来越多的“绵羊”开始“胆、腿发颤”起来。但是机构却显然对之“乐此不疲”、继续看多:
笔者发稿日(4月23日收盘后),据囊括了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上投摩根等109家券商和咨询机构(几乎所有中国实力机构)的金融界“机构调查”显示,有83.64%的机构对后看多,只有16.36%的机构看平,没有一家看空。而东方财富网“机构调”查显示,有22家机构看多,占34.92%;有37家看平,占58.73%;有4家看空,占6.35%……
机构对于市场的上述表态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3月之内“仍有机会”
对于4月19日大跌,很明显的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国统局本该在此日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结果却推迟到了20日。国家统计数据的推迟发布,让市场浮想联翩:为什么如此破例?管理层在想什么?
股市已经突破了3600点,这是中国股市旷古空前的壮举。股票溢价普遍偏高,泡沫显然存在。这时候国统局一反常态,是否意味着中国管理层打算要铁手“调控”了?如果真是这样,已经高位重仓的机构们显然要审时度势,尽快获利了结啊!
更何况,技术面早有预言,2007年4月9日可能就是一个顶部的时点。曾经准确预言了多个上涨或者下跌趋势的著名股市预测者波浪理论的创始人江恩的弟子赵萍女士在跟笔者交谈时分析道,周K线从2005年7月1004点开始到2007年1月2994点恰好77周,而后下跌!月K线自2006年9月在1600点附近调整冲高,至今也是7个月……
正是出于对模型结果的“将信将疑”以及对于21个月上涨利润的“患得患失”,中长线投资人“草木皆兵”俨然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中国的股市俨然没有摆脱政策市的窠臼。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左手监管右手”“大哥涮吃小弟”的规律根本不会清除。在这种情况下,宏观面的运行以及宏观政策对于中国股市的影响可谓具有先天决定因素。这个也是资金心中根深蒂固的底线。
果然,4月20日,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国务院新闻办明确表态,一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1.1%,是过去4年经济连续保持10%增长势头的必然惯性。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和爬坡的阶段,供给必然充裕、需求必然旺盛。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是平稳快速的。如果再快才会“转向”过热。
这种表态给资金面明确了一点:中国目前尚未出现经济过热,宏观调控自然没有必要!不但如此,国务院新闻办还宣布,即使存在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未来调控也会注意不要采取力度过大的措施,微量、小步、频调,防止硬着陆。目标仍然是防止大起大落实现平稳快速增长。
这无疑给资金们吃了一粒“定心丸”,做多从此有了“保险”的理由。因此,技术面的升势就可以继续延伸了。
“根据我们的波浪理论,这次上涨的行情,要么维持21个月,要么维持26个月。”赵萍对笔者说,“4月9日左右就是21个月的时间节点(允许±1.5%的误差)。4月19日就是这个节点的试探性表现。但是,此后大盘返攻,如果这个势头维持下去的话,极有可能要在8-9月份见顶了。
此外,笔者同时也注意到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数据近日发布的数据:4月19日股市大跌时,沪深股市新开A股账户高达28.258万户,B股高到1814户,均创历史纪录。资金如此踊跃,上涨势头能没有动力吗?
果然,4月23日我们看到了1845亿元的天量成交额。
除了这些,笔者还注意到另外一个信息:国务院即将批准目前在香港上市的5家红筹企业将返回内地发行A股。这些企业就包括中移动(0941-HK)、中海油(0883-HK)、联想(0992-HK),这三家企业,每家的融资额都在80-160亿元人民币之间。
目前A股的泡沫已处高位,假如大顶来临,那将意味着此轮周期的结束,从技术层面来分析的共识来看,其下跌空间可能会1800点左右。
也就是说,一旦泡沫被挤压,回归价值的一段时间,将是一个恐怖的大熊市。已经高度关注泡沫问题的的管理层对此不会不知道。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如何安排国有绩优股“海归”呢?
也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近日,温总理强调要“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明确表示“应把当前过剩的货币资金进一步引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资金的支撑信号已经向我们表明,短期内,人造“牛市”仍将成为绩优股“海归”的“御林军”。
中期之内“阴气冲天”
结合江恩学派8-9月份见顶的技术判断,笔者还从另外一些角度找到了“危险被拖到了中期”的依据。
首先,是股指期货渐行渐近。截止到4月23日,股指期货交易的制度准备基本已经做足:《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简称《结算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简称《中间介绍业务办法》)以及《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简称《风险监管指标办法》)均已正式发布实施。至此,股指期货上市的法规基本出齐,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市场也许还记得,在新加坡抢先推出中国A50股指期货之后,管理层为了摆脱被动,早早地向市场传递了主导信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果断于2006年9月8日挂牌。当时,市场还曾传出股指期货要在2006年年底之前挂牌交易,可结果一拖再拖,至今不见行动。
到2007年9月8日,时间离近“金交所”挂牌已经有1周年了。如今条件都已具备,如果在金交所一周岁庆典的时候还不推出交易产品,那岂不是真真的扫兴?这样,又何谈业绩呢?
再有,近期,“大盘绩优股”海归已成定局。股票市场同样遵循供求关系。未来供方(股票产品)的增多一定会分散资金,使股指下行。但在国有绩优股成功融资前后,股市大跌都是不符合国有利益(资金、产品,双方皆然)的。
这样,问题的关键就出来了:既然国有资金只能迎合K线或者波浪规律来操作,而不能相反,否则单边坐庄的风险是他所不能承受的。如此说来,“大盘绩优股海归”就成了股指期货推出的重要参照系。
国泰君安近日对新兴市场、成熟市场股指期货市场均进行了研究并发表报告,在股指期货推出前的一段时间,在指数期货推出前确实有一定溢价,在临近期货到期日前有所回落;也就是说,在推出前存在着阶段性上涨的机会,而推出后短期内现货市场可能出现下跌。
另有权威分析人士指出,股指期货在牛市推出往往会加大股市的波幅,而在熊市推出,往往会降低股市的波幅。
无论宏观调控也好还是股市的调控也好,中国政府历来喜欢“反周期”调解,从不敢“锦上添花”或者“落井下石”。这一点以后也不会改变!
据此分析,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极有可能就是在熊市来临之后了。因为这恰好可以避免熊市的狂跌造成股灾。如果真能如此,那不正好合乎“刚刚海归”的“大盘绩优股”的利益吗?而这些“大盘绩优股”的利益从股东的角度考虑不正是国有资金和管理层的利益吗?
综合以上分析,股指期货很可能会在2007年8-9月份左右推出,而红筹股的回归可能就在此之前。这样,中国资本市场的安排就做到了“一石二鸟”。而这种安排又恰好能够迎合“股市波浪理论”的规律。这岂不妙哉?
“短线之王”炒什么
既然3月之内仍有机会,那么,投资人究竟该怎样投资呢?
“应该主要盯准深圳的小盘低价股票。”赵萍告诉笔者说,“现在股指已经逼近4000点,所有能够爆炒的题裁都已经被炒过一遍了。股票溢价如此之甚。在这种情况下运行的阶段性牛市。那些市盈率比较低的小盘股以前被人们忽视了,短期内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对象。就好象S股ST股最近很热一样。”
但是,一定要注意分析,是否已经“进庄(家)”了,这种投机性的短线操作,有时候“跟对庄家”很重要的。赵萍如此告诉笔者。
果然,笔者发稿日,深圳中小板已经最高冲至4309.38点、收于4304.61点,全天成交98.84亿元,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但是时间不长,K线很快便开始报复性收复失地:3600点被轻松覆盖、3617.44点亦被再次夺取;截至笔者发稿日,沪市综指已经轻松突破3700点、逼近3710点,而且成交量亦为之逆转、逐步重新放大……
这让人自然联想到春节过后的那次同比例“坑杀”行为。
对于这类突如其来的“斩首行动”,越来越多的“绵羊”开始“胆、腿发颤”起来。但是机构却显然对之“乐此不疲”、继续看多:
笔者发稿日(4月23日收盘后),据囊括了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上投摩根等109家券商和咨询机构(几乎所有中国实力机构)的金融界“机构调查”显示,有83.64%的机构对后看多,只有16.36%的机构看平,没有一家看空。而东方财富网“机构调”查显示,有22家机构看多,占34.92%;有37家看平,占58.73%;有4家看空,占6.35%……
机构对于市场的上述表态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3月之内“仍有机会”
对于4月19日大跌,很明显的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国统局本该在此日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结果却推迟到了20日。国家统计数据的推迟发布,让市场浮想联翩:为什么如此破例?管理层在想什么?
股市已经突破了3600点,这是中国股市旷古空前的壮举。股票溢价普遍偏高,泡沫显然存在。这时候国统局一反常态,是否意味着中国管理层打算要铁手“调控”了?如果真是这样,已经高位重仓的机构们显然要审时度势,尽快获利了结啊!
更何况,技术面早有预言,2007年4月9日可能就是一个顶部的时点。曾经准确预言了多个上涨或者下跌趋势的著名股市预测者波浪理论的创始人江恩的弟子赵萍女士在跟笔者交谈时分析道,周K线从2005年7月1004点开始到2007年1月2994点恰好77周,而后下跌!月K线自2006年9月在1600点附近调整冲高,至今也是7个月……
正是出于对模型结果的“将信将疑”以及对于21个月上涨利润的“患得患失”,中长线投资人“草木皆兵”俨然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中国的股市俨然没有摆脱政策市的窠臼。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左手监管右手”“大哥涮吃小弟”的规律根本不会清除。在这种情况下,宏观面的运行以及宏观政策对于中国股市的影响可谓具有先天决定因素。这个也是资金心中根深蒂固的底线。
果然,4月20日,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国务院新闻办明确表态,一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1.1%,是过去4年经济连续保持10%增长势头的必然惯性。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和爬坡的阶段,供给必然充裕、需求必然旺盛。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是平稳快速的。如果再快才会“转向”过热。
这种表态给资金面明确了一点:中国目前尚未出现经济过热,宏观调控自然没有必要!不但如此,国务院新闻办还宣布,即使存在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未来调控也会注意不要采取力度过大的措施,微量、小步、频调,防止硬着陆。目标仍然是防止大起大落实现平稳快速增长。
这无疑给资金们吃了一粒“定心丸”,做多从此有了“保险”的理由。因此,技术面的升势就可以继续延伸了。
“根据我们的波浪理论,这次上涨的行情,要么维持21个月,要么维持26个月。”赵萍对笔者说,“4月9日左右就是21个月的时间节点(允许±1.5%的误差)。4月19日就是这个节点的试探性表现。但是,此后大盘返攻,如果这个势头维持下去的话,极有可能要在8-9月份见顶了。
此外,笔者同时也注意到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数据近日发布的数据:4月19日股市大跌时,沪深股市新开A股账户高达28.258万户,B股高到1814户,均创历史纪录。资金如此踊跃,上涨势头能没有动力吗?
果然,4月23日我们看到了1845亿元的天量成交额。
除了这些,笔者还注意到另外一个信息:国务院即将批准目前在香港上市的5家红筹企业将返回内地发行A股。这些企业就包括中移动(0941-HK)、中海油(0883-HK)、联想(0992-HK),这三家企业,每家的融资额都在80-160亿元人民币之间。
目前A股的泡沫已处高位,假如大顶来临,那将意味着此轮周期的结束,从技术层面来分析的共识来看,其下跌空间可能会1800点左右。
也就是说,一旦泡沫被挤压,回归价值的一段时间,将是一个恐怖的大熊市。已经高度关注泡沫问题的的管理层对此不会不知道。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如何安排国有绩优股“海归”呢?
也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近日,温总理强调要“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明确表示“应把当前过剩的货币资金进一步引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资金的支撑信号已经向我们表明,短期内,人造“牛市”仍将成为绩优股“海归”的“御林军”。
中期之内“阴气冲天”
结合江恩学派8-9月份见顶的技术判断,笔者还从另外一些角度找到了“危险被拖到了中期”的依据。
首先,是股指期货渐行渐近。截止到4月23日,股指期货交易的制度准备基本已经做足:《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简称《结算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简称《中间介绍业务办法》)以及《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简称《风险监管指标办法》)均已正式发布实施。至此,股指期货上市的法规基本出齐,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市场也许还记得,在新加坡抢先推出中国A50股指期货之后,管理层为了摆脱被动,早早地向市场传递了主导信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果断于2006年9月8日挂牌。当时,市场还曾传出股指期货要在2006年年底之前挂牌交易,可结果一拖再拖,至今不见行动。
到2007年9月8日,时间离近“金交所”挂牌已经有1周年了。如今条件都已具备,如果在金交所一周岁庆典的时候还不推出交易产品,那岂不是真真的扫兴?这样,又何谈业绩呢?
再有,近期,“大盘绩优股”海归已成定局。股票市场同样遵循供求关系。未来供方(股票产品)的增多一定会分散资金,使股指下行。但在国有绩优股成功融资前后,股市大跌都是不符合国有利益(资金、产品,双方皆然)的。
这样,问题的关键就出来了:既然国有资金只能迎合K线或者波浪规律来操作,而不能相反,否则单边坐庄的风险是他所不能承受的。如此说来,“大盘绩优股海归”就成了股指期货推出的重要参照系。
国泰君安近日对新兴市场、成熟市场股指期货市场均进行了研究并发表报告,在股指期货推出前的一段时间,在指数期货推出前确实有一定溢价,在临近期货到期日前有所回落;也就是说,在推出前存在着阶段性上涨的机会,而推出后短期内现货市场可能出现下跌。
另有权威分析人士指出,股指期货在牛市推出往往会加大股市的波幅,而在熊市推出,往往会降低股市的波幅。
无论宏观调控也好还是股市的调控也好,中国政府历来喜欢“反周期”调解,从不敢“锦上添花”或者“落井下石”。这一点以后也不会改变!
据此分析,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极有可能就是在熊市来临之后了。因为这恰好可以避免熊市的狂跌造成股灾。如果真能如此,那不正好合乎“刚刚海归”的“大盘绩优股”的利益吗?而这些“大盘绩优股”的利益从股东的角度考虑不正是国有资金和管理层的利益吗?
综合以上分析,股指期货很可能会在2007年8-9月份左右推出,而红筹股的回归可能就在此之前。这样,中国资本市场的安排就做到了“一石二鸟”。而这种安排又恰好能够迎合“股市波浪理论”的规律。这岂不妙哉?
“短线之王”炒什么
既然3月之内仍有机会,那么,投资人究竟该怎样投资呢?
“应该主要盯准深圳的小盘低价股票。”赵萍告诉笔者说,“现在股指已经逼近4000点,所有能够爆炒的题裁都已经被炒过一遍了。股票溢价如此之甚。在这种情况下运行的阶段性牛市。那些市盈率比较低的小盘股以前被人们忽视了,短期内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对象。就好象S股ST股最近很热一样。”
但是,一定要注意分析,是否已经“进庄(家)”了,这种投机性的短线操作,有时候“跟对庄家”很重要的。赵萍如此告诉笔者。
果然,笔者发稿日,深圳中小板已经最高冲至4309.38点、收于4304.61点,全天成交98.84亿元,再次刷新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