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明——晋商故里办市场


 在“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一个手摇拨浪鼓、肩挑小商品的“货郎担”屹然矗立在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商城门口。

  历史记载,清朝乾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具有了“鸡毛换糖”的经商思维。“七山二水一分地”简直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为了生计,人们沿袭了“原始社会”的“等价交换,以物换物”。手摇拨浪鼓,肩挑一副糖担,一声吆喝“鸡毛换糖咧……”便出了门。开始了背井离乡的艰辛岁月。肩头的箩筐,一头用来装鸡毛鸭毛,一头装着各种山货和自制红糖块,这是他们用于换鸡毛鸭毛的资本。换回的鸡毛鸭毛分门别类,好的销往杭州、上海,或制成鸡毛掸子卖,次一点的毛便用来当做肥料。

  重商业、善经商的义乌人就这样走村串巷,用鸡毛换糖以博微利”的经商传统,历经百年沧桑。从当年仅为养家糊口的小买卖,到如今依托小商品市场,创立了自己的产业,

  如今的义乌人用42万种小商品、年成交额近400亿元的力度打造了一个“世界超市”,成为“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从“买全球货,卖全球货”到“小商品,义乌造”,义乌从一个贫困的浙中小城迈向了国际性商贸城市。

  今天的义乌商人群体中,有一群善于在外创造市场。他们要利用家门口“小商品”的这张世界名片,夺取天下更大份额的市场。于是,他们在国内外建起了“义乌商贸城”、“义乌小商品市场”等近百家专业市场。

  张忠明是这个群体里面创市场的杰出企业家!

  张忠明男浙江义乌人

  山西省太原市政协委员

  山西省书法协会副会长

  浙江省对外市场联合会副会长

  山西省太原市义乌小商品城董事长

  山西省景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的市场办到了“晋商”故里——山西。在山西,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第一商帮的地盘上办市场?这对于当时的张忠明来说是困难重重。他没有退缩,“与狼共舞”是“浙商”创业所喜欢的挑战......经过重重磨难,他的“太原义乌小商品城”如愿开业。

  张忠明说他不是一位纯粹的商人。是的,儒雅的外相、静逸的神态;喜欢书法、喜欢收藏、奉信佛教。如果仅仅因为他经商而非把他列为商人的话,那也是儒商一族。

  自97年开始到山西创办市场以来,张总每年都要搭台为山西、内蒙等地书法界的泰斗切磋交流,不为商业,只为累积独特的企业文化底蕴,在山西书法界倍受推崇。张总也奉信佛教,有一颗善于包容的心。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他都是一视同仁,以诚相待。“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禅的智慧是在打破一切知识执着后的一种真实体现,是人类心灵世界在历涉一切真理后的一种顿悟,是一切宗教经验到达极致时的化归,是自我在完全释离后的空灵正知,是透脱尘累束缚后的自在生活。从小便受到父辈文化熏陶的张忠明,从小对收藏艺术也情有独钟,随着事业的逐步成功,他的这一爱好不但没有削减,反而与日俱增,不管身居何地,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他都不惜代价。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太原义乌小商品城,已成为山西乃至北方地区众多商家逐鹿的要地!这里云集着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各地经营户,大批拥有著名品牌的厂家纷纷抢滩于此……太原义乌小商品城,风雨十年路,如今已跻身于太原商界百强之列!

  当记者问及张忠明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时,他这样说:“我办市场并不是完全为了赚钱,我的目的是让义乌小商品走进山西,让山西市场与义乌市场接轨,为两地商贸往来搭桥做贡献”。

  “如来拈花,迦叶微笑”!张总的一席话让记者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上一个十年,张忠明用心血和汗水精心培育的“太原义乌小商品城”已走上正轨,渐成气候。浙江、山西两地的小商品贸易往来如火如荼。

  下一个十年,张忠明义无返顾的又迈上了铺满鲜花与荆棘相伴的征程!他准备在山西建造一座集住房、购物、办公、展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浙商”会馆,为在山西创业的浙江老乡提供一方如家般的港湾。为浙、晋两地的进一步商贸往来,招商引资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今,这一项目即将重装登场,我们真情而自豪的期待又一个“浙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