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了一张靠窗的桌子,记者和朋友小王坐下后开始闲聊了起来。阳光从窗外直射进来,桌上咖啡的香气缕缕袭鼻。
突然,小王问道:“您知道吗?时下全国有183个城市申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全球只有十来个国际大都市,中国怎么可能建设如此多的国际大都市?”我随口反问。
“这就是中国时速,这么多年来,咱中国经济都是‘跑’过来的。瞧瞧公务员考试,就知道中国官员个个都是‘千里走单骑’拼杀出来的。我们决不可低估了中国官员的智慧与雄心。‘183个城市申请建设国际大都市’只是个开始,‘283、383、N83个城市加入国际大都市建设浪潮’将是迟早之事。”
“那什么是国际大都市呀?”我追问下去。
“具体的定位我不是太清楚,但咱中国人做事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吗?谁在乎定位清楚不清楚,最主要的是勇气和敢想敢做的魄力。”小王的话让人不容怀疑。
“纽约、东京等城市之所以可称作国际大都市,因为这些城市不仅GDP高,且充满文化底韵。经济可以‘暴发’,但文化得一点一滴去累积呀!”我仍有点质疑。
“您这思想太落后了,这年头有钱便是爷,文化是啥,多少钱一斤?如今,GDP才时髦,您环视一下,长城内外到处不都是GDP挂帅吗?”
“但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特别讲究和谐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我的疑问仍充斥脑间。
“要共同富裕,不得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咱们的眼睛得往前看,往大局想,别犯‘近视病’。待183个城市都建成国际大都市后,单就这些城市的GDP之和,就足可傲视全球。待那时,中国GDP赶美超英将成为过去式;冲出地球,走向宇宙将成为进行时。到时,咱们中国人就可以真正直起腰、昂着头、哼着小曲走路了。”小王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着咱中国的美好未来。
“也对。待那时,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得改成达到超发达国家水平了;待那时,中国必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21世纪将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世纪。待那时,拿破仑口中的东方巨龙将真正发威。”我不由对咱们中国人的智慧惊叹不已。但转眼一想,“一座国际大都市,必是一个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经济中心。而一个城市是否是区域性或全球性经济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进驻该处的跨国公司数量。但《福布斯》只有500强跨国企业,以183个城市平分下去,每处只能分到3个不到;随着形势的发展,N83个城市时怎么分呢?”
“您的脑子真不转。需求决定市场。为了适应中国各处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热情,到时《福布斯》还不推出5000强、5000,0强抑或5000,00强跨国公司的评选?”小王的思想就是转得比我快。
“待那时,平均每个省或自治区都将有6个左右的国际大都市。人们之间的问候语将变成‘你的家乡变成国际大都市了吗?’这股发展机遇不可错失,我家乡是一个县级市,我得赶快坐飞机回去,向当地政府建议也将我家乡建设成一个国际大都市,到时我也就不会羡慕伦敦或纽约的繁华了。”我边说着便起了身。
小王立即将我按回了座位,“别做梦了。咱们得现实,得生活,得理性。”
“那您刚才不是……?”
小王抢过话语,“您真天真,我忽悠您的。”
“我又被忽悠了?”我尴尬地低下头啜了一口咖啡,感觉有点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