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一些专家、权威的“卓越”表现,屁股决定脑袋的科学命题逐步深入人心,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
当广大农民、工人的利益被剥夺而出现大量下岗职工与生活困难群众时,就有专家和权威人士出来以“代价论”、“转型期”这样一个借口来搪塞来安慰,至于牺牲的代价何时以何种方式得到补偿就没人言语了;当房价高涨时,有关专家和权威马上出面说,房地产不存在暴利,价格将再涨20年;当中国的教育与医疗因改革失误而弊病丛生、民不堪负时,立即就有专家和权威说话,中国教育规模世界最大,培养的学生世界最好;当物价纷纷上涨,民众苦不堪言而议论纷纷时,又是所谓的专家、权威出面解释说,此番涨价是价格的理性回归,百姓可以接受。不知“可以接受”的依据何来?
为什么有关专家、权威的说法与广大民众的感受相差如此之远、如此悬殊,不仅脱离实际,而且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呢?
只要细心考究与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其猫腻:原来这些专家、权威与有关部门、集团已经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屁股一下子坐到他们怀里,当然要替他们说话,成为其利益代言人。这些专家、权威利用已经形成的话语霸权,不遗余力地鼓噪下去。而现在权力与市场经济下的一些媒体,只信权与钱,为权力唱赞歌,为金钱做卑女,乐此不疲。这在楼市与股市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越来越像商人。真是人嘴两张皮,想怎么翻就怎么翻。可问题是:谁给了他们信口雌黄、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的权利与机会呢?怎么平民百姓没有这权利与机会呢?不是言论自由与平等吗?
有人把这种屁股指挥大脑与嘴巴的社会现象,形象地称其为“屁股经济学”,即你的屁股坐在什么地方(某个社会阶层、政党派别、利益集团等),就不遗余力地维护这个地方、这个集团的利益。这些大脑已经完全被屁股控制的媒体与专家、权威们,总是为有钱的商人说话,为有权的官僚唱赞歌,却很少替没钱没势的老百姓说话。因为如果为弱势群体与清贫的民众说话,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这大概是他们出来说话首先要掂量与盘算的。因此,冲着利益而来的专家、权威们研究出来的东西、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失望,甚至违背基本的社会常识和道德良知。去年“合格的经济学家有几人”的大讨论,就很值得那些所谓的专家、权威们反省。
处于弱势的民众怎么办呢?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不听这些所谓专家、权威的别有用心的浑说,让他们失去市场,说了也白说;二是自己站出来开口讲话,勇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维护自身的利益。
党和政府应主持公道与正义,在立法、制定政策与行政时,既要听取专家的意见,更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维护他们的利益。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用纳税人的钱举办的媒体,应该为所有纳税人服务,把话筒、镜头对着他们,而不能总是跟在大款大腕的屁股后头,充当捧星与炒卖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科学发展,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