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A股的暴跌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没有关联性


  全球股票市场连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7日以来,全球股票市场骨牌般接连下挫,华尔街还出现了“9·11”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也一片看空。面对如此突变,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政府高官汇报股市暴跌情况,向公众表明政府密切关注股市波动,或是强调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健。

  来自海外的信息或评论都在重复这样一个解释:是中国股票的大跌引起了这一系列的震动。几乎在A股上证指数2月27日创下跌幅8.84%的纪录同时,在27日的全球股市暴跌风潮中,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非洲及美洲的各个国家股市几乎无一幸免。中国香港国企指数下泻3.07%,并创出单日成交天量。其他亚洲周边股市也几乎无一幸免,日本东京、泰国曼谷、韩国首尔到新加坡的基准股指,都下跌了从0.5%到2.3%不等。不仅如此,随着非洲、欧洲、美洲等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陆续开盘,A股暴跌的"多米诺"效应仍在不断发酵。纽约三大股指均创出"9·11"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洲主要股市27日也经历了近4年来的最大跌幅,而远至拉美以及非洲的主要股市也都全线暴跌。

  中国股市怎么了?

  “中国股市暴跌”这几个字眼几乎占据了2月28日全球所有主流媒体的头条。一时间,全世界的投资人都在揣摩:中国股市怎么了?中国经济出现问题了吗?美国《时代》杂志的网站当日在头版头条刊登题为“中国股市下跌引发全球效应”的文章,指出A股暴跌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于中美两大火车头经济降温的担忧,并使得在国际市场上所有与中国相关的交易都出现“膝跳反射”。《华尔街日报》当日则在首页的最醒目位置辟出专栏,主题就是“上海股市暴跌迫使投资者重估经济前景”。而该报亚洲版当日的头条新闻标题就是"中国股市重挫引得全球跌声一片"。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也在当日的头条刊登题为“黑色星期二:中国股市单日跌幅10年最大”的文章。韩国联合通讯社当日也指出,中国股市暴跌影响到了全球股市。

  全球股跌凸显“中国经济影响”

  2月27日中国上证指数的暴跌首次对纽约等全球股市造成了直接冲击,从上海股市大跌引爆全球股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影响力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中国股市的长红对全球带来重大影响。许多全球表现最好的共同基金去年开始把目标锁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事实上,中国股市的表现与经济并非同步,因为中国经济多年来一直快速成长,而股市则是起落不断。中国与美国股市在经济高速增长和企业收益上升的背景下吸收了大量投机资金,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担心两大股市的调整可能使资金流动发生剧变而导致金融市场产生混乱,甚至可能影响全球经济。

  在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之时,美国三大股指及欧洲四大股指同日亦全线下挫。其中,美股更创下“911”以来最大跌幅,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超过400点。中美两国可谓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除了受到中国股市影响之外,美国投资者情绪也受到美国最新并不乐观的经济数据的影响。由于担心企业活动减速,目前美国国内再次出现经济增速放缓预测。分析人士担心,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可能在未来数日内进一步影响世界股市的走向。

  近年来,全球经济稳定成长,通货膨胀率也能维持低档。中国、产油国与其它新兴经济体人民富裕的结果产生大量储蓄,金额远超过国内需求,因此必须对外投资。热钱充斥加上对未来不可思议的乐观,让近年来的全球股市不断上扬,风险越大的市场涨得更多。此次A股暴跌使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中国股市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但客观来讲,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引领全球金融市的能力,因为中国股票市场只占全球市场的2.22%。但是从长期看,我们相信这种影响力会继续加强。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并且经历由投资、出口向消费驱动的转型。13亿人的消费能力将会对全球经济的景气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QDII份额增加和ODI的加强都会增长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央企上市、海归等事件将会大大扩容A股市场,最终提高中国股市在全球股市中的份额。

  中国股市真能引起“蝴蝶效应”?

  此次A股暴跌使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中国股市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但客观来讲,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引领全球金融市场的能力。面对27日的中国A股市场的“高台跳水”,权威海外投行认为,A股大跌将导致或预示中国经济放缓以至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进而打击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逻辑及言论有些牵强。

  一直盘旋于大西洋上空的“蝴蝶”这一回从太平洋西岸振翅起飞了吗?仅从各地区股票市场依次下跌的顺序来看,确有这种关联性,而且,这是第一次,中国股票的涨落波及国际不同时区、不同发达程度的股票期货市场。很可能此类情况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但如果分析金融市场背后的运行机理,也许可以发现,发生在自由资金泛滥的国际市场与未完全开放的中国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并非能影响这么大的市场互动。

  全球股市处于历史高位,有调整要求。2006年,全球多个股市创出历史新高,虽然各个市场估值都不算太高,但是连续的大幅上涨使调整预期加剧。信息不对称加剧恐慌。此次下跌有点“无缘无故”,到目前为止,传闻甚多,但是没有合理可信的解释。在A股市场都有很多投资者在莫名其妙的状况下离场求安,更何况海外市场。事实上,2月27日亚太市场受A股影响的下跌幅度并不大,但是随后开始的欧美市场却出现了较大的下跌。而这一下跌又反过来使日本、香港等亚太市场在2月28日大幅跳空低开。但是我们觉得这种负反馈机制不会持续,一方面中国A股已经止跌,2月28日上涨3.94%,另外一方面时间会使市场变得冷静、信息变得充分。盘中,香港和日本市场就已经收回不少。最后,经过这几天的调整,海外主要市场的估值水平都已经到了可以接受的幅度。

  27日美欧日等市场的股指出现大幅下跌主要是受到中国A股市场的影响时,A股市场的走势目前还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倘若有人谈论A股大跌将导致或预示中国经济放缓以至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进而打击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逻辑及言论似乎有些牵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比例还相对有限,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生产总值的约4%,在过去数年,中国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仅占约10%。中国市场的调整将对其他经济体的股票市场产生严重影响,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是反应过度。

  此次A股的暴跌是资本市场规范化背景下的非理性行为

  中国A股周二的下跌和美国1987年的那次股灾很相似。周二A股市场上演"股灾",快速的放量下跌引发了各样的利空谣言,进而又引发更猛烈的抛售。理性思考之下即可发现所谓的利空传闻多数是无稽之谈,或者是无法影响基本面的杂音,投资者恐慌性抛售的行为显然是2006年A股大幅上涨、获利盘巨大、资本市场规范化背景下的非理性行为。

  市场最先担心的是高层将出台严厉措施遏制股市:事实上,单凭目前市场传出的几个利空消息,主流投资者也不会如此大规模地抛售股票。一种较大的可能是,正在酝酿中的重大政策利空被发觉并引起机构过度反应。真正能够打击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是实质性的政策利空,比如严查违规与信贷资金入市,或者类似于国有股市价减持这样的行为如征收资本利得税等。不过,这一传闻昨天已经得到了澄清。另外,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政府一直以来的既定方针。政府不希望股市涨得太急,而并非不希望股市上涨。

  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无忧:A股出现大跌的主要原因是2月份内地通胀数据按年率计算上升近3%,引起市场疑虑中国人民银行将要加息;另外,政府开始打击违规资金入市、可能推出资本利得税以及基金相继出货等因素都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恐慌。与此同时,A股07年市盈率已高达26倍,而MSCI中国指数仅为17倍,调整不可避免。

  中国A股市场还会走好:股市的调整将引发中国的消费减速吗?这是几大海外投行经济学家重点关心的问题。中国股市规模尽管比以前大了很多,但只占中国居民总资产值的17%,此外,股票投资者主要是城市的富裕居民,A股市场波动也不会造成任何真实的财富效应影响,更不会影响消费,尽管市场估值已高,但按照中国标准衡量并非如此,市场中目前并没有过于庞大规模的杠杆交易,一些金融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只是在去年的四季度开始后才开始投资股市;市场大跌不意味着任何宏观环境的改善,也没有看到宏观以及市场层面有任何进攻性的紧缩措施出台的迹象。即使市场持续走软,也没有看到任何经济走弱的信号。尽管中国股市规模增长按绝对值来说很大,但仍然是金融体系中的一小部分。由于2006年中国股票价格已出现了巨幅上涨,今年的中国股票将不会像2006年那样出现大幅度的估值增长,但企业每股收益的增长仍将推动股价的攀升。对于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长期来说由企业业绩增长带来的股市发展将更为扎实。另外,奥运会将增加主办国民众信心,由此提升消费,相关的各类设施投入及效率提升也将持续增长。这些可能以显著增长的总体需求影响到中国股市。

  中国经济将影响世界:如此大范围的全球股市下跌,其直接导火索还是来自中国A股10年难遇的暴跌。中国惊魂一跳,世界股市"打喷嚏"这一新现象,一是说明全球证券市场互动效应较之前增强;二是随着中国股市股改的胜利完成,中国股市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工行、国寿等一批超大盘蓝筹股的回归,急速扩大了市场市值;价值重估促使2006年的中国股市成为全球回报最高的市场,赚钱效应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奥运会进入倒计时阶段,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加速,并成为中国崛起的最有力的推动器。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中国影响增添了更多的“话语权”与“定价权”,中国影响将日趋强盛。

  中国A股市场未来的机会与风险:2007年中国股市将面临更适宜的经济环境,经济增长会加速,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而中国经济在增长方式和结构逐步调整的同时,仍有望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预计A股会再下调15-20%,才会吸引投资者重返A股市场;至于H股后市,按历史经验推论,会是A股调整幅度的一半,即再下调10%左右,这将为投资者介入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带来新的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资本市场的超额收益主要还是体现在成长型企业上,比如大量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正在投资的是:酒店、房地产、新能源、矿产、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股权,主要是看好这些行业的成长性。同时,A股在到达繁荣前,外围股市的波动、行政的调控,都不足以逆转A股向上的趋势,带来的都将是阶段性的买入机会。从企业盈利来看,2007年上半年A股存量资产整体盈利增长将出现高点,但全年同比增速仍维持在20%以上。从行业构成看,2007年整体业绩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制造业和消费服务业的贡献。

  中国政府应急得当,股指中线走好趋势仍将延续

  2月27日长阴一举击穿30日均线,但2月28日股指并未继续下跌,目前股指重心再度回落到昨日收盘点位附近,不过2800点一带成为股指短线阻力。市场人士分析,2月27日大跌使得整个资本市场全面恐慌,演绎了一轮多杀多的争相抛售行情,但是今日消息面,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大权威证券媒体纷纷就当前流传的各种利空传言,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澄清:财政部国税总局否认要征“资本利得税”;中金所透露:只在条件成熟时推股指期货;沪银监局称:清查违规资金尚处自查阶段;保险公司纷纷辟谣;保险资金并没有杀跌,公募基金并非空头主力并未发生大规模赎回等等消息均鼓舞了市场人气,而开盘后的迅速冲高也说明投资者对昨日大跌的恐惧心理已有较大改善。由于沪指昨日出现罕见的大跌破位,因此技术上而言仍有进一步回调的可能,预计股指短线仍将有一个逐步寻求支撑而企稳的要求。

  温总理的文章振奋人心

  新华社28日刊发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文章,该文刊登在《求是》杂志第5期,名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温家宝表示,要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今后时期金融工作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调控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同时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强中国金融业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温家宝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各类金融企业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金融法制和强化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市场人士认为,温总的文章极大地聚集了股市的市场人气,是A股由跌转升的重要原因。

  全球股市还在续跌,中国A股已经反身向上

  A股市场“休克式”的暴跌不仅让投资者心惊,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更令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对于股民来说,暴跌后的这一夜过得特别漫长。悬了一夜的心在28号上午稍稍得以安定。各路媒体传达的信息都很正面,财政部及国税总局也否认了开征“资本利得税”的传闻,消息面的平静更使“黑色星期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报复性的反弹也如期而至。整个大盘近乎跌停的杀伤力巨大,早盘两市股指分别退后37点和193点低开。与蹦极的原理相似,暴跌后股指必须以宽幅震荡的方式来化解周二的冲击力,这种震荡在一个半小时后逐渐平静,中午收市时,两市股指已回到昨天的收盘点位附近。多方站稳阵脚后,在午后发动反攻,反攻行情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那批周二始终不肯跌停的“英雄”。

  在两市188家迅速封回10%涨停板的个股中,有不少个股在上午大盘震荡时已经按捺不住强烈的上攻欲望。以包钢股份、上海普天、豫光金铅、嘉宝集团、广电信息等为例,在周二的行情中都曾顽强抵抗,虽然敌不过整体暴跌的大环境,但它们都不甘心随大流躺在跌停板上。在28号上午行情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的时候,它们毫不犹豫地选择高开高走,这批股票里很大一部分都收在了涨停板,少数个股甚至已经超过了周二的最高点,这类股票必定是被实力资金所守护的。

  暴跌难阻股民入市热情,新开户13万再创新高

  越涨,入市的人越多,虽然前日的暴跌让部分股民有些不安,但还是有相当多的投资者信心不减。暴跌不用怕,跌了就是买进的好机会,许多人都正在转移更多的资金进股市。然而,“2.27”几近跌停的狂泻,并没有影响到股民的入市热情,大跌当日两市A股新增开户数超过13万户,再创新高。两市账户达8303.79万户,显然,受农历旧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跨越3000点的态势吸引了更多人进场。谁也没想到,在新年第二天,股市“猝不及防”地给投资者来了个十年未遇的暴跌。出乎意料的是,暴跌并没有丝毫影响股民的热情。开户统计数显示,我国A股股市的吸引力前所未有的增强。